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欧元区各国家中央银行(NCB)的巨额资产负债表头寸,目前存在激烈争论,不过这一争论通常是技术层面上的。依照目前的结算系统,这些头寸被命名为“泛欧自动实时全额结算快速转账系统(Target)余额”,整个欧元区的支付都在这个结算系统中进行管理。这一争论由德国经济学家汉斯-维尔纳•辛恩(Hans-Werner Sinn)发起,争论中有人批评称,Target系统的失衡不断加剧,反映的是银根紧张国家的无担保外部融资,以及其他国家面临的潜在危机。
当银根紧张的欧元区国家的商业银行发现,从市场上融资越来越困难,Target系统就会出现巨大的失衡。这些银行的净资本流出,大部分流入了欧元区“核心”国家。为弥补净资本流出,这些银行必须求助于本国的央行,以获得大量流动性。结果就是,整个欧元区的央行,要么就是在Target系统中背负大量债务(如果该国的资本净流出),要么就是持有大量债权(如果该国的资本净流入)。
这些债务和债权资产的头寸已增至约1万亿欧元,相当于欧元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左右。希腊、冰岛、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国家的央行是负债方。德国、荷兰、卢森堡和芬兰等国的央行是主要的债权方,其中,德国央行(Bundesbank)持有约7000亿欧元的债权。
这些头寸规模巨大,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上被列入“其他”项也令人费解,导致人们对这些头寸的潜在风险提出质疑。但事实上,Target债权与对一国国内商业银行的债权类似。Target债权归根结底来自欧元区向商业银行提供流动性的操作——但这些操作实际上是由另一个欧元区国家的央行执行的。
在争论中,有人提出,Target债权和一国国内商业银行债权有本质区别。人们一直认为,由欧元区各国央行对其国内商业银行的操作产生的债权是合理并且有担保的,也是受到政府管控的。相比之下,Target债权则一直被视为不够合理,担保性很差,并且代表了一项来自其他国家的金融风险。
然而,欧元区国家央行持有的Target债权和对其本国商业银行持有的债权,本质上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因实行单一货币政策而导致各国央行对其国内银行持有的债权,受政府管控的程度并不比Target债权更高。流动性配置、抵押品资格以及对某个指定类别抵押品的风险管理进行多少减记(haircut),这些问题的决定权都在欧洲央行(ECB)理事会手中。
这些规则对整个欧元区统一适用,其中就包括与Target债权有关的操作。抵押品的品质越差,“减记”的幅度就会越大。这意味着,基于常规货币政策操作产生的Target债权,通常与对国内银行的风险敞口同样可靠。因此,Target结余的增长显露出一项已经存在的事实,即:所有货币政策操作都是泛欧洲的。
不过,针对一国国内银行的直接债权和Target债权,有两点重要区别。首先,对某些特定操作而言,后者的抵押品可能不同于前者。在某些特定情形下,并经过欧洲央行理事会的同意,欧元区各国央行可以基于特殊的抵押品临时提供流动性。这些操作是两种债权的一项重要区别。因与危机相关,这些操作具有时间限制。
第二点区别是结构性区别,信息的掌握和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权限仅限于一国境内。针对一国国内银行的债权,各国央行掌握银行的第一手信息,另外,如果一国央行也是国家监管机构,那么央行事实上掌握着国内银行全部的信息。而对由其他国家的央行发起、出现在Target债权项下的货币政策操作而言,这样的信息是不可获得的。
建立针对全欧洲银行业的统一监管体系、纳入欧元区所有央行,能够消除这一信息壁垒。如果建立了这样的系统,那么德国央行可以像了解一家德国商业银行一样,了解一家西班牙商业银行。这样一种欧洲银行业联盟,将赋予持有Target债权的各国央行了解其债权来源银行全部信息并进行监管的权利,从而有助于减轻人们对Target余额的种种担忧。
建立一个统一的监管机构也会增强欧元区不同国家商业银行间的信任。对重启动银行间市场、克服Target系统严重失衡根源所在的金融碎片化问题而言,建立这种信任是关键的一步。正因如此,建立一个银行业联盟,对平息人们对Target系统结余这个具体问题、以及对欧洲经济形势整体的担忧都很重要。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