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每年在三月结束全国两会后,就开始进入传统的外交月份。今年尤其如此,新政府的外事活动可谓紧锣密鼓,一波接一波,这其中,尤以新晋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外访引人注目。习李已先后出访俄罗斯、南非、坦桑尼亚、刚果等非洲国家,以及印度、巴基斯坦、瑞士和德国,并出席“金砖五国”领导人会议,在南非还会见了一些非洲国家领导人。目前,习又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进行其第二次外访活动,并将在美国加洲与奥巴马首秀“庄园外交”。考察习李等中国领导人的外访,再结合其他国家领导人对中国的访问,可以看出,北京外交有微妙的调整,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大国外交依然是重点。无论是习对俄罗斯和美国,还是李对印度和德国,以及法国总统对中国的访问,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二是平衡外交更加突出。中国外交一向注重平衡。这一特点在今年以来的外交中显得更加明显,习对俄美的访问,李对印巴的访问,以及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领导人一前一后对中国的访问,都是中国平衡外交的表现。
三是注重“金砖国家”的作用。在“金砖五国”中,中国领导人已访问了俄、印、南非三国,只剩巴西还未进行国事访问,但在南非,“金砖五国”领导人举行了峰会。“金砖五国”作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重要力量,将是中国今后借重的重要平台。
四是继续深耕周边外交。俄罗斯、印度和巴基斯坦都与中国有漫长的边境线。加上中国外长王毅的首访选在东盟一些国家,还有主管外交的国务委员杨洁篪对蒙古的访问,以及六月下旬将访华的韩国总统朴谨惠,中国对周边外交也没放松。
五是巩固和推进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习的两次外访,一次聚焦于南部非洲国家,一次聚焦于加勒比海地区。南部非洲和加勒比海地区,都是发展中国家比较集中的地区。如果说,中国对非洲国家一向比较重视,过去对加勒比海地区国家则重视得不够,习这次到加勒比海地区国家访问,有提升中国和加勒比海地区国家关系的用意,这从习宣布的援助可见一斑。
中国新领导人外访体现出的这五个特点,预示着北京的外交政策和决策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一是相对于其他大国,俄罗斯在中国对外政策中的分量更加突显,某种意义上,两国正在结成一种准同盟,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抱团取暖”,以抗衡美国和北约对中俄的战略挤压。二是中国政府正式响应学界提出的“西进”战略,把发展同西部周边国家的关系作为中国外交的一大重点。
西进战略是中国研究外交和国际关系的学者近年提出的一个观点。大意是,在美国重返东亚的背景下,中国不能过早地与美国硬碰硬。如果中国把过多的外交资源押在东亚,向海洋扩展,势必会与美国发生矛盾,因此,中国要避其锋芒,向西发展,形成东南与西北相对应的局面。
西进战略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大力发展中国的西部尤其是西北,缩小东西部差距,从而减少西部因发展差距而导致的分裂隐患。二是将中国的西部发展与周边国家,特别是阿富汗、巴基斯坦、中亚和中东国家的经济连在一起,这些国家有中国发展所需的丰富的石油和矿产资源,而中国有广大的市场,两者结合形成发展优势,让它们分享中国崛起的红利。
从地缘战略的角度看,中亚和中东地区是世界的中心,在国际关系史上,流行着谁控制这个地区,谁就将控制亚欧大陆,进一步控制世界的说法,因此,这一地区的地缘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而相对来说,这一地区,尤其是中亚,是美国势力薄弱之处。相反,中国可以有上海合作组织的平台可用。上合组织发展10年,中国的主导作用和影响力日显,中国可借助上合组织,将该地区的发展紧紧地同自己绑在一起,以消除民族分离势力的隐患。因为中国西部的民族分离力量,一直与境外的有关组织有联系,得到他们的支持。
在中国的西进战略中,还有一个重要考量,即是石油运输渠道的安全。中国一直担心如果和美国发生战事的话,美国会切断马六甲海峡钳制中国的海上运输生命线。所以,中国近年来在加紧开辟陆上石油运输管道,以保障石油运输安全。
西进战略的第三个层次,是拉近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和拉美地区的关系。目前,中国的西进战略重点放在经营同中亚、中东等国的关系上。中国大力发展同俄罗斯和印度的关系,其实也有出于西进战略角度的考虑。对中国来说,西进有上合组织这个现成的平台可用,因此,可以预言,在适当时候,上合组织会扩容,把印度、巴基斯坦、伊朗等纳入进来。
中国的西进战略以经贸为主,其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中国同这些国家发展密切的经济联系上,因此,其地缘形势大体是和平的。这和东亚地区以领土争端为表现形式的国家竞争不同。后者某种程度上是一种零和博弈,也即,东亚特有的历史和民族主义导致在领土问题上呈现出一种对抗性,这使得中国与东亚国家呈现出紧张态势,反映在这轮外交上,我们看到,在中国新领导人的外访中,有一个明显的“疏漏”,就是对东亚国家的缺席。按理,这不应该出现,只能理解为“有意”的安排。中国外长王毅首访虽然选择了东盟,但与中国有领土争端的越南和菲律宾被排除在外,日本就更不用讲。而且,东盟国家领导人到现在为止也没到中国访问的。这非常能说明问题,即中国新领导对东盟整体偏向美国是不满的,中国需要通过领导人的这种外交来向东亚国家尤其是东盟传达一种在领土问题上的强硬姿态。中国与东盟的关系,预计在本届政府手上不会有大的发展和改善,除非东盟改变其经济上偏向中国,安全上依赖美国的做法。
北京外交的这种调整目前看来越来越清晰。这既是被动选择的结果,也是主动的追求,或者准确地说,是被动中含有主动。现在的问题是,北京在大力推进西进战略的同时,如何化解与东亚有领土主张国家的持续的紧张关系,将考验着新领导的智慧。笔者认为,对日本,北京不应主动激化领土矛盾,但须掌握中日关系的主动权,而不必随东京起舞,落入东京设下的陷阱,徒然耗费资源;对东盟,北京应交替使用双边和多边手段,在积极发展同东盟国家的自贸区同时,在东盟框架内,处理同声索国的南海争端,但要避免东盟被声索国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