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以来,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角色一直在缓慢减弱。国际上用美元作为外汇储备、为金融交易计价、结算贸易以及货币市场载体的程度还不如1945—1971年布雷顿森林时代的鼎盛期。但大部分人会对最新数字所揭示的东西感到震惊。
对于这一衰落趋势,解释层出不穷。自越战以来,美国的预算赤字、货币创造和经常项目赤字总是非常高。美元相对其他主要货币的价值或者美元的购买力有所损失也不足为奇。与此同时,美国站全球产出的份额也有所下降。而在最近,美国国会的一些议员有一种危险的意图——追求将导致财政部对其法定债务违约的战略,这影响了全球对美元特权地位的信心。
此外,一些新兴市场货币正在首次进入国际货币俱乐部。事实上,一些分析师指出,到这个十年结束时,人民币可能挑战美元作为领先国际货币的地位。
但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并没有一路下降。有趣的是,公众最担心这一问题的时期往往并不是美元在国际交易中的份额下降的时期。
以作为各央行储备货币的国际使用以及作为外汇市场载体的标准看,美元坠落速度最快的阶段是1978—1991年和2001—2010年。在这两个时期之间,即1992—2000年,美元的衰落之势出现了显而易见的反转,尽管在这个十年中间美元衰落论甚嚣尘上。1992年,在各国央行所持有的外汇储备中,大概只有46%是美元,但在2000年这一比例上升到约70%。
接着,长期衰落之势恢复。根据一项估算,美元在央行外汇储备中所占比重从2001年的约70%下降到2010年的60%略多。在同一时期,美元占外汇市场的比重也有所下降:2001年,以美元为一方的交易占外汇交易的90%,到2010年,这一比例为85%。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最新数字表明,出乎意料,美元的长期衰落之势再一次停了下来。根据IMF的数据,美元占外汇储备的比重在2010年停止下降,此后一直保持稳定。2013年(到目前为止)还略有上升。类似地,国际清算银行(BIS)在其最新一期三年调查中指出美元占世界外汇交易的比重从2010年的85%提高到2013年的87%。
考虑到美国财政政策功能失调的状况,美元的恢复力令人吃惊。也许我们本不应该吃惊。毕竟,当美国次贷市场引发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全球投资者的反应是逃向美国,而不是从美国出逃。他们显然仍把美国国债视为安全港,把美元视为顶级国际货币,特别是在没有出色替代品的情况下。
特别地,欧元有其自身的一目了然的问题。事实上,在最新的统计数字中,欧元在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均下降了几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IMF数据表明,从央行储备货币角度讲,受到热捧的人民币还拍不到前七名。而根据BIS的数据,尽管人民币终于进入了外汇市场前十名,但只占全部交易的2.2%,还不如墨西哥比索的2.5%。尽管中国政府最近出台了一些措施,但人民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要想解释最近的美元地位趋稳之势,可以把注意力放在过去三年与1992—2000年衰落之势暂时扭转期间的相似之处:美国预算赤字大幅改善。到20世纪90年代末,80年代创纪录的赤字变为创纪录的盈余;如今,联邦赤字也不到2010年水平的一半。
也许这一财政现象是一种巧合。毕竟,对两组历史数据点做过多解读是十分愚蠢的。更加愚蠢的是相信正如美国政客在过去四十年都破坏美元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在今后几十年也无法做到。
美元永远是第一,这决非宇宙真理。十九世纪拥有顶级地位的是英镑,但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就被美元超越。美元也有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的一天,但肯定不是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