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需要什么样的人?
团队合力分析
我们一定需要有不一样的人,尽管这些人并不天然都是你喜欢的、跟你差不多的人。在企业招聘的时候,你一定要让这个企业变得丰富起来。
创业公司在招高管的时候,大家可以去做“盖勒普团队优势合力分析”看不同的人他擅长的东西。这可以让你招到不一样的人,使整个团队更完善,还可以帮助团队成员看自己的优势、缺点在哪里,弥补自己的短板。
CEO或创新业务负责人往往是“展望型”人才,因为任何创业,都要面对很多的风险,我们看唐僧,他不一定是武功最高强的,但一定是信仰最坚定,对前路最乐观的。
除了逻辑和直觉,我们也需要情感和感觉,去给团队制造归属感,不然整体文化就会过于硬朗。比如我们CEO就是展望型,而我更依靠情感来工作,尽管我们会因意见不同而争执,但是比较好的互补。
从阿里“三板斧”看创业公司人才标准
我们把阿里的三板斧引用到创业公司,看看创业公司应该是怎么样的。
阿里三板斧提到初级管理者要基于对业务的理解,考核执行力,比如定目标、追过程、拿结果;中级管理者更重要的是考核责任心,比如雇人、开人、团队搭建等,而高级的管理者要“闻味道、揪头发、照镜子”,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比如“闻味道”是指你的企业文化有没有“变味”,是不是已经开始有各式各样不正常的现象产生了,“揪头发”是指你要把自己提高到战略层想问题;“照镜子”是指你要不断反观团队,思考如何提升,最后才到战略层。
那么对于我们创业企业,团队基础成员是动作执行层,我们考核的是才气。比如我们企业今天看这个人是不是足够优秀,找程序员就是看编程能力。团队负责人这一层考核的是责任心和执行力,看能不能拆解任务完成指标;
战略执行层也即合伙人,考核的就是心力了,是否能保证战略方向不偏差;
最后到创始人,看他是否有前瞻性去推动整个战略的发展以及获取相应资源。
创业公司人才价值观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价值观,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比如对于我们做技术出身的企业,就要求精益求精。
另外一点我们叫No title leader(无头衔领导),大家不是为了title在工作的,我们强调一种无形的领导力,那么你是这样的公司文化,你就要去招这样子的人。
很多人说HR做企业文化,要把好的文化引进来,这肯定是不对的。你要知道一家公司的基因往往是创始人注定的,你要做的事情是把你们公司的文化抽象出来,找到CEO想要的人。如果你觉得CEO想要的都是不对的,那你可以直接离开这个公司,而不是想改造他,把别的公司好的文化带进来。
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文化,每个公司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
如何吸引需要的人?
我原来是做风控出身的,面试的时候就像典型的压力面试,不断去挑战别人。但后来我发现面了很多人都面不到合适的人,于是我请教了在苹果做了很多年招聘工作的人,他说:“对创业公司最重要的是吸引,而不是选拔。”如果你已经吸引到了最top的那些人,你不用那么痛苦的选择。
因为不注重细节准备,或面试过程中咄咄逼人的风格,有人会觉得我在整个面试的过程中,没有特别尊重对方。结合老师说的那句话,我慢慢开始改变自己,我会提前做好准备,比如周末提前到公司,关心候选人有没有吃饭,面完后不管我想不想招他,我都会用滴滴叫车企业支付把他送走。
风格改变了以后,有一些人即使是被我们拒绝了,但还愿意跟我做朋友,也愿意给我推荐人,我也会觉得非常的开心。
除了上面讲到的内容,面试有如下原则可以参考:比如面试要专心,不应离开面试主题,需要控制时间,按照STAR原则敲Bug是可以的,但不能依面官的个人兴趣在某方面过度挖掘。
另外,我想要强调的是我们要注重价值观的挖掘,不要过早谈论薪酬。做HR要有强大的内心,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计较,最后到CEO的层面上,他会看这个人是不是符合战略上的需求。
那么到底怎么样,才能吸引人呢?
我认为唯有爱与梦想不可辜负。基本上来我们公司的人都是不满足做一个螺丝钉的。
中高级人才换工作的原因都有哪些?
我们发现更多的人在乎的是寻求更好的发展空间,也有人是为了获得更高的薪酬,或者是避免一种不和谐的人际关系,或者工作生活可以兼顾。根据这些原因,你面谈的时候就可以有针对性的介绍贴合他们自身诉求的公司优长。
想要把真正优秀的人招过来,何止三顾茅庐。
举个例子:
小霞是我的大学同班同学,研究生学了法律,工作在一个很好的律所。现在要换一个创业公司也不知道到底怎样,家人会比较担心,她也是很注重家庭的人。于是我头一天晚上三四点钟做了一个非常完善的报告,包括我们公司的情况,她任职的岗位工作内容说明,然后把她和她老公一起请到我们公司,做了presentation,专门回答他们的疑问,第一时间先赢得家人的支持。
现在的时代你再也雇佣不到优秀的人才,除非你跟他合作。因为人的个性是在不断被释放的,兴趣正在成为谋生手段,创造力将成为人的基本素养,所以我们要充分尊重候选人,一次又一次用真诚打动他们。而且我觉得后来招到特别合适的人以后,这些付出是值得的。
如何留住需要的人?
我们把人招来了,但他是不是愿意一直在我们公司工作呢?这里特别分享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教练;
二是绩效。
教练
创业者其实都是面临很多挑战的,恐惧、变化、实践、孤独,大公司的培训是非常好的,我上一个工作是管培生,轮了四个岗,换新的岗位有一个月的培训。
创业公司往往由于资源稀缺性及高速变革的频率,导致没有人顾及到培训。我觉得这样是不行的,我们今天虽然是创业公司,但明天有可能就是巨无霸,不能让大家保持这样一个放羊的状态。
因此,我们不仅要招到对的人,还要给他们对的环境。大家没时间可以请外部的专家讲课,管理层有时也会碰到一些困惑不知道怎么解决,可以请相应的教练。老师讲的不一定每一句都对,但是有那么一句话点到了我们就很有启发。
教练的类型有团队教练、CEO教练、高管教练,HR是有这个责任帮助大家成长的。因为HR不仅要带着同事进步,也要带着你的老板进步。
在某个发展阶段企业最大的瓶颈可能是老板的瓶颈,HR得帮老板进步。如果你面试的时候有些人未必符合公司,但他有专业技能,我们可以给他付费,请他来讲课,也是一种合作。
考核
我们之前很多人是基于Smart做的KPI,KPI这个模型对于创业公司不一定适用的,因为很多指标你是没办法定的,这个时候如果用KPI考核,可能不知道考核什么。
OKR是谷歌提出来的一种考核方式,它和Smart其它原则是一样的,也是要具体的,可衡量的,要和目标有相关性的,要有明确的期限,但有一点不一样的是,关键结果未必是必须达到的。
对于研发类的公司,比如他可能做了上千种测试都没测试出一种最好的电路设计,但他做出了这么多的工作,对于一个科技公司而言,这些错误都不是白费,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那这样对人家是要有激励的。
但是你对于很成熟的企业,比方沃尔玛开店,他开店开在什么地方,多长时间开好,库存是什么样子,这种很具体的我们可以用KPI。
简单来说KPI是一种绩效管理工具,而OKR是一种目标管理工具,KPI适合成熟型的、稳健发展的公司,OKR适合创新的、快速变化的公司。KPI可以用在制造业务流水线的公司,比如我们深圳的工厂;而研发团队,需要驱动大家学习,就需要用OKR。
谷歌,会给员工时间去创新研发项目,如果你做好的话,你可以在板上写这个项目是否需要资源,公司评估是否可以做,这可以用OKR。
我为什么特别强调这个东西呢?
很多牛逼的工程师在大公司变为一个螺丝钉以后,会觉得我有很好的想法但没有空间施展,公司就要有一种合理的评价机制,让他们有创新并且这个创新能受到激励。
在不同的企业你要用不同的绩效考核,关键OKR更重要的是一种沟通工具,你用这种工具跟员工沟通,让他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你每三个月跟他去Refeel(复盘),看他是不是在对的方向上,有问题也可以及时发现,而不是等到一年绩效考核的时候才发现问题。
成为怎样的HR?
我是CEO助理, 作为公司的“超级砖头”需要在不同方面查漏补缺,所以慢慢接触了很多HR方面的工作,比如从零到一组建内控稽核团队、全面辅助HR团队扩张、改善绩效激励方案、处理员工关系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出如下心得:
第一,HR要被老板充分信任;
作为HR,要和老板建立一种积极亲密的关系。HR其实接触了公司最核心的一些机密,工资多少钱,要开谁不开谁,所以这个人需要很正直、很有责任心、有保密性,内心要特别强大。
第二,HR要懂业务;
优秀的人只会被优秀的人吸引,作为公司的第一窗口,候选人需要觉得你具备了一定的战略思维、专业知识,他才可能被你吸引到公司。同时懂得业务,才能真正找到适合公司发展的人,而不是浮于表面隔靴搔痒。
第三,HR要拥抱变化,要可以灵活、快速学习、多面手、能上能下。
因为HR是伴随着企业转型的第一责任人,企业扩张,HR先得赶上节奏,企业缩编,也是HR冲在第一线解决问题,所以他要积极主动的拥抱变化。
最后我跟大家分享一些书。
坦白地说,在我面试的各种岗位里,HR候选人是最浮躁的,可能HR这个岗位是以沟通为主,以至于大家不会沉下心来学习一些东西,但其实HR是一门很专业的手艺,是艺术也是科学。
像我们高薪聘请薪酬绩效专家,需要逻辑思维非常强,对数字比较敏锐,精通金融、法务知识;或者做文化这一块,要能把很多东西提升到理论高度上抽象出来,所以还是要多读书的。
比如安史之乱告诉我们“执政之初:要用善于变通的姚崇;拨乱反正,则要用依法治国的宋璟;建设国家,要用重视干部的张嘉贞;打造盛世,又要用文采斐然的张说。这是因人而异,各取所长”,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所在的企业属于何等阶段,应该用怎样的人。
HR对公司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岗位,我们每个人在行为里能意识到,能够提前规划自己,这对于公司的成长和个人的成长都是非常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