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关于美元的共识与偏见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最近一个多月来,作为热门话题的强势美元突然就冷了下来,鲜有市场报告和坊间言论重点提及这个被很多人视作“国际市场核心”的变量。为什么又不讨论美元了?原因很简单,因为很少有人能够捋着袖管、自信满满地说:“美元走势和我们之前的预期完全一致。”

和市场共识完全相反,美元指数近期一路下滑:截至2013年8月8日,美元指数最低跌至80.858,较7月9日84.753的阶段性高点下跌了4.59%;8月8日,美元指数收于81.04,较6月底下跌了2.56%。考虑到上半年美元指数也不过才上涨了4.28%,因此近一个月来的美元下跌可不是用“短期波动”作为借口就能轻易搪塞过去的。

美元走势为何会与市场共识截然相反?市场永远是正确的,出错的只能是共识。事实上,大部分共识恰是共同的陈旧认识、错误认识或愿景认识,不仅与事实南辕北辙,一旦形成还十分危险。为什么股神巴菲特会在“别人都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都恐惧的时候偏去贪婪”?根本原因在于,每每共识越鲜明,市场就越可能会发生变盘。对于所谓强势美元,2013年以来,市场先是将信将疑,随后美国经济数据趋强和美联储退出QE则让大部分人吃下了定心丸,久而久之甚至变成了一种自负式共识。有意思的是,在笔者前不久参加的一个业内饭局上,有投资人士刚一提及美元,就有人毫不犹豫地打断:“美元走强已是确定性事件,完全没有讨论的必要。”

市场则毫不留情地给了不求甚解的共识接受者一记响亮的耳光。诚然,美国经济相对强势、美联储货币政策相对趋紧、美国通胀压力相对较小、国际资本持续流入等一系列支持美元走强的要素并没有发生逆转,但关键在于,共识强化的过程也是市场行为由此调整的过程。2013年上半年的美元走势很大程度上已经充分反映了基本面信息。用通俗的话说,美元近一个月贬值,根本原因在于前期已经升值得过快。口说无凭,有数据为证。

说到数据,必须严谨。市场最常用的指标是美元指数,实际上美元指数是以美元兑欧元、日元、英镑、加拿大元、瑞典克朗和瑞士法郎六种主流货币的双边汇率加权计算而来的一篮子货币。只有六种货币的篮子显然还不够大,国际清算银行则提供了兑其他26种货币的窄口径美元名义有效汇率和兑其他60种货币的宽口径美元名义有效汇率。窄口径数据的长度是50年,宽口径数据的长度是20年。笔者利用这两组权威数据进行了时间序列上的测算,数据结果远比形同鸡肋的共识要有滋味得多。

以窄口径美元名义有效汇率计算,截至2013年6月,2013年以来,美元升值了4.45%,在27种货币中,美元按升值幅度(贬值则取负值进入排名)排名第1位;2012年以来,美元升值3.82%,排名第6位;2008年以来,美元升值3.29%,排名第7位;1994年以来,美元贬值12.84%,排名第23位;1964年以来,美元贬值28.16%,排名第14位。

如果以宽口径美元名义有效汇率计算,截至2013年6月,2013年以来,美元升值了2.78%,排名第9位;2012年以来,美元升值了1.38%,排名第20位;2008年以来,美元升值了2.18%,排名第17位;1994年以来,美元升值了14.57%,排名第25位。

两组数据表明,2013年1-6月,兑一篮子货币美元汇率录得了排名极高的升值幅度,而这种短期相对强势已大幅超出其历史表现。可以说,2013年美元不仅是升值的货币,而且是世界上升值最快的主流货币之一。因此,近一个月以来的贬值恰是预期自我实现后的自发调整。

更进一步,对比笔者详细列出的这两组数据,我们还能发现,其他一些关于美元的传统共识很多也只是偏见,例如:市场曾普遍认为本次危机将终结美元的霸权地位,但2008年以来,两组数据均显现出美元升值态势,而其他关于美元在国际贸易结算、国际金融产品标价和国际支付中的占比数据也表明,美元地位并没有因为危机而崩溃,甚至都谈不上明显减弱。再例如,市场普遍对新兴市场经济和货币的崛起充满信心,但仔细观察,计算窄口径有效汇率的27种货币主要是发达国家货币,计算宽口径有效汇率的61种货币则包括了很多新兴市场货币。对比两组数据不难发现,美元汇率结构实际上呈现出“对发达国家货币整体贬值、对新兴货币整体升值”的结构特征,长期中,除人民币以外的大多数货币不仅币值贬值幅度较大,且整体波动剧烈,这实际上大幅降低了其货币长期崛起的可能。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关于美元的共识与偏见  偏见  偏见词条  共识  共识词条  美元  美元词条  关于  关于词条  
智库

 人工智能最终可能控制人类吗

一种观点认为,人工智能是人类设计出来的,因此不可能超过人类。但实际上,人工智能是人类智慧与机器进化的结合,具有超过人类智慧的能力与趋势。因此,人工智能对未来人类...(展开)

智库

 我国建筑节能减排的难点与对策

我国现有建筑面积为400亿平方米,而在建筑方面的能源利用效率又较低,单位建筑能耗比同等气候条件下的国家高出2-3倍。国内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3,已与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