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离开我们33年了。这期间,人们对他的思念从来没有停止。有幸与他共同工作过的人,有幸聆听他教诲的人,有幸成为他朋友的人,甚至有幸成为他对手的人,无不赞叹他的丰功伟业,仰慕他的惊世才华,感动于他的人格魅力……
纪东同志撰写的《难忘的八年》,以朴实无华的语言,记录了周总理最后八年的真实故事,也记录了一位在总理身边工作的年轻秘书,如何近距离感受感知一代伟人,并在他的培养和教诲下成长进步。
有人说,亲近的人眼中无伟人,因为,再伟大的人物在亲近的人面前,也和普通人没有太大的区别。也有人说,只有近距离感受到的伟大才可称其为真正的“伟大”——光环褪尽,还原为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后,他所折射的人性光辉才是最震撼、最持久的一种力量。而身边工作人员眼中的周恩来,正是如此。
读《难忘的八年》这本书,为我们解读总理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更为立体、丰富而亲切地看到了公众视线之外的周恩来。“他是把伟大和平凡结合得完美的人。”
公众所能知晓的,是周总理如何驾驭全局,指挥若定,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而总理身边工作人员看到的是:“有两次深夜从城里回来,在我开车门扶他下车时,他顺势把左胳膊搭在我的左肩上,老人家真是没劲儿了,连支撑自己身体的力气都很勉强,这也是因为到自己的家了,又是我这个西花厅最年轻的小伙子来扶他,不然,他是宁肯强打精神硬撑着,也不会这样让人搀着走的……不是眼见亲历,谁能想到那么神采奕奕,那么风度翩翩的总理能累成这个样子,能累到这种程度!”这是除了身边工作人员之外,谁也看不到的情形。在人民群众眼中,出现在外交场合时,他诙谐幽默谈笑风生;出现在工作场合时,他思维敏捷指挥若定;接触干部和群众时,他平易近人神采奕奕……但他毕竟是血肉之躯,何况这时候病魔正摧残着他的身体。他也曾感叹在各种干扰下,工作之“难”;他也会感到“我累了”,但人民总理的责任,使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
书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周总理日理万机,风尘仆仆,了解实情,解决问题,尽力修补共和国因“文革”而千疮百孔的航船,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他不许更改办公室的电话号码,为的是让群众有事能找到他;他不让司机在闹市开快车,怕的是惊扰路人;他也曾稍稍停下忙碌的脚步,为的是让身边的秘书安心地吃完一顿饭;为了体验市民生活,他和群众一起乘坐公共汽车……我们的总理心中既装着国家的兴衰,也挂念着百姓的冷暖。
在书中,我们也看到敢于当众正己的总理。在严肃的政治问题面前,敢于担责任,解脱做具体工作同志的精神压力;对自己说过的意见、看法,做过的批示,一旦发现不全面、不正确,当场表态:“不管谁批准的,不对的都可以改。我批准过的,不对的也可以改嘛!”
回忆总理的书和文章总是令我有常读常新之感,因为周总理本身,就是一部大书,他的修养和智慧,他的工作方法和斗争艺术,他的精神和品格,他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追求,对国家和民族的无限忠诚,对事业和工作的无私奉献是那么博大那么丰富。
今天,我们身居领导岗位的同志在为总理的伟大而骄傲,为总理的平凡而感动的同时,行动上是否也应该来个“对表”:应当像总理一样做人民公仆,把功绩、贡献和荣誉记在他人账上,记在党和人民账上,为自己记住缺点、责任和未竟的事业;应当像总理一样敢于坦然地鼓励年轻人提意见,凡事敢于担当并公开别人不知道的缺点和错误;应当像总理一样心地纯洁、胸怀坦荡、无私无畏,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应当像总理一样虚心向群众学习,坚持走群众路线,永远不脱离群众;应当像总理一样坚持正确政绩观,老老实实按客观规律办事,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我们这一辈子和这一个时代的人多付出一点代价,是为后代更好地享受社会主义幸福。”(《周恩来经济文选》)周总理的这句话,道出了他无私无畏,奉献一生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