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叶铭葆:公开号码何如放开舆论

  

  今年以来,先是昆明市,近有江西省,分别产出向社会公开领导干部电话号码的新闻。一时间,叫好者有之,质疑者亦有之。如果撇开舆论宣传上的轰动效应,仅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来考量,这样一种带有浓厚人治色彩的政治秀,实在是一块中看不中用的墙上画饼。

  即使从最积极的意义上来理解,公开号码的初衷,也无非是了解下情,加强对下级的监督。然而,在现有的机构设置中,有信访部门专司来信来访的接待,如果认真做好了信访工作,大约就不需要省长、市长亲自接听电话。同时,有纪检监察部门专司监督检查,如果党内监督、行政监督、法律监督能够有效实施,大约也就无需靠领导批示来解决问题了。遗憾的是,我们的常设机构成了摆设,被老百姓讥之为“稻草人”。而我们的某些领导人,不是着眼于体制上的改革,思谋怎样切实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却企图用个人的力量来解决层出不穷的问题,颇有唐.吉诃德与风车作战的势头,勇则勇矣,实则是不自量力,成为笑谈。

  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是中国官场的顽疾,久治不愈。究其根源,盖在于监督缺失。实践一再证明,上级对下级的监督,若是没有民众的参与,其成效微乎其微。所谓上级监督太远,一是时间人力有限,难以全面深入了解;二是利益上的一致性带来监督动力的衰退。可见,由少数人对多数人进行监督,即使是铁面无私的包公,也难以监督到位。我们还记得,当年湖北省监利县的乡党委书记李昌平,曾经给朱镕基总理写信,发出“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的呐喊。虽然幸运地得到了总理的亲笔批示,也派了工作组调查处理。然而,为民请命的李昌平还是在监利县难以存身,不得不辞去公职,南下深圳打工。由此可见体制的威力,连一国总理也无能为力,遑论下面的省长、市长。

  那么,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这个顽疾,就真是无药可治了吗?不是,药方是有的,而且用了肯定见效,只是我们不愿用罢了。这个办法就是毛泽东说过的:“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这是因为,人民对政府的监督,是多数人对少数人的监督。正如陈毅元帅所言:“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和人民在监督,众目睽睽难逃脱。”当然,人民的监督,不是发发牢骚,更不是象“文革”时期一样上街贴大字报,而是要通过正当的途径,合法的武器,宽广的平台,充分发表批评意见。这当中,最为有效的就是加强新闻舆论监督

  1950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提出让记者编辑独立负责,放弃了过去的批评报道刊前预审制,确立了批评报道的刊后追惩制,给新闻批评提供了一个舆论空间和有利条件。正是由于建国初期的新闻批评开展得相对较好,因而当时的党风和社会风气较为清正。可惜的是,1954年《中共中央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议》推翻了1950年中央《决定》所确立的批评报道事后追惩制,重新恢复批评报道刊前预审制。此后,批评报道就很难进行。现在,有的地方甚至提出“防火、防盗、防记者”,千方百计对批评报道进行打压,以致动用专政手段,捏造罪名,拘捕记者。鸦雀无声的结果,是某些领导人陶醉在太平盛世的梦幻之中,无视民间疾苦和社会矛盾,最终酿成一起又一起群体性事件。因此,要改变这种现状,迫切需要放开舆论,加大新闻舆论监督的力度。可以设想,有全国千千万万的记者编辑为民众代言,当政府耳目,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就会陷入民众监督的汪洋大海,风雨飘摇,不可终日。建议那些有心为民办实事的党政官员,不妨一试。

  

  (2008年8月12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叶铭葆:公开号码何如放开舆论  叶铭  叶铭词条  何如  何如词条  舆论  舆论词条  放开  放开词条  号码  号码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