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帖是立春时节房屋的饰物。许多地区立春日在红纸上书写“宜春”二字,贴于房门上。贴“宜春”的习俗在晋代的荆楚地区就已经存在,《荆楚岁时记》载:“立春之日,悉剪彩为燕戴之,贴宜春二字。”
在清代,荆楚地区门窗上贴“宜春”的习俗还是十分流行,例如湖北(薪州志)载“:官、绅、士、庶户贴‘宜春’二字。” 在其他地区也很普遍,例如广东《澧州志》载:“户贴‘宜春’二字,曰‘贺新春’。 河北《安平县志》载:“帖‘宜春’字”, 四川《忠州直隶州》载“:民间贴‘宜春’于楣。”陕西《澄城县志》载:“立春贴春帖。”有的地区是写于门上,山西《文水县志》载:“立春日,取春牛土写门。” 河北《雄县 新志》载:“野人取土牛,书门曰百事大吉。”黑龙江《宾县县志》载“:立春,…… 更有用红土写宜春字于门者。”在一些地区,立春和新年都贴春帖,江苏《昌化县志》载“:立春日,相庆贺如元旦,写‘宜春’二字贴于门庭。”江苏《光福志》载:“元旦……家家贴‘宜春’二字,曰‘春联’。”在陕西一带则多写宜春的词语于纸上,《洛川县志》载“:是日,各家多以红纸书‘立新春,大吉大利,万事亨通’,以示庆祝”。 《宜川县志》载“:民间有用纸书‘立新春鸿禧’或‘立新春,大吉大利,万事亨通’等字者;乡民如不能写字,则画一‘十’字代之。” 福建《厦门志》载“:立春日,各以小红纸书‘春’字或‘福’、‘寿’字粘门窗、户牖间。”在江南一些地区,每家每户置桌于门口,桌披上以红纸写着“迎春接福”四个字。还有一些地区,贴春帖的习俗与官方礼仪联系在了一起,福建《漳平县志》载“:邑绅衿率童稚向有司丐春鞭,而居民写宜春贴丐县印悬于家以为春 彩。” 可见官方的迎春礼仪对于民间习俗有着重要的影响。相反,民间习俗也能够影响到官方礼俗,在一些地区,这种书写宜春的习俗也进入了官方的礼仪,例如吉林《海龙县志》载:“于立春时在署内由主印官以春鞭鞭春,谓之打春,……并丹书‘春王正月’四字于门壁,俗曰‘演春’。”
在中国,关于语言的民间信仰十分普遍,包括文字和语音两个方面。在道教信仰行为中常常使用咒语和符录,在民间俗信中也是如此。道教信仰和民间信仰中的咒语和符录是相互影响的。有时甚至很难判定,哪些源于道教信仰,哪些源于民间信仰。立春书写和张贴宜春是民间关于文字信仰的一个部分。
此类的信仰在民间还很多,例如在新年贴福字,在南方一些地区还要倒过来贴“,福倒”表示“福到”。在北方农村盛行过年时在器物上贴“酉”字,门口贴“出门见喜”。而在当街冲路口的房屋上嵌有石刻或者砖刻的“泰山石敢当”或者“姜太公在此”更是随处可见。有的地区在谷雨日写咒语避蝎子,例如山东胶州“谷雨,画朱符禁蝎。” 也是相信文字的魔力。那么人们同样相信,立春贴春帖也具有保佑人们在春来之际吉利安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