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衰退最大的得益者是中国,因为中国承接了日本的产业转移,代替日本成为世界制造业加工基地。日本衰退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日本受到美国的遏制,以及日本自身制造成本的提升,目前中国面临与日本几乎相同的困境,一方面中国崛起正受到美国全方位的阻击,另一方面中国制造成本正在提升,那么中国会成为日本第二吗?中国衰退谁将是最大得益者呢?
日本奇迹与中国奇迹都基于相同的发展模式,即以廉价劳动力为基础的生产加工和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中国模式事实上是日本模式的延续和集大成者,而它们的形成都基于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增长模式。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货币工资收入上的差异已成为重要的比较优势,哪里单位劳动力成本低,企业家就会到哪里投资,现代大规模生产过程能够以相等的效率在世界各地实现,那么资本投资将永远寻求劳动力成本最低的国家,因为那样才能达到成本最小化和利润的最大化。日本和中国的经济奇迹以及日本的失落都受制于这一定律,日本为何成为第一?根本原因在于日本的廉价劳动力和日本人的勤奋精神,以及由于冷战美国对日本在政治和经济上的扶植,由此吸引全球资本特别是美国资本涌向日本,美国公司将生产和加工转移至日本,同时开放其市场,日本制造和加工业得以迅速发展,成为美国在远东的工厂,制造和加工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日本社会的快速运转,推动了日本的出口以及随之而来的财富累积,短短二十年,日本从战争废墟上成就了日本经济奇迹。那么日本奇迹为何昙花一现,很快陷入失落呢?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对日本的遏制,以及日本廉价劳动力竞争优势的失去,日元升值导致制造成本的提升和利润空间的下降,进而导致产业的转移,产业的转移和外包导致日本产业的空心化,就业率的下降,经济增长的停滞以及债务的攀升。
产业转移导致了日本的失落,而中国承接了从日本转移的产业和加工制造业,成为世界新的工厂,所以中国是日本衰退的最大得益者,相反遏制日本并没有使美国经济得以发展,贸易逆差得以减少,由于中国的规模之大是日本不能相比的,所以中国经济奇迹更加耀眼,对世界的影响更加巨大。中国为什么崛起?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和巨大的利润空间对全球资本的吸引力,由于美国公司和全球资本和技术的输入,中国迅速成为美国和全球最大和最廉价的生产和加工基地。1978年以来中国获得了5000亿美元的外来投资,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世界投资中心,美国500强企业前10名都有在中国投资,并且它们在中国的生意份额越来越大,超过其本土成为盈利的主要来源。由于大量外资的涌入使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平均增长率达到9.5%以上,是美国经济增长率的3倍,由此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和制造业大国,结束了美国在制造业110年雄踞全球首位的历史。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中国随即又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外汇储备已达到3万亿美元。目前,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且根据预测中国GDP总额将于2019年超越美国。
那么中国经济在持续高速增长三十年后是否也将走向失落和停滞?中国将重蹈日本的覆辙吗?事实上中国已经面临这一问题,从外部来讲,中国正面临美国全方位的阻击,中国享有的战略机遇期已经用完,美国的市场正在向中国关闭。从内部来看,由于劳动力成本的提升,竞争的加剧,利润空间的下降,许多企业已经将生产线转移至中国的中西部城市,因为那里仍然具有劳动力的廉价优
势和政策优势,对资本仍然存在诱人的利润空间。中国经济增长由东南向中西部的转移,一方面推动了中国中西部经济的发展,预示中国经济不会马上陷入失落和停滞。但是另一方面,随着产业从东南向中西部的转移,中国东南沿海发达城市将面临产业空心化和就业压力,经济增长将趋于减速,许多企业将面临要么加快产业升级,从低端向高端发展,要么破产关门,要么跟随向中西部或者海外转移。另外中国经济增长从东南向中西部的转移也预示一旦中国中西部经济增长发展到一定程度,由于成本的提升和利润空间的下降,以及如果中国东南沿海城市产业升级的迟缓,那么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将不可避免地陷入失落和停滞。
那么中国如何才能避免自身发展的停滞呢?首先面对美国的阻击,中国应该逆向而为,因为中国不是日本,美国让你吃药你就吃药,同时开拓欧洲,新兴经济体国家以及自身内部市场,以摆脱美国对中国的市场限制。其次,中国要继续稳住低端制造加工业,同时进军中高端产业,一方面要加快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因为中国人不可能一直为别人打工赚钱,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过早地放弃低端制造业,过快地提升劳动力工资和福利对中国将是一场灾难,因为那样会加速资本和产业的转移,导致产业空心化和增加就业压力,最终过早过快地导致自身走向失落和衰退,对此日本的“二十年失落”应该是中国的前车之鉴。
作者简介:
曾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本科国际政治硕士
曾获加拿大卡尔顿大学比较政治学硕士
任教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政治研究中心,后赴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国际关系
现移居加拿大温哥华,在加拿大海外集团工作
兴趣:全球化与国际关系民主化
通讯地址:杭州延安路511号元通大厦631室, 3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