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寻路青春读后感摘抄

  《寻路青春》是一本由杨照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4.00,页数:2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寻路青春》精选点评:

  ●太平實瑣碎了,雖然自我感懷式的那種回憶更討人嫌,但這麼普通甚至有點無聊的少年時代又有什麼好浪費紙的呢。

  ●充满了台湾腔,阅读体验不如《故事照亮未来》,期待《我想遇见你的人生》。

  ●秋日如酒

  ●似乎展开了一幅城市地图,寻找着当年的回忆。慢慢地想着,思考着个人独有的人生经历。

  ●这书没必要买来看 就写他小时候的事 没啥营养让人汲取

  ●前半部分真的是惊喜 人性生命价值人文传统都讨论得那么到位 栩栩得感受徐徐得细节。生活的趣味和人生的况味都在其中了。

  ●60- 2017-10-21读完

  ●好厉害的散文,最喜欢小时候和雷老师学琴那段。最后的湖中读书写的神乎其神,那些山和水,是文学少年才会看的的幸福

  ●小时候经历的点点滴滴,最终使我们成为今天的自己。

  ●空间与时间交织里的台北记忆。读来亲切。想念杨照老师娓娓道来的深思妙想。@广州联合书店

  《寻路青春》读后感(一):感想

  由于文化背景,地理位置的不熟悉,使我很难对这本书产生共鸣。

  我以为我会很喜欢这种回忆录,有一种偷看其他人日记的感觉,从来了解一个人一段时期的生活和成长历程,但是我可能和作者存在的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所以无法感同深受,也很难看下去。

  文章以地理位置为线索,展开自己的回忆,很散,需要静下心看。

  《寻路青春》读后感(二):寻路青春

  《寻路青春台湾学者杨照所著,以往未读过杨照先生的作品,初次阅读,却皱起了眉头,有点水土不服。本书作者以“记忆地志”的方法,描述了杨照青春与少年的回忆,回忆穿过一个个熟悉的地志,那些让我们大陆人摸不着头脑的台湾路道,那些贯穿而行的小巷,街道,感官,往事,光晕,回味,这些细腻涌动的潮思,当然属于作者自己的感受,有些感受细微如昨,似曾相似,那就是属青春的同路径,回忆重叠,读者就有了兴趣,可更多的时侯,作者在自己记忆的自嗨中一如既往,事无巨细地描绘某一条街道,像未去过当地的人拿手机看百度地图,确实乏味。这是本记忆散文,带读者走回三十年前的台湾,正是作者的青春读书年代,某些场景,不少感怀,让人动容,那种旧时的消失不见的情愫,在科技化的今天,显得难能可贵,于是,作者的真诚可见端倪,也欣赏仟作者写作的这种诚恳。未能欣赏的是,杨照先生在用一种文学表现形式的格格不入的文字,作为读者,如何也喜欢不来,作为台湾大学的同材生,对优秀中文的掌握,未能见出成效,倍感可惜。 这不是好的中文模本,但认真阅读,又觉得不像是文字的问题,是读者与作者同频的问题,更像是一种文字的思考能力,大概,作者并非缺乏中文运用与词藻的问题,事实上,更多的是写文章思辩逻辑的问题,对初次阅读的读者,终归有难以下咽与思考不对等的矛盾。本书分为五部分,一,旧时光的永恒;二,在音乐中迷失;三,文青未完成;四,奢侈的诗意;五,无关风景的漫游。本来,本来可以写成一部更有看头的笔记,杨照用了感性去支配文学,用了太多地志,用了太多拐弯,用了太多含蓄,结果,读着读着,读者憋得慌,无法释放,阅读的快感消失,想着,要是能这么这么切入,这本书,这些内容,会更有看头,会更好读,会更有文学的作为吧。这是一部失败之书,至少在作为读者的我看来,对于杨照先生其他的作品,我大多会放弃。

  《寻路青春》读后感(三):我们的青春哪儿去了

  杨照老师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家,自从在单向街听了他的讲座,我就成了他的脑残粉,买了好几本他的书,并且每一本都爱到不行。他的书总会写到青春,有时候是深陷其中的孤独迷茫,但更多时候,是步入成人世界之后的他,对过往时光的回首瞭望。

  我有一个很不成熟的观点:当我们拥有青春时,其实对青春一无所知,就像当我们拥有爱情时,并不知道它有多美好多浪漫。世间许多事往往如此,当你回过头去看的时候,记得的只有美好的事情,原本残酷痛苦的一切,都沾染了艺术的光芒,变得性感迷人起来。

  太多人写自己的故乡,尤其是在离开故乡多年之后,开始回忆童年往事。每一个熟悉的地方,都有着满满的回忆,那是我们无法遗忘的青春过往。当初简单平凡的一切,多年之后再次翻起,像是埋藏已久的宝藏,在岁月中闪着光。一直以来,我都想要写一写我的故乡——东北最大的工业重镇沈阳,我非常清楚,那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不知不觉,我离家已经将近十年,年少往事却像是约好了一样,时常浮现在我眼前。

  当年的幼儿园居然还在,只是主要业务变成了英语培训班。我同情现在的小孩子,幼儿园就要补习英语,当年我上小学的时候,还是个不折不扣的英语文盲呢!世界变化得令人心惊,而我似乎永远跟不上。小学对面的子弟小学早已消失,变成了家装市场,门前永远车水马龙,从早到晚吵个不停。我又开始同情起这里的学生,他们失去了往日触手可得的安宁,过早沾染了世俗的模样。初中时的教学楼,毕业就已经不复存在,高中时曾被其他学校嘲笑为本地沙尘暴来源的操场,也在毕业后换上了鲜艳的塑胶跑道和草坪。大学时远远离开家,去到没有一个亲戚朋友的南昌,毕业之后来到北京,至今还在。

  几年前的春节,我在离家不远的车站迷路了,只需十分钟的路程,我花了将近一小时。我忽然发现,年少时期习惯性不出门的我,也许从未真正认识过这座城市,而现在只是更加陌生。我想我是回不去了,就算最终回去,故乡的一切也早就换了新装,不复当年模样,就像我们的青春一样。可我还是想要知道,那些曾经熟悉的风景,那些单纯无知的年少时光,它们到底去了哪里?

  :听说关于台湾独立书店的纪录片《书店里的影像诗》是杨照老师担任顾问,对杨照老师的敬佩之情又上升了好几个层次,就像我所在的有禾书店咖啡那边的台湾老板说的,他怎么什么都知道……

  《寻路青春》读后感(四):有八卦的书会看得格外快一些

  

构成每个人青春的元素,其实都是差不多的。学业、书籍、音乐、电影、篮球、美食以及初恋。杨照的青春在六七十年代的台北,他的叙述对我来说,是独特的台湾风味。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拥有的有限就努力创造机会,反反复复地体验,拼命去记住,就像小时候我充满疑惑地问爷爷,为什么要嚼茶叶,涩涩的味道好吃吗?现在我明白了,那个少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奇妙而像羽毛一样轻盈灵动的小问题,他的思绪飘飞着,闪着柔和奇异的光。他非常珍视别人善意的馈赠,并且努力将这样的举动继续传递下去。在我们看来,他明明是一个勤奋又天才的少年了,可是直到今天他回忆青春的笔触让我感到的还是那样一种清澈、温润、细腻、谦恭,甚至带着一点点的自卑的少年状态。这一点真是让我感动。而就在这种性情的基调下,他也曾有过许多热烈的梦,文学的梦,电影的梦,爱情的梦,一切诗意的梦,期待自己拥有独特的光芒。

现在我们说,写作的语言要简洁凝练、文辞卓绝,要有范有调有气势。但我还是喜欢散文,像杨照的台湾调,他能把李广的故事讲得七姑八姨都能听懂。散文就是这样,你要用一种悠缓的带一点点诗境的感觉,在每一个字里注入你的感情,非得要这样才能说好一个故事。比如他说刚学会骑脚踏车,第一次被死党们怂恿着去冲陡坡,真的傻到不知道踩刹车而摔倒被妈妈骂的故事。比如他说大学的时候选冷门的选修课,结果因为学的人太少被老师取消,他发现自己总喜欢冷门的东西,然后遇到朋友的书他很喜欢的时候就替别人担心,到底卖不卖得出去呢?比如他学小提琴,因为练习的声音难听家里人都不喜欢他在家练琴,然后下次到了老师家里就会担心自己没练琴而被惩罚,他怕老师到家里来告状,安慰自己说,从自己家到老师家的路太难走了,要翻几个堤防,老师是不会来的。比如他选了一本冷门的语文参考书,里面有讲有趣的课外故事,他就可以明目张胆地在那里看故事而不必担心父母的干预责难。比如他和女友说好下学后在约定的地方见面,利用等待的这段时间他会背《史记》,然后担心,如果女友早来了他就背不成,但是书背好了的话又迟迟看不到女友的身影了,这样可爱的烦恼。这些这些,每次看到都忍不住会笑出声。

随便就写这么多吧。还真是有八卦的书会看得格外快一些。悄悄说一声,原来杨照老师也喜欢师生恋,爱过一个比自己大十一岁的女生,当然,也是我熟悉的暗恋啦。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寻路青春读后感摘抄  摘抄  摘抄词条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青春  青春词条  
美文

 静看花开花落

       一个人,静静地看着天,静静地去思考自己的人生。一轮明月,静谧如水。倾泻下柔和的月光,摇...(展开)

美文

 《嫁妆一牛车》观后感100字

 《嫁妆一牛车》是一部由张美君执导,陆小芬 / 陈震雷 / 金涂主演的一部台湾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嫁妆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