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读书。我的书架上有很多书,大陆的、台湾的,也有外国的如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当然,它们都是中文版的。我喜欢读各种各样的文字,体会不同作者的风格,猜测他(她)在生活中会是怎样的一个人。我读林清玄,读他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探寻他禅意的心灵,在纷纷尘世中追求着超然的“清欢”;我读韩寒,欣赏他的幽默、睿智与洒脱,严格秉承他“一流的文学是在字里行间让人读出情感”的信条;我读汪国真,为他的“倘若才华得不到承认,与其诅咒,不如坚忍”所折服。
书中有世界。生活所不能教给我的,就在阅读中去寻找。我生活在小城市,视野有限,为了让日子不至过于贫瘠,我用阅读来充实大把寂寞的时光。忙碌是生活,悠闲是享受,忙碌和悠闲结合在一起,才是享受生活。阅读则是这样一个能够让我感受到快乐的事物。一本本书就像一扇扇窗口,我扶着窗沿探出头去,感叹外面世界的花花绿绿、五彩斑斓。
我是一个安静且习惯于安静的人,我喜欢用文字去表达内心的情感,同样,我也会做一个读者,去倾听别人的心声。而且,优秀流畅的文采,也离不开大量阅读的陶冶。雨天里,天空阴沉,我会关紧窗户,拉上窗帘,点亮台灯,坐在窗前,伴着淅淅沥沥的雨声,读书写字,与文字作伴,与灯光作伴,与雨声作伴。遇上晴朗的日子,抱几本书,散文、诗歌皆可,坐于阳台,摊书置膝,看阳光渗透绿叶的罅隙,听指尖翻动书页的声音。不讲求所读之物,只为在这种宁静安然的姿态中,感受时光的流逝,体悟生命本真的意义。
书告诉我走向远方。择一次天高云淡,一个人来一场逆风的远行。做一位背包客,带着书本和笔,走到城市的郊区。并不一定要读的就是书,更多的是在行走的过程中,那些沿途的念想与心情:人生的沉浮、世事的变迁、生活的悲喜……珍惜繁忙学业下,每一次来之不易的闲暇,陪伴家人、朋友,亲近社会、自然。在城市的边缘,远离喧嚣的地方,走在整洁的静谧的路上,周围静悄悄的,只有风吹过的细小呢喃。抬头是蔚蓝高远的天空,云彩也随着脚步远游。两旁浓郁的树木站在那里,像是忠诚的战士守护着边疆的安定。落叶簌簌,草木不语。转身,对着绿草红花独自感叹:岁月,就是这样卷走了我的青春。
学会读人,更是生活的智慧。不仅要读有形之书,更要读无形之“书”。每个人本身就是一本书,只是厚薄、深浅不同,全然在于其头脑之精明、阅历之丰富。我在生活中便是一个眼睛明慧的人,我不会太聒噪,善于悉心去“读”他人,“读”他(她)的言语、举止、为人,还要“读”其故事,思考是何事物方能造就此般性情。
懂得静静地“读”别人,能够为自己赢得尊重。同时,我们也应学会注重自己的言行,让他人“读”出一个真实的我。有的人能从“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中读懂,做人应安分守己,不宜太聒噪。有的人却偏反道而行,卖弄自己,贪慕虚荣。有的人能从“退一步海阔天空”中明白,为人需和善平静。而有的人非持咄咄逼人的性子,处处钻牛角尖不可。静水流深的人,就是一本厚书,且内容丰富、书香怡人。而有的人呢,则只能是廉价的“地摊货”,鲜有翻阅,也不会有人想要去读。
读,读书,读人,读自己,更是读生活、读人生。凡事都不容易读懂,而有些浅显又深奥的道理,则需要用心、用一生去慢慢地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