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王人博:教师与修养

  

  我福分浅,敬识江平老师已是很晚的事情了。原因有二:由于长期偏居西南,即地域的偏远性;也由于专业,因一直从事法史学的教学与研究,远离了法学的主脉。然而,就在自己就读西南政法学院的时候,就已领受过江老师在罗马法学、民法学上的修养和学问。但对江老师本人,还只是远远的敬望着。(参见:江平:《中国的法治处在一个大倒退的时期》)

  我真正敬识江老师还是于2002年来到中国政法大学以后。非常荣幸,我也像江老师一样成为这个学校的一名教师。我敬识江老师的方式与他亲授弟子是不一样的。具体说,我是通过昌平校园的那些孩子为媒介的,或者说,那些孩子就是我与江老师之间的媒介者。每当我站在那块讲台,总感觉是站在江老师的影子里;每当我踏进校园那块葱郁的草地,那校园的天空总是漂浮着江老师的气息,弥漫着江老师的魂灵。这所大学的书记可以轮换,校长可以交替,但我似乎觉得,这所大学就是江老师一人的大学。一所大学与一个人交织得如此之深,恐怕在中国的大学校史上是个例外,至少说也是少有的吧。

  江老师是如何做到这点的呢?这也是我深感好奇与兴趣的问题。读解江老师有时就像在读识中国政法大学这所学校复杂的身世。按照我浅显的见解,我觉得江老师能成为这所学校的魂灵,从最显白的地方说,这源于他做教师的那种内在的教养

  “教养”这个词,现在我们都不常用了,好像我们都变得很有教养似的。我们的大学现在最常用的是一个似是而非的词:“职业道德”。我对这个词一直心怀猜疑,这说明我们的教育是多么的狭隘!一个教师的“道德”是什么,至今我也不知。“教养”则不同,它是有关人与人的观念的一种知识和思想体系。这种知识的来源,一是靠习得;二是靠“己修”,后者是重要的。只有“己修”获得的“教养”才会变成自己的某种“自觉”。一个教师的教养包括:对学生的热情和爱意;清晰地判断力;独立的教师人格。如果稍作拓展,它还包括对这个世界的独立思想,并把这种思想的方法传递给学生。

  毫无疑问,江老师的为师实践早已统摄了这些元素。他对学生是那样的热情,他又是那样的呵护学生;他有一颗清晰的大脑,他有一双敏锐的眼光,他有一尊不屈服于世的不朽人格。他从不把任何的思想、理论当作外在的权威加以接受,他对强加进来的权威与宗教进行了顽强地抵抗。这种权威不管是自由、民主还是其他什么东西,并把这种抵抗恰如其分地传递给了他的学生,特别是昌平校园的那些孩子。

  江老师之为老师,就在他不做校长而重新成为一名普通教师的“刹那时刻”,他的那种教养成了他成为老师的一种“自觉”或“回心”,成了一个不朽的教师。

  我站在江老师站过的那块讲台,心中感到彷徨和压力。孙国栋君说了一句很好的话:“有一种感恩叫传承。”你站在那里,却无路可退,只有终生去体味讲台上曾有过的那种教养,模仿之,学习之。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王人博:教师与修养  王人  王人词条  修养  修养词条  教师  教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