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缓解未来近乎确定的人口快速老龄化、劳动力人数缩水和严重的性别比例失衡,中国政府调整了其计划生育政策。这项决定证明,无论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如何,政府都不能避免由人口所主宰的各种后果。这项对人口政策的中期修正将会产生边际效应,因为中国老龄化的速度比其他国家的速度要快得多。人口的老龄化,连同劳动力人数的缩水和严重的性别比例失衡,将会使政府的负担日益增加。
这项在省级层面实施的新政策,将准许丈夫或妻子任意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生育两个孩子。在之前的政策中,少数民族、第一胎为女孩的农村家庭和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夫妇才允许生育两个孩子。
中国在1970年代末制定了计划生育政策,因为它当时面临的情况是,快速增长的人口给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难以为继的负担。在70年代初,中国的生育率是每对夫妇生育五个以上的孩子,而且中国人口每年的增长超过2%,即每年增加2000多万中国人。如果70年代的这种人口增长一直持续的话,中国的人口可能已经比目前的13.9亿多出4亿。
过去四十年以来快速下降的出生率与死亡率所导致的一个结果是,中国的出生时预期寿命已经增加了10年以上,达到了75岁。随着生育率的急剧下降和寿命的增长,中国人口在过去四十年中已经快速老龄化,其年龄中位数已经近乎翻倍,从19岁增至35岁。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也加快了中国儿童所占比例的下降,从1970年的40%陡然跌至今天的18%。
与之相反,15岁至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从56%跃升至73%,高于较发达国家的62%的平均值。这种不寻常的年龄结构转型,使中国可以从人口红利中获益,这种红利是指由于依赖供养的老幼人口较少和相应的劳动力较多,从而出现的一种短期生产性优势。在过去四十年中,中国的潜在赡养率(potential support ratio),或者说平均每名退休人员对应的劳动年龄人数,一直是高的,早期是每名退休人员对应14人,现在则是8人,相比之下,德国、意大利和日本是3人,而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国则是5人。
此外,在计划生育政策之前,中国的出生性别比是平均大约每100名女婴对应107名男婴。在这项政策实施十年后,这一比例在一些省份达到了每100名女婴对应115名男婴,这反映出人们重男轻女的强烈偏好,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无法找到妻子的青年男性的数量估计超过了2500万人。
生育率水平是决定中国未来人口的关键因素。如果中国目前每名妇女生育1.6个孩子的生育率一直持续的话,它的人口在十几年中将会达到14.4亿的最高点,然后开始下降,到本世纪中期达到13.3亿人口,而到本世纪末达到8.68亿(参见图1)。
此外,持续的生育率将会减少儿童和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并会使老年人口的比例增长三倍,达到25%。结果,中国目前每名退休人员对应8.3名劳动年龄人口的潜在赡养率,到本世纪中期时会跌至每名退休人员对应2.5人。中国的生育率也可能进一步下降,或许会接近德国、香港、意大利和日本那样的低水平。中国的生育率进一步减少到每名妇女生育1.3个孩子——即低度的变化(the lower variant)——会加快人口的减少、劳动力人数的缩水以及老龄化,相应的中国人口会在2020年达到14亿的最高点,而到2100年则会降至6亿。在未来50年中,人口的三分之一将会是老人,而潜在赡养率则将破天荒地跌至每名退休人员对应1.6名劳动年龄人口。
然而,中国的官员和一些学者的估算指出,放宽政策也许会使每年出生人口增加多达200万人,即可能增长10%——从而使中国的生育率从目前的每名妇女生育1.6个孩子增长至每名妇女生育大约1.8个孩子。随着生育率的这样一种上升,即中度的变化(the medium variant),中国人口将在2030年达到14.5亿的最高点,然后到本世纪结束时降至大约10亿人。同样,人口也将会继续老龄化,到2050年,老年人会占人口的四分之一,而潜在支持率会跌至每名退休人员对应2.6名劳动年龄人口。如果中国决定进一步放松“二胎政策”,每年增加的人口出生数或许会达到500万,而生育率可能上升至更替水平(replacement level)。在即时更替的情况下,中国未来的人口不会减少,而是会在本世纪中期稳定在16亿左右。不过,中国人口仍将会老龄化,人口中的老年人的比例会增至五分之一,潜在支持率将跌至每名退休人员对应3名劳动年龄人口。
如果中国完全终止计划生育政策的话,未来的生育率将会(尽管这不大可能)超过更替水平。比方说,如果中国的生育率超出更替水平以上1/4个孩子,即出现高度的变化(the high variant),那么中国人口到本世纪结束时,将会接近18亿人。中国人口并不会实现稳定化,而是将继续以每年0.5%的速度增长,即每年增加800万中国人。
除了提高生育率之外,放宽计划生育政策还可能至少在出生上减少中国性别比例的失衡。由于更多的夫妇被允许生育二胎,重男轻女对出生性别比的影响在理论上应当会减少。而且随着中国妇女的角色和地位的变化,对于抚养女儿的态度正在变得越来越积极。中国或许会遵循韩国所经历的模式,从较高的出生性别比降低到正常的水平。即便这种情况真的发生,中国整体上的人口性别比例失衡也将持续好几十年。
毫无疑问,最近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放宽会在人口方面带来何种具体的影响,还不能完全确定。
即使中国经历一次婴儿“潮”,这个国家也会继续老龄化,它的劳动力人口数还会缩水,并且它的性别比例失衡也将持续几代人。另外,由于出生率的提高会增加对住房、教育、食品、医疗和相关服务的需求,因此至少还要再过二十年,婴儿潮中出生的孩子才能成为劳动力并缴纳赋税。此外,自1980年以来使中国经济受益的劳动人口多,老人少的有利的人口红利,也即将结束。中国每名退休人员对应的劳动年龄人口数,将会跌至较发达国家的水平。尽管中国另有打算,但看起来该国人口在变富之前先变老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了。
最后,无论中国政府就放宽其计划生育政策做出什么决定,生育率在可预见的未来里都不太可能会明显增长。使中国的低生育率得以持续的主要力量包括:日益增长的城市化、愈加狭小和昂贵的住房、女性教育水平的提高与就业机会的增多、养育孩子的高额财务成本与时间压力,以及态度与生活样式的改变。中国或许很快就会发现,正如许多国家已经总结的那样,提高较低的生育率要比降低较高的生育率更具挑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