裕固族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其先民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的丁零、4世纪的铁勒和居住在蒙古人民共和国的袁绝。8世纪,回绝人迁到甘州(今张掖)、凉州(今武威)一带游牧,建立汗国。9世纪国破,其各部人马四处出逃,其中一支来到河西走廊,与先迁来的同族人会合,成为今日裕固族的前身。史书上曾称其为“黄番”、“西番”、“撒里畏兀儿”等,本民族自称“尧乎儿”、“西喇尧乎儿”。1953年筹建自治县时,经本民族协商定“裕固”为族名,意取“富裕巩固”。截止2000年,裕固族现有人口13719人,主要分布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酒泉市黄泥堡裕固族乡。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的狭长地带是裕固族的主要居住地区,也是裕固族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天然牧场。
裕固族现使用三种语言,一种是西部裕固语(尧乎尔语),主要分布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西部,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一种是东部裕固语(恩格尔语),主要分布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东部,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再一种是汉语,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一般都用汉字。裕固族人多信仰喇嘛教。
裕固族的节日主要有春节、剪马鬃节、祭祀“腾格尔汗”活动和藏传佛教的宗教节日。祭“腾格尔”仪式源自古老的萨满教习俗,“腾格尔”在裕固族语中是“天”的意思,“汗”是神的意思,“腾格尔汗”即“天神”。祭“腾格尔汗”的活动表达了裕固族人古老的宗教信仰。
裕固族十分好客,每逢节日、喜庆或客人临门的日子,裕固族人都要拿出最好的食品进行庆祝和招待,待客和节庆期间,最讲究、最好的菜肴是牛、羊背子和全羊,其中以烤全羊最具特色。
裕固族的饮食习俗一般是三茶一饭或两茶一饭。早晨起床后,牧人们将熬好的茶水(或清水)舀一勺洒在帐篷周围,然后开始喝茶;吃过早茶,就出去放牧;中午吃炒面或烫面烙饼,喝午茶;下午再喝一次酥油茶;晚上,一切活路都干完后,一家人才在一起做米饭或面条吃。
裕固族春节
春节是裕固族的传统节日,裕固族的春节颇具本民族的特色。节前有祭祖守岁的习俗。除夕之夜,家人要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主要有抓肉、油果、撒子、奶茶等。正月初一,一般要早起,意为人勤春早。年轻人和晚辈还要手捧清水洒向羊圈和帐篷,表示清洁吉祥。吃过年饺子后,人们开始互相拜年,互致节日问候。送给亲朋好友的礼物,要放进精美的袋子里,上面用四方白布对角折叠成三角形封盖,类似于哈达,表示吉祥如意。夜晚,帐篷里灯火辉煌,裕固族围坐在一起欢度春节。
从初一到十五,是宗教节日的正月大会,寺院里要举办酥油花展,僧人们头戴牛头马面的面具跳“昌术”(护法)舞,边跳边吟唱经文,场面十分隆重。
裕固族剪马鬃节
裕固族特有的节日是剪马鬃节。剪马鬃节是裕固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农历四月中旬择日进行,节期一般一到两天。
届时,主人要准备酥油、奶茶、青稞酒、手抓肉等食品及剪马鬃用的盘子,盘子里有座用炒面疙瘩垒成的七至八层小塔,塔上浇有酥油,凝固的酥油可使塔固定在盘子里。塔表示中心与四面八方;食品做塔的材料可象征富足。同时准备一把锋利的剪刀,剪刀把上系条吉祥的白色哈达。剪鬃仪式开始,家人牵来马驹,主人邀请客人中有经验的牧人执剪,客人互相推荐,自己再三谦让。最后,由一位公认的既善剪鬃又会歌舞的裕固族人开剪。他(她)一边剪马鬃,一边唱剪鬃歌。剪下的头一绺鬃毛,由他(她)亲自送进帐篷,敬献给“毛神”,祈求“毛神”保佑。献毕出帐篷继续剪,但得留一部分让其他客人剪。给主人家所有的满周岁马驹剪完后,裕固族人进帐篷入席宴饮。酒歌对答,气氛十分欢快融洽。主人尽量使客人多吃多喝;客人热情赞扬主人治家有方,牲畜兴旺。饭后,主人骑上刚剪过鬃的小马驹,奔驰而去,每过一家,都会得到这家人的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