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名茶配佳联,流传至今的“龙井茶,虎跑水”、“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已成为人们的口头语。
对联,又称楹联,起源于桃符。它不但是一种文学形式,也是一种习俗,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对联处处可见。在茶馆、茶楼、茶亭、茶座等的门庭或石柱上的茶联,不但美化了环境,增添了文化气息,更浓厚了品茗的情趣。在北京万和楼茶社的对联,上联是“茶亦醉人何必酒”,下联是“书能香我无须花”,在品茶的同时交给了人们修身之道。有这样一副著名的荣联,上联是“为人忙,为己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F联是“谋食苦,谋衣苦,苦中取乐,拿壶酒来”,此联是清代乾隆年间广东梅县叶新莲为茶酒店所做,通俗易懂,辛酸中带有谐趣。清代广州著名茶楼陶陶居的对联也十分有趣,上联是“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下联是“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用了四个典故,将两个“陶”字——店名嵌入联首,表达了一个哲理——分寸。
我国的很多旅游胜地因茶联而增色不少,吸引了众多游客。五岳衡山望岳门外有一茶联,上联是“红透夕阳,如趁余辉停马足”,描写了当地胜景,下联是“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推出了当地特产。清代郑板桥为焦山所作茶联“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短短十几个字就勾勒了焦山的山水茶之妙。清代何绍基为成都望江楼所写茶联“花笺茗碗香千载,云影波光活一楼”将好景好茶一笔概括。青城山天师洞对联“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别有一番山野幽寂的情趣。
欣赏带有诗情哲理的茶联,既可以学习精妙的对仗,叉可以领略幽深的境界。“竹无俗韵,茗有奇香”,竹虚心,茶清淡,二者皆不是俗物,可以并称。“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松竹茶,风雨月,琴韵书声,不用说了。“秋夜凉风夏时雨,石上清泉竹里茶”秋夏之风雨,对石竹之泉茶,无论格调还是对仗都恰到好处。“竹荫遮几琴易韵,茶烟透窗魂生香”,一幅美好的世外风景图。“融通三教儒、释、道,汇聚一壶色味香”,中华文化儒、释、道三教一体,中华茶道色味香三绝一壶,妙!妙!妙!
声明: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 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茶文化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茶文化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