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是时间的产物”是培根的哲学名言。他认为真理是时间的产物,而不是权威的产物。换句话说,真理不是某些权威者的说教,它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即便是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这样的古代先贤所说的话,也不一定全都是真理,也得需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在近现代哲学当中,人们普遍认为,通过经验观察理解,运用理性来系统追求,人们可以完全掌握真理。但人的经验是认识真理的基础,历史一再证明,凡建立在自然发展上的东西都会茁壮生长,永久流传下去;然而建立在权威者意志之上的东西则只有变化而无发展,即使不是稍纵即逝,终究也会被岁月遗弃。所以,真理是时间的产物。
培根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观点,是因为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会更相信权威,因为具有权威的人会通过各种渠道将自己的言论认识强加给别人,并且作为真理而传播。身处在真理大辩论之中的人,往往不可能等到时间来评判对错。培根认为,在人们的头脑中,往往带有不同程度的迷信思想和偏见,这使得人不能超出时空正确看问题,去伪存真,追求真理。因此,即便是强加给的知识明显荒唐,人们也可能还是相信,这是由于人们不具有丰富的认知和强大的分辨能力,使得权威者的目的可以轻易得逞。
培根把所有的迷信与偏见进行总结,提出了著名的 “四假象说”,即“种族假象”“洞穴假象”“市场假象”和“剧场假象”。这些假象左右着人类的意识,却被人们认为是真理而流传至今。比如“种族假象”是一种集体假象,指整个人类所共有的见解。它只倾向于看到并相信人们所赞同的东西,盲目地保留由印象所引起的固定思想模式,等等,像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羊群效应等,都拥有众多的追随者,但这些东西和现象并非是真理。
“洞穴假象”是一种个人假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洞穴”,有自己所特有的天性,每个人的精神各不相同,而且变幻不定,这样就形成了每个人不同的假象。由于个人后天的原因,使得这种假象各式各样,与个人的性格有高度关联性。像审美、口味、嗜好等,有人认为努力工作是生活的真理,也有人认为休闲享受是人生的真谛。这些都属于“洞穴假象”,并非是绝对真理。
“市场假象”是指人们彼此交往、沟通中形成的假象,人们相互交往和沟通都是借助语言实现的,词汇、语句的使用会影响人们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交流,因而造成某种假象。这种情况往往使哲学和科学都流于诡辩,比如“饼干非饼干”的论题就是一种市场假象,因为言语范畴上的误解产生了假象,使交流出现障碍和混乱。
“剧场假象”是各种意识形态和教条法则移植到人心中的假象。培根认为,“一切流行的体系都不过是许多舞台上的戏剧,根据一种不真实的布景方式来表现它们自己所创造的世界。”这如同人们看戏一样,本来的目的是娱乐,却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剧中人物情节的感染,剧中的感情、思想、价值观等,就被人们全盘接受,但这些意识形态并不一定是真理。
培根指出的四种存在于人们脑海中的“假象”,是人们能够正确认识自然的大敌,也是科学的大敌,也是真理的大敌。充分地认识这些假象,认识到真理是时间的产物,可以为个人提供寻求智慧的途径,让人在充满各种诱惑和被蒙蔽的现实中,正确做出最明智的选择。更重要的是,认识并彻底克服这些假象,是成就独立人格和自主存在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