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期在访问韩国时表示,中韩两国将争取在今年年底前达成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如果中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确实能在年底前谈出结果,无疑将是东北亚长期陷入僵局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一大突破。作为拥有世界第二(中国)、第三(日本)和第14大经济体(韩国)的东北亚地区,虽然在世界经济版图中的地位节节上升,但这三大经济体之间却因政治、经济、领土、历史等因素无法在彼此间达成自由贸易协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东亚与北美和欧洲两大经济中心相抗衡的竞争力。与成熟的欧盟共同市场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相比,东北亚三国不仅没有类似的自由贸易制度,反而经济上的融合过程不时受到各种政治因素的干扰。
经济上不断崛起的中国目前有意打破这种僵局,希望率先与韩国在自贸区问题上取得进展。不仅如此,中国还希望尽力推动东盟(亚细安)10国发起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谈判,这一自贸协定不仅包括中、日、韩和东南亚各国,而且还涵盖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等邻近亚太经济体。中国对本区域自贸谈判的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而这种努力和当前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有很大关系。美国重返亚太不仅着眼于安全和外交,更是经济上的重心转移。在美国力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中国目前没有参与其中)的同时,中国明显加快了和周边经济体自贸谈判的步伐。
中美东亚竞争由安全转向经济
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快速上升以及美国提出的重返亚太战略,中美两国在东亚事务中的竞争态势日趋明显。2009年以后的几年时间里,两国间的紧张状况主要集中在安全和外交领域,这与南中国海、钓鱼岛问题的不断升温、中国军力提高(尤其是海军)以及美国加强太平洋地区的军事资源分配有很大关系。直到现在中国的主流意见仍认为,中国与日本、菲律宾、越南等邻国的领土纠纷升级和美国对这些国家的暗中支持密不可分。由于中美这两大国间的竞争关系是全方位的,很快经济和贸易领域就成为双方争夺的另一重要领域。在安全问题没有明显降温的情况下,两大国对各自偏爱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谈判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双方所热衷推动的自贸谈判(对美国而言是TPP,对中国而言是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和RCEP谈判)目前都没有把对方包括进去。
从时间点上来看,东亚地区内的各种自由贸易谈判可谓是接踵而至。美国正式提出扩大TPP计划是在2009年11月,而RCEP是在两年后的东盟峰会上正式提出,中日韩三国自由贸易谈判也在中日政治气氛并不融洽的2012年底正式启动。除此之外,针对美国经济上重返亚洲的策略,中国近期还雄心勃勃地提出了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经济外交新计划,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热衷程度前所未有。美国在经济上的重返亚太战略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对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参与和领导,如果没有美国这条“鲶鱼”的搅动,本来非常缓慢的区域经济整合步伐很可能不会迅速进入提速状态。
以中日韩自贸谈判为例,虽然三国在经济上都有加快整合的客观需求,但政治上的互不信任和历史、领土等问题长期阻碍了东北亚自贸区的谈判。2012年是中日关系恶化、朝鲜半岛局势紧张的一年,本来在这样的形势下并不具备开启三国自贸区谈判的政治气候,然而,TPP的进展客观上激励了三国、尤其是中国的决策者下定决心,开启前景不明的自贸谈判。由于日本和中、韩两国在历史和领土上的问题严重干扰了三方的经济谈判,中韩两国决定率先在双边谈判中取得突破。如果中韩确实能在年底达成自贸协议,日本将在中日韩三国经济互动中陷入被动,韩国一些和日本有竞争关系的电子、汽车等产业将在中国有更大优势。然而,这种情况也可能刺激日本在和美国的TPP谈判中采取更为合作和妥协的姿态,从而促成TPP取得进展。
中美竞争本质是经济竞争
世界各主要大国之间的竞技日益转向经济领域,对国际贸易、投资和金融事务主导权的争夺将在超级大国和潜在超级大国之间愈演愈烈,全球性的自由贸易协定越来越被大国主导的区域性经济一体化协定所肢解或削弱,这也是世界贸易组织(WTO)多哈回合谈判屡屡不能取得进展的重要原因。在美国经济具有全球领导力的时代,国际性经济谈判能够实现从关贸总协定(GATT)向世界贸易组织的过渡。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以德国为核心的欧盟以及其他新兴市场等对美国的全球经济主导权提出了挑战,世界范围的自由贸易和经济体系呈现碎片化的趋势。在美国重返亚太的同时,崛起中的中国也以牙还牙,在国际金融领域发起了主动进攻,不仅提出了建设“金砖国家”银行的设想,最近更要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直接挑战美国主导的世界银行体系和日本主导的亚洲开发银行。
此外,在国际贸易和金融领域的美元霸权也日益受到亚洲、欧洲等主要经济体不断增加的货币互换协议的威胁,中国目前正不断扩大和亚洲主要贸易伙伴的本国货币互换规模,以此减少贸易结算中对美元的依赖。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亚洲和欧洲多地均表达了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愿望,但目前尚无美国城市有此打算。可以预见,中美两国在国际经济事务主导权上的争夺很可能会从亚太地区扩展向全球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