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了4月份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数据后,央行12日宣布,从5月18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存准率的下调可以说并不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但在此时点推出明显与4月最新的宏观经济数据有很大关系。本来,3月经济数据让市场对一季度GDP见底充满期望,但4月份数据却给这种期望泼了盆凉水,经济增速下滑或将延续。
随后的一周里,希腊退出欧元区的风险日益加大,美国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指标也令人担忧,无论是机构还是官方都认为中国经济二季度经济增速极有可能“破八”,甚至温总理都在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此背景之下,货币政策放松以刺激经济增长渐成焦点。
经济学家吴敬琏近日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举办的“2012创新中国高峰论坛”上表示,部分人士希望政府通过放松银根刺激经济发展的做法非常危险,货币超发会引发资产价格上涨,但物价上涨、房地产价格上涨存在滞后性。宏观调控应该着眼长期性,把长期政策和短期政策结合起来。中国社科院学者刘煜辉认为,今天中国正在发生的是“债务紧缩需求”,与过去日本和当下美欧经济去杠杆逻辑上完全一致,靠货币政策无法将中国经济带出低谷。
对于吴敬琏先生反对放松银根的看法,安邦首席研究员陈功有不同观点。安邦研究团队认为,在宏观经济调控的大背景下,为防止经济过快下滑,适当地放松银根是必要的。由于资金总量的盘子大小与GDP总量是有关联的,而衡量这种关联性的有效指标是CPI,如果CPI的变化过于猛烈,说明调控的力度可能过大,就应适时地调整货币政策。从目前来看,CPI继续下滑的可能性极大,货币政策放松可能也是未来的理性选择。
然而,货币政策放松往往令人谈而色变,“四万亿”政策造成的债务和通胀问题始终是挥之不去的阴影。陈功认为,2008-2009年经济政策的问题和缺陷,与“四万亿”计划是有关系的,但最大的缺陷和问题在于以下两点:一是资金和项目投放过于集中在低效的国有企业,二是改革和开放的力度没有配套性的改变。因而在原来国有企业垄断大量社会资源的基础上,大量的信贷和项目使资源进一步由民企流向国企,不仅造成大量浪费,还使市场环境进一步恶化。
当今之际,保增长为要,但货币政策肯定不能大幅地盲目扩张。我们认为,既要在货币放松的力度上有所控制,还应适度引导资金投向战略新兴产业和民生等领域,重点支持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的生产性投资,在这方面,政府应当下大功夫,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坚决杜绝地方政府大干快上的现象。同时,改革和开放的力度也不能放松,打破国企垄断、减轻企业和民众的税负才是经济长期增长的根本动力所在。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