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研究清末游美学务处选派庚款留美学生一事时,曾写过一篇文章《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的考选与派遣全过程》[1],详细介绍了1909年游美学务处选派第一批庚款留学生的过程细节。对这批留学生,文中只列出了他们的姓名和到美国后进入的大学预备学校,没有涉及到他们后来转入美国大学后的学习情况。当时在收集庚款留美学生的基本资料时,注意到在某些历史文献和权威网站中,关于这批留学生在美国所获学位的信息存在着一些错误。最近有人在网上又提出到底谁是这些留美学生中第一个博士的话题,笔者对此做了一些考证,这对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史研究,对纠正网上和某些历史文献中的错误可能具有一定意义,故写成此文与有兴趣的读者分享。
1909年游美学务处选拔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是废除科举制度后的第一次全国性公开考试,其规模之大,考试科目之多,挑选之严格,在中国留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原计划派遣100人,但根据“宁缺勿滥”的原则,最后从600多名考生中只选出47人。这次考试的水平之高和录取之难不但给国人,也给美国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就连美国驻华公使馆的人都说,使馆里从代办往下没有一个人敢参加这次考试。这47名经过层层选拔出来的“尖子学生”后来果然不负众望,都从美国的著名大学毕业,有些人还在某一领域的学术研究中成绩显著,取得了博士学位。他们学成回国后在各领域多有发展,不少还成为著名学者和学术领域的“中流砥柱”,如梅贻琦、胡刚复、金邦正、秉志、张子高、何杰等,对中国的现代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一批47名庚款留学生中,有一半人在美国名校取得了硕士学位,还有几个人通过刻苦学习和在研究领域有所突破,最终取得了博士学位。国内不时有文章介绍这些人中的“中国第一位博士”。其实这种说法不确切,中国人赴美学习并非始于1909年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在此之前早有官派的留美幼童和大量的自费生去美国留学,很多人还取得了美国大学的博士学位。笔者在这里考证一下,在游美学务处派出的几批庚款留学生中,谁是最早取得博士学位的。
有人认为庚款留学生中的第一位博士是王长平,齐鲁晚报的文章《中国第一位留美博士王长平》[2]和王长平后人的新浪博文《纪念中国第一位留美博士王长平荣获学位100周年》[3] 对他做了详细介绍。王长平(1877-1962),名长平,字鸿猷,山东济南人,祖籍泰安县肥城乡安驾庄,出身三代基督教家庭。其父王丕诚为基督教传教牧师,在北京被义和团杀害。在庚子之乱平息后王长平被教会体恤保送入北京汇文大学堂(燕京大学的前身)。清宣统元年(1909)王长平在汇文大学堂毕业。1909年秋天“游美学务处”向社会公开招考庚子赔款留美生,王长平为第一批留美生中唯一山东人。王长平1914年在密歇根大学取得教育心理的哲学博士学位(Ph.D.),其他几位同批庚款留美学生虽然也取得了博士学位,但都在王长平之后。
也有人持不同观点,如文章《秉志:第一位获美国博士的中国学者》[4] 认为,第一批庚款留学生中的秉志是第一位美国博士。最近网上又有人对王长平是第一位博士表示质疑,据说是根据1937年版的《清华同学录》,王健和王长平于1914年同时在密歇根大学取得同样的教育心理博士学位,秉志甚至于早一年的1913年在康奈尔大学取得了农业博士学位。
1937年4月国立清华大学校长办公处印行过一本《清华同学录》,书名是由时任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所题。此书现在不太容易找到,一般人常用的参考资料则是清华大学网上的《校友名录》[5]。按照该名录的说明,“目前校友名录的数据截至1937年,主要来源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四月国立清华大学校长办公处印行的《清华同学录》。” 另外,人们经常参考的还有维基百科的《第一次庚子赔款留美学生列表》词条,其中也列出了这47人的学位、授予年份和大学,该词条的主要参考资料也是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版的《清华同学录》。
根据清华大学网上的《校友名录》和维基百科《第一次庚子赔款留美学生列表》词条,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中有5人在美国大学取得了博士学位:王长平1914年在密歇根大学获得教育心理Ph.D.;王健也于1914年在密歇根大学获得教育心理Ph.D.,之后又在1916年于哥伦比亚大学取得化学硕士学位;秉志1911年在康奈尔大学取得农业学士学位,1913年在康奈尔取得农业Ph.D.;魏文彬1915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取得财政Ph.D.;胡刚复在哈佛大学取得数理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但未注明年代。
从以上资料中可以看出一些逻辑上的错误。首先是秉志的资料。1909年秋当第一批庚款留学生来到美国时,美国大学早已学期过半。除两名程度较高的中国学生金涛和魏文彬直接进入了美国大学外,包括秉志在内的其他同学则被分配到马萨诸塞州的五所美国著名的私立高中的大学预备学校。这些同学第二年才进入康奈尔、哥伦比亚、哈佛、密歇根大学等美国著名大学学习。根据美国大学的学制要求,秉志1910年进入美国著名的常春藤盟校之一的康奈尔大学开始本科学习,三年后取得博士学位的可能性非常小。王健的资料也有问题。他1914年在密歇根大学获得教育心理Ph.D.后,怎么可能又转到另一个大学去攻读一个完全不同领域的硕士学位呢?
笔者查了1937年国立清华大学校长办公处印行的《清华同学录》,发现秉志的学位资料和清华大学网《校友名录》是一致的,但王健的学位资料是1914年威斯康辛大学的化学学士,1916年哥伦比亚大学的化学硕士。原来是《校友名录》网页编辑时出了差错,将别人的信息张冠李戴了。清华大学网《校友名录》还有其他类似的错误,例如在《清华同学录》(1937)中,戴济1914年在缅因大学取得工业化学学士学位,而《校友名录》和维基百科词条中则改成了1915年。根据缅因大学校方资料[6],戴济(在校英文名 Zu Chi Dage)确实于1914年在该校取得化学学士学位。《校友名录》和维基百科词条是错误的。
当然,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版的《清华同学录》只是一份同学名录,包括了两千多名学生的基本信息,并非官方档案资料,有些错误在所难免。清华大学网的《校友名录》也只是个网页,便于在线查找。至于维基百科词条,更是任何人都可以上去修改编辑。考证留美学生的大学学位、学位年代及授予学校,最权威的第一手史料应该是该大学的档案资料。美国各大学每年的大学手册(Catalogue)中都收录了上一年该校授予的各种学位的详细信息,包括获得学位的学生姓名、学位种类、授予时间、学习或研究领域、该生以前的学位和学校,等等,可以做为学校的官方资料。
笔者没有一一考证所有47人的资料,只是找到了上述几位中国留学生所在大学那几年的学校手册。以下是清华大学网《校友名录》中提到的几位取得博士学位的留学生当时所在美国大学的校方记载:
王长平,在校时的英文姓名是Chang Ping Wang,1914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取得哲学博士学位(Ph.D.)。这在美国密歇根大学1914-1915大学手册中有记载[7],但手册中同时标注了,该学位并非是在学年结束后的毕业典礼上,而是在该学年中的某个其他时间授予的,具体时间现在已无法考证。《清华同学录》(1937)中的信息是正确的。
王健,在校时的英文姓名是John Wong,1914年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取得化学学士[8]后,去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并于1916年取得哥伦比亚大学的化学硕士学位[9]。《清华同学录》(1937)中的信息是正确的,清华大学网《校友名录》和维基百科词条中关于他1914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取得教育心理的Ph.D.的资料是错误的。
秉志,在校时的英文姓名是Chih Ping,1913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取得农业学士学位,1918年在该校取得农业Ph.D.学位[10]。《清华同学录》(1937)、清华网《校友名录》和维基百科词条中关于他1911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取得学士学位,1913年取得博士学位的资料都是错误的。
胡刚复,在校时的英文姓名是Kang Fuh Hu,《清华同学录》(1937)中没有标注他的学位年代。根据哈佛大学的校方资料,该大学1913年授予胡刚复学士学位[11],1915年授予他物理硕士学位[12],1919年授予他物理博士学位[13](注:这和常见的人物传记中胡刚复1914年取得哈佛硕士学位,1918年取得博士学位的说法略有出入。胡刚复1910-1913年在哈佛大学本科学习,1913-1918年在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学习。1919年3月10日哈佛大学正式授予博士学位时,他已于前一年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完成学业后启程回国了)。
至此我们似乎已经验证了关于王长平是早期庚款留美学生中第一位博士的说法,但笔者又发现了《清华同学录》(1937)中的另一处关于魏文彬的博士学位的错误。目前关于魏文彬的资料非常少,只知道他是河北密云人,在第一批庚款留学生选拔考试中成绩是第二十名,在美国大学学习经济。1909年这些留学生赴美后,只有金涛和魏文彬两个程度比较高的人直接进入美国大学学习,魏文彬去了阿姆赫斯特学院(Amherst College at Amherst, MA)。笔者查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那几年的大学手册,魏文彬(在校英文名是Wen Pin Wei)1914年在该校取得了经济学Ph.D. [14]。他当时的博士论文题目是《中国的货币问题》,1914年4月提交博士学位申请。同年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物中有他的这篇论文,作者已经是魏文彬博士( Wen Pin Wei, Ph.D.)了[15]。这样看来,魏文彬的博士学位应该是在哥伦比亚大学1914年毕业典礼时,或甚至在此之前取得的。《清华同学录》(1937)、清华大学网《校友名录》和维基百科词条中关于魏文彬1915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取得财政Ph.D.学位的资料都是错误的。
按照美国的学制,大学本科一般需要4年,硕士一般在本科毕业后需要1-2年,博士需要更长时间。为什么王长平和魏文彬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拿到美国的博士学位呢?从密歇根大学的校方资料上看,王长平获得博士学位以前的学位是“A.B. Peking University”即北京汇文大学堂学士。汇文大学堂是燕京大学的前身,是所美国教会学校,它的学位是被美国大学承认的。这就是说,王长平到美国留学并没有读大学本科,他进入密歇根大学是直接读研究生院的。魏文彬到美国后比其他留学生早入大学一年,他1909年进入阿姆赫斯特学院。根据该大学的校方资料,他1910年取得该校学士学位[16],1911年取得该校硕士学位[17]。魏文彬进入哥伦比亚大学也是去读研究生院的。这就解释了这两位同学比其他留学生更快取得博士学位的原因。
从上述美国大学的校方记载和笔者目前收集到的资料来看,中国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47人中至少有4人取得了美国大学的博士学位,
他们是王长平、魏文彬、秉志、胡刚复。最早取得博士学位的是王长平和魏文彬。王长平在密歇根大学取得教育心理学的哲学博士学位(Ph.D.),魏文彬在哥伦比亚大学取得经济学的哲学博士学位(Ph.D.),时间都是1914年。
参考文献:
[1] 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data/87497.html .
[2] 齐鲁晚报http://sjb.qlwb.com.cn/qlwb/content/20120105/ArticelB01003FM.htm .
[3]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322dfd0101ic7o.html .
[4] 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lxsh/news/2010/05-18/2289670.shtml .
[5] 清华大学网http://thulegacy.lib.tsinghua.edu.cn:4237/lib/htm/alumni.htm .
[6] Catalog of the University of Maine 1914-1915, p248.
[7] Catalogue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1914-1915, p483.
[8]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alumni directory, 1849-1919(1921), p371.
[9] Columbia University Catalogue 1916-1917, p280.
[10] Official Publications of Cornell University, Vol. 5, 1913 - 1914, p114.
[11] Official Publications of Cornell University, Vol. 10, 1918 - 1919, p280
[11] Harvard University Catalogue 1913-1914, p274.
[12] Harvard University Catalogue 1915-1916, p327.
[13] Harvard University Catalogue 1919-1920, p299.
[14] Columbia University Catalog 1914-1915, p471.
[15] The Currency Problem in China by Wen Pin Wei,Ph.D.,Columbia University, 1914.
[16] Amherst College Catalog 1910-1911, p40.
[17] Amherst College Catalog 1911-1912, p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