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肝就是养命,八大养肝茶,比吃药好太多!
俗话说“肝不好,人易老”,对于人体而言,肝脏不好人就容易生病,很多肝癌一发现就是晚期,所以护肝是养生重中之重,养肝就是养命!
推荐一些茶饮,对缓解肝部的一些不良症状,有一定帮助,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的副作用;有些茶还能提高肝部抵抗力、起到解肝毒作用,可谓难得的护肝良方!
绿茶
辅助治疗慢性肝炎
功效
绿茶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可提高肝组织中肝脂酶的活性、降低过氧化脂质含量。绿茶有抗凝、防止血小板粘附聚集、减轻白细胞下降和活血化瘀作用。
适合慢性肝炎患者,以及有口干口苦、牙龈红肿出血的血瘀血热型患者。
冲泡方法
上投法,适用于外形紧结的高档名优绿茶,即先将摄氏75—85度的热水冲入杯中;下投法,先放茶叶后直接倒85度左右的热水,适合普通绿茶。
禁忌
胃寒的人不宜过多饮绿茶;神经衰弱者和失眠症者临睡前不宜饮茶;正在哺乳的妇女也要少饮茶;经期、孕期同样不宜喝绿茶。
荷叶茶
保护肝细胞,降脂
功效
荷叶是“药食两用”之物,其化学成分中的荷叶碱具有消脂的作用;荷叶中富含的黄酮类物质,是大多数氧自由基的清除剂,可以间接地减少脂质过氧化物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生成,从而达到保护肝细胞和降脂的目的。
冲泡方法
将干荷叶搓碎后,每次5~10克,用开水冲泡,第一次泡茶的效果最好;每天可冲泡2~3包,最好清晨空腹饮用一次,祛脂效果更好。
禁忌
一般没有什么副作用,但是孕妇和女性经期切勿喝荷叶茶。
白菊花茶
降肝火、明目
功效
白菊花味甘、清热力稍弱,长于平肝明目,所以养肝的话,最好选用白菊花。菊花茶最适合头昏、目赤肿痛、嗓子疼、肝火旺以及血压高的人喝。
冲泡方法
将白菊花取出四五粒,然后放入透明的玻璃杯中,随后加入开水进行冲泡两三分钟,然后就可以服用了。如果想要令味道更好,那么也可以加入几颗冰糖,这样能够令味道更加的甘甜。
禁忌
菊花性凉,体虚、脾虚、胃寒病者,容易腹泻者不要喝。
决明子茶
补肝益肾,解决肝火旺问题
功效
决明子性味甘、苦、微寒,归肝、肾、大肠经,可清肝明目,润肠通便。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决明子也具降低胆固醇、抗菌和降压的作用。
此类药茶属于养肝祛脂类药茶,主要适用于高脂血症及脂肪肝病人。
冲泡方法
将决明子微炒、捣碎,每次用10~20克,加水300~400毫升煎煮10分钟,或用沸水冲泡代茶饮;喜甜味者,可加入蜂蜜搅匀服用。
禁忌
决明子性寒,脾胃虚寒的人应该注意避免食用;孕妇也最好不要喝决明子茶;女性朋友不能长期大量饮用。
鸡骨草茶
主治急性肝炎,肝硬化腹水
功效
鸡骨草性凉,味甘微苦,具有清热解毒、疏肝止痛之效。主治急性肝炎、慢性迁延性或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腹水等反复发作的症状。
冲泡方法
有黄疸或尿黄、胁肋不舒的肝炎病人,可用鸡骨草15~30克,加适量清水煎煮40分钟后取汁服用。
禁忌
虚寒体弱者慎用。
茵陈茶
利胆、解热、抗炎
功效
茵陈滋阴补肾,清热解,退黄。有口渴、小便颜色深黄或短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等不适的肝炎病人经常服用该药茶,可起到一定的保肝、降酶、退黄及缓解症状的作用。
此类药茶属于保肝退黄类药茶,主要适用于转氨酶、胆红素升高的乙肝病人。
冲泡方法
每次可用茵陈20~30克,加适量水煎煮40分钟后去渣取汁,代茶分次饮用。
禁忌
不可多喝。茵陈是一种清热利湿退黄的药物。建议,可以适当饮用,最好不要长期泡水喝。
绞股蓝茶
缓解因肝不好,引发的疲劳症状
功效
绞股蓝对人体有滋补、镇静、抗紧张、促食欲、降转氨酶、延缓衰老、防治癌症、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治疗冠心病等作用,对于肝脏功能反复异常,伴疲劳乏力、食欲差的乙肝病人非常适宜。
此类药茶属于保肝降酶类药茶,非常适合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异常的乙肝病人。
冲泡方法
每次可用绞股蓝15~20克,适量清水煎煮或沸水泡服。绞股蓝一般人都可以服用,服用可以一日3次,饭后为好。
禁忌
少数患者服用绞股蓝后,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或便秘、头晕、眼花、耳鸣等症状。老年人饮绞股蓝茶要注意不要喝野生的绞股蓝茶,野生绞股蓝茶性寒,对肠胃刺激大,老年人长期饮用对肠胃不好。
柚子皮茶
缓解肝区胀闷、心烦易怒
功效
柚子皮茶除了护肝养肝,还含有较多蛋白质、有机酸以及微量元素等,有补机能、润肺健胃的作用,同时对于心血管疾病等都有不错的疗效。
柚子皮茶属于保肝理气类药茶,适用于有两胁胀痛、肝区胀闷、心烦易怒等肝气郁结症状的病人。
冲泡方法
选用表面洁净、有光泽、质地均匀致密、气味清香的柚子皮。先削去其青黄色的表皮,再将皮下白色的“棉絮”内层用开水泡10分钟后捞起,用清水泡浸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把柚子皮捞起,挤干水分,晒干后即可冲泡。每次用柚子皮6~9克,加适量清水煎煮或沸水浸泡,代茶饮用。
禁忌
服药期间忌饮(该茶不能和降脂药物、抗过敏药物、服用避孕药期间一起服用,建议大家在服用药物时,二十四小时之内最好不要碰柚子做的茶。)
脾虚泄泻、体质虚寒的人群不适用。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养生杂志”
声明: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 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茶文化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茶文化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