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资治通鉴》第123卷 宋纪5
【原文】魏主以高丽违诏,议击之,将发陇右骑卒,刘潔曰:“秦、陇新民,且当优复,俟其饶实,然后用之。”乐平王丕曰:“和龙新定,宜广修农桑以丰军实,然后进取,则高丽一举可灭也。”魏主乃止。
【译文】拓跋焘根据高丽违反朝廷命令的种种表现,与群臣讨论讨伐高丽,要征调陇右的精锐骑兵。刘潔说:“秦、陇地区新近归附,应当减免那里的赋役,等他们富庶充实以后,再加以使用。”乐平王拓跋丕说:“和龙新近平定,应当大力发展农桑来充实军备,然后再进一步攻取,高丽就可以被我们一举消灭了。”拓跋焘于是放弃了进攻的计划。
【解析】很多没有经过权谋训练的人,决定做事情,都是依靠自己的情绪冲动,或是自我需要,这个自我角度出发的,诉求是“要不要做”,但是真正成熟的政治家,要不要动手做事,主要是看这三点的:
1、内部的稳定问题
历来的政治家都讲究“攘外必先安内”原因就是,当外部开战,自己的主要精力被外部吸引过去的时候,内部那些不稳定的因素,就会趁机而起,和外部的势力内外夹击,自身也会偷鸡不成蚀把米。拓跋焘,刚刚征服秦陇地区,不稳定因素很大,所以不能不考虑内部稳定的事情。所以中国职场,也是如此,想做事,就必须先集权,把内部的都不和谐声音都搞定了,才有精力做事。
2、做事的时机问题
周易系辞中写道“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历来高人做事,都不会贸然的行动,而是要找到一个有利于自己的时机。此时乐平王的建议就是,等待收获的时节,然后等待高丽内部的变数。“饥召兵,疾召兵,劳召兵,乱召兵”。不等待对手内部的混乱,矛盾,就贸然对手,就是逆时而动。职场中,你想搞定某人,也是不能贸然动手,必然等领导反感他,或是有错时,才出手。
3、自身的成本问题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考虑成本的,更是需要考虑收益的。做这件事情,到底自己能够得到多少好处,如果现在出手,得到的好处不多,且成本巨大,那么还是压抑住自己的情绪。职场中权谋家,并不是要除掉所有的对手的,而是有选择的搞定重要的,不是所有矛盾都要立即解决的,如果处处睚眦必报,眼里容不下沙子,那么,自己的精力时间各种成本就会很大,得不偿失。要学会忽略对手。
拓跋焘面对不服从命令的高丽,进过计算成本,时机,和实力问题之后,果断放弃了攻伐的决定。有权也不能任性,根源就在这里,只有经过理性的计算,才能够更加客观的决策,违背命令这个小的错误,只能暂时忍下去。所以成熟的职场人, 不是不做某事,而是不随便做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