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端午节前几周,雅加达华人超市显眼位置已摆上粽叶、粽线、艾蒿、黄酒、肉粽和豆沙粽等各色粽子,商场里贴满“端午粽香”的广告标语。端午节当天,当地华人在芝沙达尼河举办盛大的龙舟比赛,除了赛龙舟,当地华人还举办龙舟模型和粽子展览,举行吃粽子、竖鸡蛋和制作灯笼比赛,在庙宇中用粽子祭拜祖先,举办端午文化研讨会和交流等活动。印尼人对粽子馅要求特别讲究,有牛肉馅、鸡肉馅、腊肉馅、火腿馅、广味香肠馅、虾肉馅、鱼肉馅、豆沙馅、咸鸭蛋馅等。印尼粽子是用粳米制作,较之糯米容易消化,加上竹叶或棕榈叶诱人的香气,受到食客的青睐。
在爪哇扎巴拉(Jepara)县,粽子节这一天人们除吃粽子外,还将它编成串挂在家畜的脖子上、农具上、渔船上、房门口以及其他被认为“神圣”的地方。这里的人们相信,这会给他们带来好运,能确保人畜两旺、五谷丰登、鱼满船舱。同时,他们在这一天还要举行一种称为“罗班”的节日盛会。“罗班”之名是从印尼语“lomba”一词演化而来的,其意为竞赛。参加这种竞赛的是驾船的渔民,所用武器不是真刀真枪,而是粽子,因此“罗班”实际上就是在海上两队对垒打粽子仗。过去“罗班”由渔民自发举办,近20年来,县政府及县旅游局十分重视此项活动,官员们积极参与其中,县长常亲临指挥“作战”。每年这天都有附近区县的10多万人慕名前来观“战”,“作战指挥部”所在的扎巴拉海滨卡蒂妮公园内人头攒动,人声鼎沸,海岸上彩旗飘扬,锣鼓喧天。
“罗班”的前奏是举行海祭,渔民们驾船载着牛头及内装祭品的船形祭盒驶向海上,环绕近海小岛到长岛游行数圈。与此同时,县长、当地伊斯兰教长老及渔民代表在渔市举行祈祷并聚餐。接着,县长一行人登上代表正义方的船只“卡丽娘玛女王号战舰”,待渔民将牛头、祭盒移至“战舰”并巡游数圈之后,县长便将祭品抛入大海。此时,数十艘渔船便始争抢祭品,人人都以捞到祭品为荣,因为他们相信它会给人带来好运。海祭结束后便开始进行具有象征意义的“海战”,“参战”的两艘船,一艘船上的渔民代表卡丽娘玛女王及其臣民,另一艘船上的渔民扮演葡萄牙侵略者和海盗。历史上,葡萄牙人曾入侵该地,海盗也曾在这一带沿海猖獗肆虐,卡丽娘玛女王曾率领民众奋起反抗,这在当地已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开战后,双方渔船互相追逐,以粽子为武器向对方发起猛烈进攻,双方一面拼命向对方掷粽子,一面尽力巧妙地躲闪,避免被对方击中。岸上的人则摇旗呐喊,为“卡丽娘玛女王”号助威。最后以“卡丽娘玛女王”号获胜告终。这一活动寓教于乐,深受当地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欢迎。不过,出于节约和安全考虑,粽子大战现在也常常以乘船游览和参观以前葡萄牙人修建的城堡来替代。
在北加浪岸地区,端午节这一天的传统活动则是抢“罗比斯”糕。此糕是印尼的一种传统小吃,用糯米粉蒸制而成,有的用蕉叶包裹,有的不加包装,为三角形或椭圆形。这种糕平时没什么特别,主妇们几乎人人都会做,市场上也有出售。但是到这一天,它便具有了特别的意义,成为吉祥幸运的象征,谁在抢糕比赛中抢得越多意味着谁将会吉星高照。以往举办抢“罗比斯”糕盛会时,所用“罗比斯”与平时人们吃的并无不同,但近些年里,在政府和旅游部门参与下,为吸引更多游客,将要被争抢的“罗比斯”糕越做越大,往往高达1—2米,重达200千克,而且县长等地方长官还要亲临现场切糕,然后向在场的人们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