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彝族年

  彝族民间传统农庆节日,在每年农历十月上旬。节期不固定,节庆活动一般持续五至六天。彝族古代创造,使用的十月太阳历,把每年分为十个月,每月三十六日,另有五或六天为“过年日”,俗称“过十月年”。通常,各村寨在秋收后选择良辰吉日定为过十月年的日期,如果来年获得丰收则节期不变,否则要予以改变。

  节日清晨,青年们放枪、燃鞭炮,以示庆祝新年来临。妇女们则唱吉祥歌,忙着舂糍粑,做苦荞馍,为家人准备早餐。早餐完毕后,各家纷纷清扫庭院打扫室内卫生,杀猪宰羊,准备年馔食物。彝族食俗,年节肉食以猪、羊、牛、鸡肉为主,不喜油炒,而是切成块,放在大锅里炖煮,俗称为“吃汤锅”。招待客人的汤锅,膘肥而厚为体面。一般习惯将肉块切成二寸见方,煮至半熟即可,故称之为“砣砣肉”。按彝族的俗信观念,人有三个灵魂。人死之后,一个灵魂由族中的巫祝“毕摩”指路,送到祖先发祥地;一个灵魂住在坟墓里;还有一个灵魂则作为“祖灵”,留在家中供奉。“祖灵”的制作方法,是由“毕摩”指定一根山竹,家属将其连根拔出,截下一节,用绵羊毛缠上,并根据死者性别扎上红或绿色丝线,外边套一个小布袋,再装到一只小篾箩里。“毕摩”为之作法后,即使亡灵附着竹上,便认为变成了“祖灵”,从此供奉在堂上。节日上午,各户人家都要向“祖灵”上供,恭请祖先与农人团聚共度佳节。年饭过后,村寨里的中年男子成群结队到各家串门祝贺新年。他们每到一家门前,就大吼几声,意思是告诉主人,拜年的人到了。进入院里,大家再吼几声方才进屋。彝族待客的习俗是请喝“转转酒”。主客围成圈坐下,不分男女老少,依次轮流唱歌饮酒。较普遍的习俗是先上米酒,后上白酒。每当主人上酒时,客人们又会高兴地大吼几声,以此表示心中的感谢。彝族人嗜酒,故有“饮酒不用菜”、“有酒便是宴”的风习。所以,过十月年拜年时,看主人家是否大方,不在乎有没有菜肴,主要看酒好不好。哪家拿出的酒好,便会受到客人的赞美。

  节日里,彝族男女青年最喜爱的文体游艺活动有赛马,射箭、荡秋千、摔跤、打歌等。打歌又称踏歌、跳歌、打跳、跌脚、跳乐,彝语称为“窝开”、“古遮”,意即边歌边舞。打歌一般在村寨的场坝或山头草坪举行,人们可自愿参加,少则几十人,多则数百,乃至上千人。参加者手挽手,围成一个大圈,中央由吹芦笙者领舞。大家合着节奏,踏脚踢腿,载歌载舞,气氛热烈奔放,往往狂欢通宵。节日的歌舞活动既是一种文艺娱乐,又是彝族青年男女之间结交朋友、谈情说爱的大好时机。

  关于彝族年的来历,民间最流行的传说是:古时候,汉族、藏族与彝族结拜为兄弟,汉族为老大,规定下过年的日期为农历正月初一。老二藏族与老三彝族亦表示同意。后来,在一年的农历十月,彝家的古黑、曲尼两个弟兄忙完洋芋、荞子与小麦的播种,觉得这时农事闲暇,不如提前过年。于是,从此以后,彝族便产生了过“十月年”的节俗。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彝族年  彝族  彝族词条  彝族年词条  
茶文化茶道

 饮茶方式的历史演变

一是盖碗式,乃近代饮茶最主要的方式,上至朝廷、宫府,下至民间,都以盖碗饮茶,清朝康熙年间画家冷枚的赏月图,最足以代表这种茗饮方式。二是茶娘式,自古以来民间最主要...(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