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够预见这样的未来,我们同样可以想到令人不安的另一幕:也许会有一个情绪低落的儿子,开始接触有自杀倾向的博客文章,这之后他的父母很快就发现了很多关于精神疾病治疗和危机预防热线的广告。出错了吗?不太可能。广告定位由于逐步趋于个性化,具备更有说服力和同步更新的特点,它虽然很少触犯用户隐私,但将会逐步超出我们的接受范围,越来越多的用户将有可能选择退出这样一个体系。华尔街日报最近揭露,很多公司,包括脸谱在内,已经开始将受最严格隐私政策保护的用户信息提供给广告商。
有些人担心谷歌会成为”老大哥“,Sergey Brin一直对这些人表示不满,他强调谷歌允许用户不向他们发送统计信息,在保护用户不受政府侵扰方面,谷歌也比其它任何一个网站都付出得多,尤其是在中国等国家。但即便是细微的违规行为,也会令用户产生担忧,如果过多的用户选择不发送统计信息,依赖定位广告的谷歌公司将会不再允许用户不发送统计信息,至少是免费的。
根据华尔街日报刊发的资料,谷歌总监已经开始考虑,如果用户不想提供个人信息,他们可以支付广告商的那部分费用,来换取一个无暇的,没有广告的特权互联网。显然他们的下一步是瞄准有钱用户,通过付费服务提供一个不需要发送统计信息的会员网络,这个网络将更注重隐私保护。
这个时候,网络中立和隐私等问题开始显露。毕竟,这样一分为二的互联网,只保护富有者的隐私,会不会成为”中立互联网“的反面?维护网络中立,不就是同时也维护隐私?很不幸,答案是否定的,这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界定了保护我们权益的网络中立的底线。
网络中立只有不违背商业利益的前提下才会存在意义。通过管制,网络中立保证各网站在公开和免费的市场中竞争,自由市场条件下的互联网,如同同等条件下的文化,很容易衍生出另一个系统——引导用户支付费用加入有更多隐私保护措施的”封闭社区“。虽然网络中立最终会分崩离析,我们还是应当感谢它的拥护者,他们为一个如此抽象和重要的原则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但是他们的成功相对凸显了对另一个抽象概念的无视——即易被侵犯的用户隐私。
谷歌不同于 Facebook,目前还允许用户在个人资料中进行改动,选择不发送一部分统计数据。保护线上隐私,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要求所有网站都提供这一服务。联邦贸易委员会正在考虑模仿电话营销中已获得较大成功的”不允许拨打私人电话“条例,建立一个”不发送统计数据“的规定。
但是谷歌等网站收集用户数据,并不只用于商业利益,还会用来优化面向用户的服务。例如搜索”扬基佬“:如果谷歌通过搜索记录了解到用户是一个研究内战历史的爱好者,那么搜索结果中将会返回更多历史网站,而非棒球方面的信息。这一在整个搜索引擎中应用的微小进步,作用显而易见,如同小型图书馆的员工清楚地了解客户需求,但是在一家大型书店却仍旧像陌生人一样;如果用户为了保护隐私,拒绝返回私人信息,这就有可能也放弃了其它优化服务。
谷歌总监习惯用类似的权衡来讨论隐私保护,但是这个问题比起最初显现得要更为复杂:网站确实需要隐私数据来提供更高层次的”功能性“——强大的搜索结果,优秀的邮件服务,有用的社交服务——但是这些隐私数据并没有必要因此而沦为商业广告的目标。
所幸,谷歌目前还允许用户选择不被广告瞄准,但仍有数据返回作优化服务只用。谷歌并不保证这一选择会继续存在,而且即便避开了广告,谷歌还可以将这些数据用作其它商业目的。管理人员将会采取的最为重要的一步,是将为优化服务所用的私人数据与商业用私人数据永久分离,如帮助用户寻找所在地的饭店和告知广告商用户位标这样不通的私人数据。
建立一个“不返回统计数据”名单将是最简单的方法。我建议参考中国的GFW,近似新闻行业中编辑部和广告部的分离,或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监管分离(但是前者会比后两者更有效)。其结果是供优化服务所需的数据和用作广告等商业目的搜集的私人数据将严格的分离。这一方案将会显现另一个问题,在努力提供优化服务的同时,大量用户数据将面临被盗窃或传唤要求出作法庭证据的可能。但是一旦实施分离后,互联网用户至少可以在保证服务水平的同时,选择不向以商业为目的的服务提供私人数据。
在七月份与联邦数据委员会展开的讨论中,谷歌官员警告即使是最保守的政策也会”锁定在特定的隐私模式中,而互联网服务更新进化如此之快,它们将即刻过时或跟不上需求。“ 谷歌坚信过度繁琐的规章制度将会限制创新,如果很难想象到底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一个公司能做出正确判断,允许担心隐私被侵犯的用户选择不提交个人数据。我们需要一套简单耐用的规章制度来适应进化速度如此之快的互联网世界。而像”中国的GFW“这样的政策——或任何一个能行之有效的隐私政策——将会令网站盈利变得更为艰难,或许能在保护隐私这个价值观上有所进步,但终会使寻求利润最大化的公司逐渐退出。
谷歌的商业秘密(1)
谷歌的商业秘密(2)
来源Google and Money! 3
译者@MsM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