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安麻体制”与中日关系

2012年12月日本自民党在大选中获胜后,有日本分析家指出:安倍晋三和麻生太郎建立的“安麻体制”将推行右倾化政策,日中关系将难以改善。果不其然,安倍内阁执政半年来,在国内大力推行所谓“安倍经济学”,实行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造成日元大幅贬值,同时力争赢得2013年7月参议院选举后修改《日本国宪法》;在国际上轮番出访,推行牵制、抗衡中国的外交战略,其目的之一是彻底摆脱二战后日本国内外的束缚,建设军事强国。钓鱼岛问题只不过是安倍内阁利用来推行其国内外政策的一个工具,现阶段不可能得到解决。中日之间围绕钓鱼岛问题摩擦加剧在所难免,但也不可能引发战争。即是说,在《日本国宪法》尚未修改前,钓鱼岛局势还不至于失控,日本尚难复活战前的军国主义,但一旦日本宪法第九条被修改,日本未来的不确定性势将增大,中日关系必将受到更为严重的冲击。本文侧重分析安倍晋三再度执政后,中日关系倒退的原因及其实质。

“安麻体制”自建立后似乎就完全陶醉在国内右翼势力的喝彩与战略狂想曲之中,其脱轨、跑调的言行令人瞠目。2013年4月以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一会儿身着作战迷彩服,头顶钢盔,登上战车;一会儿在集会上高举双手大呼“天皇陛下万岁”;甚至坐上编号为“731”的战机作秀,使人联想起日军侵华战争期间的731细菌部队。这些十分罕见的举动本质上是安倍内阁的一种自我否定。

首先,安倍的“侵略定义未定论”站不住脚。2013年4月23日,安倍首相在国会答辩时称:日本对朝鲜半岛殖民统治不一定被界定为“侵略行为”,“‘侵略’的定义在学术界乃至国际上都没有定论,这属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取决于看待这个问题的是哪一方”。继而,5月13日,日本维新会共同代表桥下彻在答记者关于如何看待“村山谈话”的提问时也表示:“正如安倍首相所说,有关侵略的定义学术界尚无定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由联合国安理会最后认定如何界定侵略的框架,但确实没有何谓侵略的定义,由于日本是战败国,……所以即使在学术上未定,但作为战败的结果必须接受是侵略这件事。”

日本同邻国关系严重恶化的情况下,安倍首相却继续为参拜靖国神社造舆论,抛出所谓“侵略定义未定论”。这绝非偶然或一时失言,而是其内心十分纠结的一种表现。安倍一直热衷于参拜靖国神社,当选首相后之所以没有前往参拜。其原因之一是,自从1995年村山富市发表承认日本对外侵略和殖民统治的讲话以来,日本历届自民党首相都表示在历史问题上继承“村山谈话”,安倍作为首相就曾遵循过这一惯例。对此,安倍曾表示“痛悔不已”,打算发表新的讲话,取代“村山谈话”,为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铺平道路。安倍此番所谓“侵略定义未定论”,实质上是以学术界和国际上有不同观点为借口,掩盖其否认日本侵略史实的政治立场。这分明是对“村山谈话”的一种公开否定。

其实,安倍晋三的上述“侵略定义未定论”,只不过是重复了几十年前日本右翼军国主义分子的错误言论,并无任何新意。1937年南京大屠杀罪魁松井石根的秘书田中正明(MASA AKI TANAKA,1911-2006年)曾被判为那场侵略战争的丙(C)级战犯,他在1986年就曾发表过类似言论,其要旨就是否定东京审判,为二战期间的日本战争罪行和日本战犯翻案。田中正明曾提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承认自己是侵略”,“侵略定义可由各国自行解释”;“连侵略战争的定义都没有,是否构成犯罪尚属未定”,因此“东条英机等人在东京审判时受到错误的审判”。由此可见,安倍首相如今只不过是重复其右翼前辈的错误逻辑而已。这是二战后日本缺乏正确历史观教育的必然恶果。如果国际社会不经常提醒、敲打日本日本军国主义及右翼的历史观、战争观就有可能把日本引上邪路。

安倍晋三提出的所谓“侵略定义未定论”显然是缺乏基本常识的诡辩。根据日本权威词典《广辞源》等解释:所谓侵略,即侵入别国,并夺取其土地。日本《国际法辞典》也指出:“侵略,通常是指一国为实现对别国的要求而试图以使用武力的手段来达到改变事态的目的行为。”且不论有关“侵略”的定义在国际上是否完全一致,即便根据日本国内的定义,也足以证明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地地道道的侵略战争。1902年1月30日缔结的《日英同盟条约》第一条便声明:“两缔约国在中国、朝鲜境内绝无侵略的趋向。”但1910年日本便吞并了朝鲜。这起码说明当时的日本政府早已了解“侵略”概念,并故意为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防止战争,当时的国联自1920年起就开始审议“侵略”定义问题。1931年日本入侵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当时的苏联于1933年分别与1l国就“侵略”定义缔结了条约并一致认为:不论是否宣战,以武装部队入侵他国领土,以及以陆海空军进攻他国等,都构成侵略行为。然而,其后不久,日本军国主义不顾国际社会对侵略的谴责,又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犯下破坏国际和平和人道主义的更严重罪行,其结果是咎由自取,遭到彻底失败。

二战后,联合国对“侵略”定义进行了充实和发展。1974年12月14日联合国大会正式通过的“侵略定义”第1条规定:“侵略是指一个国家用武力侵犯另一个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或以本定义所宣示的与《联合国宪章》不符的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武力。”这与历史上关于“侵略”的定义本质上一致,而且范围更广。因此,纳粹德国和日本军国主义在20世纪所犯下的侵略罪行是永远无法开脱的。

其次,安倍把靖国神社与美国的阿灵顿公墓相提并论没有根据。最近,美国国会研究所发布的一份美日关系报告指出:安倍晋三持“修正主义历史观”,是公认的“强硬民族主义者”。“他和他的内阁在历史问题上的言行令人担忧,可能会破坏地区关系并由此损害美国利益”。安倍则表示这份报告不代表美国政府的观点,实际上予以拒绝。

安倍接受美国《外交》杂志采访时称:“关于靖国神社,让我谦卑地敦促你们考虑,你们自己在向美国阿灵顿国家公墓的战死者表达敬意问题上的立场。美国的历任总统都去那里,而我作为日本首相也去过那里。乔治敦大学的凯文·多克教授指出,参拜公墓不意味着支持奴隶制,尽管南部联邦的士兵也安葬在那里。我持这样一种观点,关于靖国神社,我们可以找到一种相似的理由,即那里供奉着在为国效力中失去其生命的人们的亡灵。”至于如何看待邻国的反对,安倍称:“一个日本领导人给那些为国捐躯的人们祈祷,这十分自然。我认为,这与其他世界领导人的做法没什么不同。在靖国神社供奉甲级战犯的亡灵后,就有(日本领导人)去那里参拜,中国和韩国多年没有提出任何要求。接下来,他们突然开始反对参拜。因而我不会说我是否参拜或克制不去参拜靖国神社。”

安倍认为,靖国神社类似美国的阿灵顿国家公墓,故前往参拜也无妨,这完全是自欺欺人,相当于以美国之矛刺美国之盾。然而,靖国神社与阿灵顿公墓的性质根本不同。第一,美国阿灵顿公墓最初是安葬美国南北战争中阵亡士兵,以弥合内战造成的民族裂痕。日本靖国神社的前身东京招魂社则是为祭祀在日本明治内战及西南战争中丧生的官军英灵,而叛军的6000多亡灵则未被放入靖国神社。直到1965年,靖国神社才按神道教对“荒魂”要镇魂的说法,为叛军亡灵单独另建了一个小小的镇灵社。这就说明,日本神道并非人亡皆成佛,而是有严格政治区分的。第二,美国阿灵顿公墓主体是无名战士墓及个人墓碑,没有合祀在一起的所谓“英灵”。东京招魂社1879年更名为靖国神社,它不是墓地,而是战争期间日本皇军的灵堂,并因为宣扬“国家神道”而成为军国主义战争的精神支柱。日本历次对外侵略战争的战死者被列入“灵玺薄”,作为所谓“英灵”合祀于靖国神社。1978年14名甲级战犯亡灵被秘密供奉到靖国神社后,一些日本领导人便络绎不绝地前往参拜,这自然构成对战争受害国人民感情的严重伤害,并存在使靖国神社重新恢复战前地位的危险。正因为如此,日本天皇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就不再参拜,中曾根康弘、桥本龙太郎担任首相期间也中止了参拜。此后,除小泉纯一郎之外,日本历届首相都未去参拜。安倍似乎要做小泉第二。第三,美国阿灵顿国家公墓没有引起外交问题,参观者没有阴森的军事宗教设施之感。战后初期,美国占领军曾经禁止日本公职人员前往参拜,甚至打算烧毁靖国神社。结果,靖国神社被迫脱离国家管辖,以民间宗教设施的形式执行战后《日本国宪法》的政教分离原则,因而得以保留。靖国神社虽然改为所谓民间宗教设施,但仍在正殿供奉着代表日本皇军战神与军魂的军刀;日本右翼势力一直企图使其重新恢复战前的国有地位;前往参拜的日本政客经常为侵略历史翻案。这不能不激起国际社会、尤其是中韩等受害国的强烈反对。

日本国内外舆论压力下,安倍首相于2013年5月15日在参议院答辩时表示,日本殖民统治和侵略给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痛苦,安倍内阁将继承对日本过去的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表示反省和道歉的“村山谈话”,并继续努力与中韩等亚洲邻国加强关系。关于“侵略定义未定论”,安倍称“迄今为止,我一次也没有提到过‘日本没有进行过侵略’的说法”。

但是,上述表态究竟是为避免影响参议院选举的策略调整,还是安倍晋三的历史观、战争观有了根本改变,还有待观察。安倍作为首相应当了解:日方在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中承诺遵守《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立场,在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表示将遵守联合声明的原则,在1998年《中日联合宣言》中确认双方认为“正视过去以及正确认识历史,是发展中日关系的重要基础。日方表示,遵守1972年的《中日联合声明》和1995年8月15日内阁总理大臣的谈话,痛感由于过去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和损害的责任,对此表示深刻反省”。日本所有当政者都应明了:歪曲历史将误导未来,给日本自身甚至世界带来灾难,中日两国在前述四个政治文件中就历史问题达成的共识必须得到坚持和遵守。

无独有偶,安倍内阁副首相兼财务大臣麻生太郎最近也十分活跃。他曾经做过日本首相,明知会伤害中国、韩国等亚洲邻国人民的感情,却仍于2013年4月参拜靖国神社。5月4日,麻生又借在新德里出席亚洲开发银行年会之机,挑拨中国与印度的关系,试图拉拢印度共同抗衡中国。麻生在印度演讲时称:日本在海上与中国相邻,印度在陆上与中国接壤;在过去超过1500年的历史中,我们和中国的关系就没有特别顺畅过。言外之意是,现在中日关系搞不好没什么,因为1500多年来就没怎么好过,故印度也要警惕中国。

麻生的错误言论有悖于历史事实。在中日两国1500年以来的交往史上,两国和平相处的时间占绝对多数。自秦汉以来,种稻、植桑、养蚕、纺织、冶炼等生产技术,相继从中国传到日本;汉字、儒学、佛教、典章和艺术也为日本所吸纳与借鉴。中日两国人民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交融,促进了各自国家发展进步,丰富了东亚及世界文明。长眠于中国的遣唐留学生阿倍仲麻吕以及东渡日本未归的鉴真和尚,留下的友谊佳话至今未泯。中日两国之间也有过不幸的时期,那是日本对中国及朝鲜半岛的侵略扩张造成的。同时,在东亚历史上,日本同朝鲜半岛、琉球国的关系也是加害者与被害者的关系。1992年10月,日本明仁天皇访华时表示:“贵国同我国交流历史悠久,特别是7-9世纪,通过派出遣隋使、遣唐使,我国的留学生长期在中国逗留,热心地学习中国文化。两国交流从古至今和平延续,久而久之我国国民对贵国一直抱有敬意和亲近感……但是,在两国关系漫长的历史中,曾经有过一段我国给中国国民带来深重苦难的不幸时期。我对此深感痛心。战争结束后,我国国民基于不再重演这种战争的深刻反省,下定决心,一定要走和平国家的道路,并开始了国家的复兴。”1998年11月,江泽民主席访问日本期间,中日双方发表联合宣言,宣布两国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双方一致认为,“中日两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历史和共同的文化背景,弘扬友好传统,进一步发展互利合作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麻生太郎所说的1500年来中日关系“没有特别顺利过”,似乎是对中日关系历史的反证。第一,日本无论是企图武力征服中国还是结盟对抗中国,从来都没有顺利过,最终必遭彻底失败;第二,中日关系之所以不太顺利,其根本原因很清楚,就是日本曾经对中国采取敌视政策、结盟干涉政策和侵略政策。除此之外,历史、现实和未来恐怕都不会给出别的答案。

二战结束以后,日本右翼势力一直对日本战败投降耿耿于怀、迷恋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在亚洲的统治地位。冷战结束后,日本国内政治的右倾化日益甚嚣尘上。日本右翼势力不仅支持“台独”,近年来还积极支持“藏独”、“疆独”势力在日本建立据点,从事反华活动。如今,安倍、麻生否认、歪曲甚或美化侵略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日本国内政治右倾化的反映和结果。这导致日本逐步突破战后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国内与国际秩序,并危害邻国,从而不可避免地引起日本同中国、韩国等近邻国家关系的严重倒退与紧张。

“安麻体制”是日本右翼抬头的产物,因而导致了中日关系、韩日关系的倒退和美日之间的历史观、战争观摩擦。它是对地区和国际秩序的挑战,事关日本战略走向、中日关系与亚太前景。

安倍内阁否认中日钓鱼岛争端、拒绝就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进行对话之立场,是对中日关系稳定发展大局的严重破坏。2013年2月23日,安倍晋三首相在华盛顿发表演讲时就钓鱼岛问题强调:“从1895到1971年没有任何人挑战过日本主权。”同年5月,安倍在接受美国《外交》杂志采访时关于钓鱼岛问题的说法更加露骨。他表示:“日本并入它可以追溯到1895年,并且是在采取了与国际法相符的一些措施之后。直到1971年,中国才对尖阁群岛(即中国的钓鱼岛)提出了领土要求。尖阁群岛是日本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论是基于历史还是基于国际法,均是如此。只是在保持沉默76年后,在联合国指出毗邻海床下面可能存在自然资源后,中国才开始相当突然地提出其领土要求。”安倍表示“我们将一直敞开对话的大门”,但强调日本永远不会承认钓鱼岛领土主权问题未决。他同时声称:“我们从来没有与中国就搁置尖阁群岛问题达成一致。说我们过去同意那么做,是中国撒的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

安倍首相的说法是彻头彻尾、自欺欺人的谎言。第一个谎言:所谓1895年日本占领钓鱼岛是采取了与国际法相符的措施,无论是基于历史还是基于国际法,这些岛屿都是“日本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外交文书》第18卷、第23卷的记载清楚表明,日本是利用甲午战争非法窃占了中国钓鱼岛。这是日本无法否定的、公认的史实。如果说日本窃占中国钓鱼岛的行为符合国际法,那完全是强盗逻辑。因为通过发动战争秘密吞并觊觎10年之久的中国岛屿,完全是非法的。这种做法的恶劣程度,比通过《马关条约》谈判霸占中国台湾及其所有附属岛屿的做法有过之而无不及。日本当时迫不及待地窃取钓鱼岛的根本原因有二,一是觊觎了10年,有充分的准备;二是日本海军在 1895 年进攻台湾之前,已把钓鱼岛作为舰队的集结地。

第二个谎言:所谓1895年以后的76年间中国一直对日本占有钓鱼岛保持沉默,直到1971年中国才对钓鱼岛提出了领土要求。在这里,安倍制造了一个假象: 似乎日本从1895年起就一直不间断地统治钓鱼岛。事实是,日本只是在殖民统治台湾的50年间霸占了中国的钓鱼岛,而在1945-1972年这26年间连冲绳都不在日本主权管辖范围之内,钓鱼岛并非琉球的一部分,更不在日本统治管辖之下。在日本霸占钓鱼岛的50年间尤其头十多年,清政府未能保住台湾的主权,又怎么有能力对台湾附属岛屿钓鱼岛日本所占提出挑战呢?如此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被推翻后直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之时,中国一直在抗击日本的侵略、侵占行径,包括光复台湾,收回钓鱼岛主权。在其后至1971年的26年间,冲绳由美国占领并托管。钓鱼岛并未如《波茨坦公告》、《开罗宣言》所规定的那样归还中国,其一度甚至被美军非法辟为靶场。新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在这26年间,日本政府对钓鱼岛主权问题一直沉默,更不可能对钓鱼岛实施“看得见、摸得着”的有效统治。而早在1950年5月,新中国就曾有人在涉及日本领土问题的相关谈判草案中建议,把包括赤尾屿在内的钓鱼岛划入台湾并归还中国,并明确强调冲绳范围应仅限于原琉球国36岛之内。这一主张之所以没能正式提出,是由于台湾海峡两岸分裂,中国被排除在非法的旧金山对日和会之外。同时,新中国府宣布没有中国参与的“旧金山和约”是非法的、无效的。1969年美、日海洋学者报告提出钓鱼岛海域可能蕴藏石油,其后出现日、美等在钓鱼岛附近加紧进行能源资源调查的动向。对此,《人民日报》1970年12月4日发表文章强烈谴责;12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等岛屿,和台湾一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第三个谎言:所谓日本没有与中国就搁置争议达成过一致,日本不承认中日之间围绕钓鱼岛有争议。正因为中日两国都坚持认为钓鱼岛是本国固有领土,所以在客观上才会形成岛屿领土主权争议。主观认定与客观现实需要分开考虑。中日钓鱼岛争议是一个客观现实。它始于1971年日美签署“归还冲绳协定”时擅自把钓鱼岛纳入“归还区域”。美国政府和国会的一致立场是,美国交给日本的只是钓鱼岛等岛屿的行政管辖权,而关于这些岛屿的主权希望有关各方通过对话和平解决。同年12月30日,中国外交部严正声明:钓鱼岛等岛屿“是台湾的附属岛屿。它们和台湾一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把我国钓鱼岛等岛屿列入‘归还区域’,完全是非法的”。日本外务省1972年3月8日才发表关于所谓“尖阁列岛领有权”的基本见解。这比中国外交部发表的相关声明晚了约三个月。自那时以来,中日钓鱼岛主权争议已经持续了40多年。中日两国正因为曾搁置钓鱼岛争议,才得以实现邦交正常化,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对此,1978年10月25日,中国副总理邓小平访日期间答记者问时曾明确指出:关于钓鱼岛,双方确实有分歧。邦交正常化时,双方约定不涉及这个问题。这次中日和平友好条约谈判时同样就不涉及这个问题达成一致。暂时搁置这个问题没关系。当时,日本全场鼓掌,没有出现反对的声音。从那以后到1996年日本批准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之前,日本政府从来没有否定中日双方就搁置争议达成过政治默契。然而,现在日本政府否认“搁置”、不承认存在领土争议,甚至不顾中方劝阻而决定政府“购岛”,才导致中日矛盾不断加剧。既然日方不再承认搁置,中方也不可能单方面搁置。从2012年9月起,中国实现了在钓鱼岛海域执法巡航的常态化,打破了日方的所谓“实效统治”。中日围绕钓鱼岛主权的争议进入新阶段。

钓鱼岛问题上挑起事端的同时,安倍内阁又拟制定新的“防卫计划大纲”,以彻底改变二战后日本的防卫政策,其战略矛头进一步指向中国,由此潜藏日中对抗加剧的危险。针对中国的崛起,安倍首相在接受美国《外交》杂志采访时表达了与美国联手制衡的意向。他宣称:“对日美同盟充满信心……完全欢迎、高兴地支持美国对亚洲采取的战略再平衡。同时日本也想履行其责任。……中国在过去23年将其军事开支提高了30倍。因此,11年里第一次,我的政府选择稍微增加国防预算。这是日本想履行其自身责任的一个信号。”安倍内阁若能获得参议院2/3以上多数支持,今后很可能修改日本宪法第九十六条,即把众参两院修宪要件从2/3多数改为过半数即可;然后会修改日本宪法第九条,其目标是建立国防军、扩军,废除武器出口禁令和专守防卫政策。日本明知菲律宾与中国之间存在海洋权益之争,2012年却破例宣布向菲提供政府开发援助(ODA),以便菲购买12艘日本海上巡逻艇。或许正因如此,菲律宾对中国态度越发强硬,2013年甚至在公海枪杀台湾渔民,遭到台湾海峡两岸同声谴责。与此同时,日本还加强同印度的安全合作,向印度出售军民两用水上飞机。可以看出,日本似乎刻意向与中国存在冲突可能性的国家出口军事装备,大有唯恐亚洲不乱之心态。

当前,日本对抗中国的动向与甲午战争前10年有许多相似之处。2010年12月日本民主党政府制定的“防卫计划大纲”已将战略矛头转向中国。安倍内阁目前正准备制定新的“防卫计划大纲”。2013年5月30日,执政的自民党已批准有关新《防卫计划大纲》建议草案,建议政府使自卫队拥有对敌基地攻击能力,针对中国的海洋活动加强岛屿防卫,其具体措施包括:使自卫队具备海军陆战队的功能,引进美军新型运输机“鱼鹰”以提高机动能力、组建水陆两栖部队。进入6月,日本防卫省拟以自民党相关建议为基础,提出修改《防卫力量大纲》和《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基本方案。日本战后曾经制定过四个“防卫计划大纲”。安倍内阁在不到三年内就冻结尚未完成的防卫计划大纲而准备制定新大纲,则是战后以来的第一次,预示着日本将从根本上改变二战后日本的防卫政策。这很可能对未来10年日本的对华战略和中日关系产生十分消极的影响。

日本政治右倾化抬头,导致日本与邻国矛盾上升,日美之间的历史观、战争观矛盾上升。二战结束至今,日本从来没能通过一项承认侵略战争和殖民地统治并向亚洲邻国表示道歉的国会决议,其根本原因之一是,日本政界的右翼保守势力一直阻挠国会通过相关决议。正因为没有约束日本首相相关言论的国家统一意志,新的日本领导人伴随日本政局的变动就会试图修改其前任的政治表态。

目前,日本自民党由安倍派掌控,其立场严重右摆。立场更右的日本维新会在2012年12月众议院选举中一举获得54席。目前日本政界出现一种怪现象:各政治派别比试谁在领土问题上对中国的立场更强硬,比试谁在历史问题上更敢对美国说硬话。日本一边在军事上拉美国共同对抗中国,另一边在历史问题上对美国“出言不逊”。2013年5月13日,日本维新会共同代表桥下彻宣称,“慰安妇制度在当时维持军队纪律方面是有必要存在的”。他甚至厚颜无耻地建议驻冲绳美军为避免性犯罪而利用冲绳的“性风俗产业”。美国国务院发言人5月16日对此强烈谴责说: 桥下的言论“是肆无忌惮的侮辱”;日本战时强征慰安妇“明显严重侵犯人权,问题严重”。美国国务院大楼里的所有人“都感到愤怒”,已拒绝会见预定于6月访美的桥下彻。对此,桥下彻却语带讥讽地说:“美国国务院全员生气,非常荣幸。我希望将冲绳的现状不断告知美国国务院。”“美国国务院批评日本是当然的,但要是那样,请也正视你们自己干的事,进而言之就是冲绳的现状。”

桥下彻表面上是在替冲绳人“出气”,实则是在借美军在冲绳的刑事案件来堵住美国谴责日本侵略战争暴行的嘴。这种情况在战后以来还是第一次,故而立即在日本国内遭到强烈谴责,面临四面楚歌困境,连安倍首相也赶紧出面澄清,试图与之拉开距离,称“这与安倍内阁、自民党的立场完全不同”,而日本民主党干部则认为“在历史认识问题上,维新会与自民党酷似”。日本共产党议员田村智子也指出:“这是安倍晋三首相类似否认侵略战争的发言所诱发的。”律师出身的桥下彻能言善辩,这次更是竭力在媒体上替自己辩解。但若不能真心悔过,他的辩解就成了文过饰非甚或强词夺理,就会造成更恶劣的影响。

针对日本政界以上种种怪象,人们不禁要问,曾宣扬与美国拥有共同价值观的日本政要,为何在历史问题上如此无视人权的基本价值? 

安倍再度当政以来,为何在历史观、战争观问题上接连与国际社会发生价值观冲突? 

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来自三个方面。第一,目前日本与中国等邻国及美国之间的摩擦实质是维护抑或颠覆战后日本国内和国际秩序的一场斗争。在日本右翼的推动下,安倍内阁在国内要通过修改《日本国宪法》,建立国防军,恢复天皇“国家元首”地位,以打破战后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自我约束,这很可能使日本走上危险的道路;在国际上,安倍内阁力图以所谓《旧金山和约》取代《波茨坦公告》、《开罗宣言》及《联合国宪章》,突破战后国际体系和东亚秩序。石原慎太郎2013年4月4日在日本众议员会馆接受采访时宣称:“日本应该成为强有力的军事国家、技术国家。……为使经济复苏,防卫产业最有效。……日本可以开发远距离飞跃宇宙空间再降落的兵器。现在到认真考虑的时候了。议论核武装也是一个选项。日本拥核有许多障碍。但是,在当今国际社会只要没有核武器就没有发言权。”可以预见,日本未来一旦突破战后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国内规制和国际秩序,必将进一步危害亚洲邻国,成为21世纪亚洲的祸水,并可能给日本国民带来新的灾难。

第二,日本右翼与美国之间在历史观、战争观上的矛盾本来就是不可调和的。日本自民党政府强调日美拥有共同价值观的实质,是通过强化反共意识形态来掩盖与美国的这种矛盾,以求在价值观上为日美同盟增加凝聚力。这种实用主义的做法,早在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时就曾使用过,即宣扬日军占领中国东北可以抵御苏联对中国的“赤化”,从而成功诱使美国的胡佛政府对日本采取绥靖政策。

第三,日本政治右倾化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正朝右翼化方向发展。其标志之一就是,右翼保守势力现已控制日本众议院的多数议席,并可能在2013年7月参议院选举中取得优势。2006年安倍晋三当选日本首相,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利用小泉纯一郎首相访朝之机,促朝承认并放回被绑架日本人及其家属,大大提高了其在日本民众中的声望。不久前,安倍内阁又背着美国派出小泉当年的秘书饭岛勋访朝,主要目的之一是企图再度借机在朝鲜绑架日本人问题上取得进展,以利赢得参议院选举。桥下彻就侵略定义和“慰安妇”问题的发言,或许也是为了在日本一些人中引起思想共鸣,以利在参议院选举中赢得支持。然而,此举适得其反。日本民主党干事长细野豪志称桥下发言等于承认日本维新会是“极右政党”;大家之党也解除了与日本维新会的选举联盟。日本维新会在参议院的席位目前只有3席,仍有增加的可能。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政府给安倍内阁留了很大的面子。于是,自民党很可能利用国内外批评的火力集中在桥下彻及日本维新会身上而取巧,掩护安倍晋三过关,以利在参议院选举中获胜。随后,自民党很可能与日本维新会就修改日本宪法再度联手,突破战后日本以和平宪法为基础的自我约束和以《波茨坦公告》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中国总理李克强2013年5月26日访问德国期间参观了波茨坦会议旧址,并发表讲话称:作为一个中国人,也作为中国人民的代表,我要特别强调,《波茨坦公告》第八条明确指出:《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开罗宣言》中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台湾等岛屿归还中国。这是用几千万生命换来的胜利果实,也是二战后世界和平秩序的重要保证。所有热爱和平的人,都应该维护战后和平秩序,不允许破坏、否认这一战后的胜利果实。李克强指出,历史是客观存在,也是一面镜子,中国古语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只有正视历史,才能开创未来。任何否认或企图美化那段法西斯侵略历史的言行,不仅中国人民不能答应,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正义力量都不能接受。中国愿同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们携手,维护二战后确立的和平秩序,维护世界和平与繁荣。”这番讲话切中当前中日关系倒退的实质和要害,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然而,日本安倍政府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居然对此表示“绝不接受”。这是非常奇怪和不能容忍的。因为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发表的《终战诏书》、同年9月2日重光葵、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政府签署的《日本投降书》,都明确承诺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而且日本政府在1972年9月29日发表的《中日联合声明》中也表示,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立场。如今的日本政要对此如果不是无知之极,或许就是有意为之。对此,中国外交部已要求日方纠正错误。

可以预见,未来一旦右翼势力进一步控制日本的政治决策大权,日本右翼的历史观、战争观还会进一步泛滥,参拜靖国神社、否认或歪曲日本侵略历史的言行还会增多,日本政治右倾化有滑向政治右翼化的危险。为避免这种前景,在双边关系、多边机制、政府渠道、民间交往、国际舆论、联合国等所有方面,国际社会都要共同思考21世纪的“日本问题”,对日本右翼势力的倒行逆施需要正面交锋、予以斗争。同时,要避免在网络信息化背景下出现的情绪化和极端行为,保持和增进同日本的民间友好交往仍然是必要的。目前,“安麻体制”对华政策出现方向性、路线性偏差,因而不可能同中国处理好钓鱼岛问题,极而言之,甚至可能存在使日本滑向深渊的危险。但是,目前,日本还难以复活战前的军国主义。如果中日之间能妥善处理钓鱼岛问题,两国关系重回健康发展轨道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安麻体制”与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词条  体制  体制词条  
智库

 土改须“三位一体”“城乡互动”

中国的土地制度是一个系统,从宪法有关城市土地国有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规定,到土地管理法禁止使用国有土地以外的土地从事建设(特别是房地产开发),禁止农村宅基地流转...(展开)

智库

 两岸经贸整合的拉美机遇

大陆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访台后,台湾的陆委会主任王郁琦在首次记者会宣布,双方同意把两岸经济合作衍生到区域经济合作的部分“共同研究”可行方案,其内容当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