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工作中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管理者将一个任务布置给员工时,就确定了完成任务的最晚时限。然而,一开始,很多员工都不将任务放在心上,总是将工作一拖再拖,等到时限将近,才发现工作只完成了一点点,于是就只能焦急地加班加点,甚至通宵达旦。而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工作质量不尽如人意,甚至连是否能够如期完成任务都成了问题。
“拖延症”已经成为了一个困扰很多管理者和员工的头痛问题,而作为一个管理者,帮助员工克服“拖延症”的毛病,提升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已经成为了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1、先完成棘手的工作
很多人在潜意识里的一种通病就是“贪图眼下的安逸”,不喜欢“先苦后甜”。正因为贪图眼下安逸的心理,让很多人错过了经过辛苦努力之后才能获得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人在潜意识里会逃避那些棘手的繁重工作,慢慢地就养成了“拖延症”。
因此,管理者可以从这个方面入手,在每天的工作中,先将棘手的难以完成的任务让员工集中精力一起完成,之后再让大家做一些轻松、容易的工作。这样,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又能防止员工的“拖延症”形成。
2、不要苛求完美主义
有些员工之所以拖拖拉拉、工作效率低,就是有完美主义的潜意识,总是觉得资料还不完备、时机还不成熟,再等等才能进入工作流程。管理者应该让这样的员工认识到,任何事都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能力和工作流程有一个正确的估计,不要自视太高,也不要自卑,工作既不用苛求完美,也不能疏忽大意。
3、把大目标分成小目标
很多人之所以拖沓,是因为工作项目太庞大或者工作目标太笼统、抽象,无从下手。在这种感觉下,很多人就会放任自流,将工作一天天地拖延下去。这时候,管理者可以要求员工将大项目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然后做出具体的工作计划,按照计划去完成一个个小目标。在小目标实现过程中,管理者还可以适时给予员工一些奖励,以激励对方不断向大目标迈进,这样一来工作拖延的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
4、尽量消除干扰因素
有研究发现,互联网已经成为很多职员工作效率低、工作拖延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员工情愿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漫无目的地浏览网页,甚至有时候只是盯着网页发呆而已,也不愿集中注意力尽快投入到工作中去。管理者应该针对这一情况,约束员工对互联网的沉迷。
5、紧迫感有助于执行
通常说来,当人们对一件事情失去信心的时候,对于这件事情的紧迫感也会随之减退。更让人担心的是,他们已经学不会改进,离绝望也只有一步之遥了。
对于刚刚接手管理层的管理者来讲,让员工重拾紧迫感就成了一件难事。许多CEO在刚刚上任的时候喜欢对员工上“政治课”,反复强调行动的重要性,鼓舞士气,希望能给员工更多的自信。一般来讲这些方案可能会让员工进行自我反省,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繁忙的管理者们总希望能够走捷径,但是要想改变它就需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那要解决这个难题,并得到自己预期的效果,管理者们应该怎么做呢?
来做个快速测试:如果一名团队成员将项目推迟到最终期限之后,你会:
a)认为他有太多事情要做,因此减轻他的工作量,使他可以集中更多精力做好手头的任务;
b) 设定新的最终期限,但不减少他的任务数量?
大多数善良的管理者都会选择a),但其实b)才是更好的答案。该项目负责人,匹兹堡大学约瑟夫•卡茨商学院教授安德鲁•T•史蒂芬表示:“人们错过最终期限时,通常会感到惭愧。他们非常愧疚,甚至会有些难堪。”这些情绪“会让人变得消极。一旦有人在某项任务上产生了负面情绪,完成任务就会变得更难”。
史蒂芬说道,相反,如果错过最终期限的人除了未按时完成的项目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工作,“他们便不会变得如此消极。他们会为未按时完成任务寻找借口:‘我还有另外10件事要做呢。’这样可以减轻他们的压力,使他们更容易完成任务。”
该项研究对一款生产效率应用的586808个数据点进行了分析,连续两周对250人进行了现场研究,并进行了两次可控实验室实验,因此,可谓非常全面,并且产生了许多其他方面的见解。
首先,一个人不得不完成的绝对任务数量,并没有他或她是否觉得自己非常忙碌那么重要。因此,史蒂芬表示,为了减少员工拖延的可能性,管理者可能需要在不实际增加工作量的前提下,增强员工的“忙碌感”。
他说道:“一种方法是将一个项目分成多个组成部分,分别设定单独的最终期限,使员工感觉他们有10件工作要做,而不是一件。而且,许多人自己也会这么做,因为这会使一个任务看起来更易于管理。”
史蒂芬非常谨慎地指出,这项研究对“忙碌”的定义不同于多任务处理,后者通常会降低工作效率。他说道:“我们也不建议给一个人安排过多的工作量,因为在这种情况,员工会惊慌失措,结果反而无法正常工作。但也要克服减轻员工工作量的诱惑,尤其是对于拖延症患者。因为这样做毫无帮助。”
每一个团队都有自己的团队文化和独特的管理风格,要制定适合自己团队的改革方案,培养员工紧迫感,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