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初,世界银行专家来华讲授能源经济课程,当时笔者问,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用完了怎么办?专家说,化石能源永远用不完,当化石能源越消耗越少时,价格就会上升,就会被新的、价格低的能源所替代。用什么能源来替代化石能源他却没有说。
最近几十年,替代能源没找到,却天天闹石油枯竭,如果廉价、清洁、安全的替代能源没找到,煤炭、石油、天然气枯竭了,化石能源的价格不断上涨,那经济怎么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怎么维持?最早提出石油顶峰论、石油枯竭论的是美国专家马里昂·金·哈伯特(芝加哥大学地球物理学家)。1956年,哈伯特在美国石油学会年会上,发表了《石油峰值》的论文,他宣称,石油储量有限,美国石油将在1976年达到峰值,世界石油即将衰竭。1974年全球能源危机蔓延,哈伯特又一次在《国家地理》杂志上发表一个他所谓的预测,他说,如果当前的形势继续下去,全球石油产量将在1995年达到峰值。更荒唐的是,1975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居然宣布,认可哈伯特关于油气枯竭的估算,以及他对美国石油峰值的预测,并承认科学院在此前的乐观估计有误。直到哈伯特去世前的一次访谈中承认所谓石油峰值论和石油枯竭论完全是石油巨头授意下的谎言和骗局,并称他用来估算美国石油储量的方法没有任何科学根据。
1977年,美国总统卡特上台以后,他说,我们对能源的需求,必须压低到能够与我们迅速缩小的资源保持平衡的程度,我们别无选择。卡特的能源观是建立在哈伯特的“石油稀缺性”理论上的,他的核心观点是“石油正在枯竭”。卡特总统还授权中情局发布了一项对苏联石油的调查报告,结论是:苏联的石油产量将于1980年达到峰值,到1985年将争夺中东的石油资源,美方和苏联之间会出现严重的竞争,并可能引发为争夺能源而发的战争。时间已经过去30多年,苏联已不复存在,但是独联体和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都在继续增长,他们并没有去争夺中东的石油,而且依然继续向欧亚诸国输出石油和天然气,输出的数量也越来越大,“石油枯竭”的谎言再一次破产。
50多年前,苏联科学家创立了石油的非生物性成因理论,认为地球上的石油、天然气非常丰富,甚至可以看作是“可再生能源”。这对石油峰值论和石油枯竭论是颠覆性的革命。美英石油集团故伎重演,由坎普贝尔和拉合瑞尔两名地质学家出面在《科学美国人》1998年3月号上联名发表了《廉价石油的终结》,还有马修西蒙斯撰笔的《沙漠黄昏》都是宣扬石油顶峰论和石油枯竭论的著作。前者宣称,21世纪以前10年,世界石油生产将达到峰值。后者断言石油蕴藏丰富的沙特正在减产,鼓吹石油峰值论,为正在飞涨的油价正名。他们说,他们改进了1956年哈伯特的研究方法,因此他们的计算有了科学方法论的基础。实际上,他们预言的峰值日与哈伯特一样也都化为泡影。坎普贝尔1989年说,90年代末期将发生石油短缺;到1990年他又说,1998年世界将走在”资源耗尽的半途”;后来他又说,资源耗尽的半途,如果不是2005年,就是2010年。实际情况是,美国的“页岩气革命”,使得美国走上了能源独立;沙特人向全世界宣布,沙特不仅没有走入“黄昏”,与之相反,正在迎接更加灿烂的“日出”,历史已证明石油峰值论和石油枯竭论是以政治为目的的科幻作品,是美英石油巨头故意制造的谎言,是阴谋家的神话。
顶峰论和枯竭论本来是用于非再生的资源性产品的供应特性,有供应的顶峰,有枯竭的时候,用在能源生产上,就出现了顶峰论和枯竭论。非再生性资源的供应确实存在顶峰和枯竭,但关键是要把总资源量和总需求量搞清楚;在资源量和需求量都没有搞清楚的情况下,为了某种政治需要,臆造出顶峰的年份,枯竭的年代,是谎言、是神话,这是不可取的。如果资源是可再生资源,那就不存在顶峰和枯竭的问题。
电力是二次能源,是由一次能源转化而来的,任何一种一次能源都可以转化成电力,所以电力是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化石能源枯竭了,还有可持续供应的非化石能源发电,如水电、核电以及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所以电力供应不存在顶峰论和枯竭论。
由于受石油顶峰论和石油枯竭论的影响,近年来我国某些人士在电力需求预测中引入了拐点论和饱和论。据说,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当电力需求增长低至3%以下时,基本可以认为电力需求拐点出现。我国电力需求拐点大致在2030年左右出现。又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当电力需求增长低至1%左右时,基本可以认为电力需求已趋于饱和。我国2040-2050年电力需求趋于饱和。
中国电力的拐点论及饱和论很可能与石油顶峰论、枯竭论一样是毫无意义的。首先,所谓根据发达国家经验,以电消费来说,美国和加拿大目前人均消耗在1.4万千瓦时,而欧洲和日本大致在7000千瓦时,相差一倍,我们究意是取美、加的经验还是取欧、日的经验?二是,我国没有完成两次能源大转换,一次能源消费以煤为主,国家又严格控制电价,为此终端能源消费必然趋向电力。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大致与美国和欧盟相当。所以中国电力的拐点和饱和点应当推迟出现。三是,现在开始的第三次能源大转换,要用非化石能源去替代化石能源,而非化石能源绝大部分要转化成电力才能利用,因此以后的电力不仅要满足原来的电力用户的需求,还要把原先用薪柴、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用户都改造成电力用户,即所谓“以电代柴、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油代天然气。”这就是说第三次能源大转换,电力需求有极大的增加,因此电力需求的拐点和饱和点都会大大地推迟。
2000年前后,不少人信奉石油枯竭论和石油峰值论,也有不少人信奉电力拐点论和饱和论,但是目前有这种观点的人越来越少,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石油枯竭、石油峰值论甚嚣尘上的时代已经终结,由于新的油气资源不断被发现、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非常规油气资源大规模开发,如美国“页岩气革命”的成功,已经扭转了石油市场的供求关系。另外,非化石能源开发利用的迅速发展,电力需求的拐点论和饱和论相信的人越来越少。我们需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从第三次能源大转变的进程出发,来确定我们的能源发展战略,我们有理由对世界能源充满信心和希望,同样也有理由对中国能源充满信心和希望。
朱成章简介: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毕业,曾在燃料工业部,电力工业部,水利电力部下属的水电施工、设计、规划、计划部门及水利规划部门工作。现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业务咨询,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委员会主任,能源经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能源经济协会中国分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