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火了。
去年这个时候,我在公司内外喋喋不休地讲小程序,讲了半年,讲到很多人开始躲着我——面对一个絮絮叨叨的中年油腻男本不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情,何况还三句话不离不知是什么鬼的小程序。招人烦。
后来我换了对象讲,跑到线下去。线下的生意,少不了酒文化,一边喝酒一边讲,终于遇到了知音。中国第一大的便利店体系,美宜佳的老大们,和我喝到了一壶里,于是全面开练小程序,当时脑海萦绕着《知音》的歌词:“将军拔剑南天起,我愿做长风绕战旗”。
然而,我心里真正的想法:小程序帮助的不仅是大企业,甚至首要的不应该是大企业,而是每一个个体,那才是小程序真正的使命,才是微信生态真正的使命。如同微信公共平台公众号带动了千千万万个体内容创业,最终改变了中国媒体产业。
我一直坚信,只有个体的命运得到改变,才能带动整个社会的改变,只有自下而上的力量,才是创新的源泉;万类霜天竞自由,才能描绘出生机勃勃的新商业世界。
小程序之前,微信公众平台只有公众号一款工具。大家用公众号创业,塑造自己的品牌。五年过去,公众号改变了很多内容创业者、流量创业者的命运,从一无所有到富甲一方;从籍籍无闻到天下皆知。
公众号堪称伟大,但也逐渐显露缺点:
1、不能编程。万事万物只有一种表达方式,没有游戏、直播、问答等等趣味性、互动性、实时性的多样化、可编程的表达方式,必然阻碍内容的迭代、发展;
2、公众号特别适用于内容创业。但是,除了内容创业者,其他行业在公众号创新极少、获利不多。即便是内容创业者,也只是文字工作者受益最大。由于公众号的固定时间推送模式,使得需要实时播出的视频、音频节目在公众号体系成名、获利的极少。
简言之,公众号的舞台剧目太单一了。
微信公众平台要成为万物繁茂、生生不息的生态,需要新的革命性的应用工具和技术,需要新的土壤和方式。在这片梦想承载的应许之地上,公众号只是第一面胜利的旗帜,以后还需要更多在风中猎猎展开的战旗。
微信很早意识到这一点。2016年1月,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首先提出了应用号的概念,9月内测,正式定名为小程序,2017年1月9日上线。2018年1月,小程序已经基本度过试错阶段,亭亭玉立,邻家有女初长成。张小龙在公开课上用哲学的语言表述:小程序是什么?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表达方式。小程序就是这种表达方式。
鸟有鸟语,花有花香,小程序就是能将鸟语花香代码化,表现出来让我们理解、应用的表达方式。所以马化腾说:将来计算机世界没有APP,只有不断浮动的代码。
每一个人都可以用小程序表达自己,因为在这个阶段,制作成本很低,边际成本更低,可能一年半载后,满足一些个体户、中小企业基本需求的小程序制作成本要归零了——无数个第三方平台雨后春笋般出现,很快便成长为藏龙卧虎的茫茫竹海。
前年的时候,我有一个想法,想用小程序帮助农贸市场的摊贩们。本人喜欢逛农贸市场,那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从养眼的食材到美味的佳肴,是一个美妙的过程。我和鱼摊老板加了微信,这样他有什么鲜货就告诉我。但鱼老板自己很忙,也怕打扰我,一般是不会联系我的,只有我在节假日的时候,会在微信上联系他给我留些鲜货,然后回家时顺便去取——这个过程,其实效率是很低的。
如果我做一个小程序模版给鱼老板,他每天凌晨去海鲜市场进货后,可以拍相片上传,这样我可以随时找到他,他也不会干扰到我。这类简单的小程序无须维护,鱼老板每天顺手拍照上传,设定价格就好。同时,鱼老板通过附近的小程序覆盖社区周边顾客,也可以转发给熟客。这样一来沟通效率大大提高,二来可以扩展原有生意,三来他还可以通过预定方式,将生意额提高。如果菜市场今后再统一设取货点、保鲜柜之类的,则一些可以短时间存储的肉菜生鲜,客户可以不需要到摊档交割,自提即可。
肉菜市场摊贩是中国经济社会最小的细胞。每个摊档背后都养活了一家人。如果通过小程序提高了效率、增加了收入、节约了时间,那么每一个家庭的消费水准,每一个家庭的教育支出、每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都会得到提升。这是一幅多么振奋人心的图景!
这想法终究没有实现,因为我实在没有时间去落实。公司的孩子们一听这么小的项目,又是公益的,也都不感兴趣——都是KPI惹的祸。
小程序要改变的,其中之一是小摊小贩们的命运,提升他们的效率、增加他们的收入,不受任何平台的压榨、自由自主自尊地生长。
再小的个体,都应该有一个自己的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