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7月5日、6日,首届“全球城市公共政策与治理创新”国际论坛在上海财经大学举行。讨论全球城市,首先需要有全球视野。在这次论坛上,《城市的胜利》作者、哈佛大学教授爱德华·格莱泽(Edward Glaeser)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环境研究院与公共政策系教授马修·卡恩(Matthew E.Kahn) 分别做了主题发言。前者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城市发展的各方面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后者则从环境的角度来看城市发展。
透露一个小细节,爱德华·格莱泽与马修·卡恩都毕业于芝加哥大学,且两人是同班同学。如今,他们各自都成为了美国研究城市发展的顶尖学者。这期,我们除了刊发他们的主题发言内容,同时呈现这次会议的政府高层沙龙讨论内容希望能为中国城市发展带来一些新的思路。破坏。
谈到上海从全球学习,世界也应该从上海学习,这种学习是双向的。上海是一个非常美妙的城市,有非常大的潜力。
环顾全球,现在城市化进入了非常精彩的时期。其中有一个原因,城市并不仅仅是高水准收入而已,城市同时也能够提供健康,在城市中,人均预期寿命更长,也有文化的创新、自由。生活的满意度在城市中也非常高。在富国,城市和乡村没有很大的幸福度差异。但如果这个国家非常穷,城市里的幸福度要远远高于乡村里的幸福度。因为如果人口密度高,在城市中有聚集效应,聚集效应可以带来更多收入。像纽约、波士顿等,西部人口向东部移动,人口聚集起来就带来了更高的收入效应。这样的情况在欧洲也类似。还有房产价格,过去美国也经历了房地产海啸,有时房地产价格非常高,就会有这样的海啸,价格一下子就降低了。在过去六十年,人口密度高的地方整个房产价格上升非常快,这反映人们愿意付高价住在高密度的核心的城市区域。
美国城市的兴衰规律
城市成功也是一个谬论,我们有信息技术就可以住在偏僻的地方,比如住在森林或者是农村,我们可以使用电话或者其他的通讯工具,但大家还是愿意住在城市。二十年前有些专家预测,城市中因为有了这样的技术,人们不愿意面对面沟通了。他们的预测是错的,为什么全球化的通信技术没有让城市变得过时了呢?
在我孩提时代时,人们感觉纽约的辉煌时代过去了,福特总统拒绝拯救纽约城市,因为纽约市当时已经借了很多钱,整个城市破产了,很多工作机会都没有了。还有其他的问题,比如社会压力、犯罪率也非常高,那个时候不仅仅是福特不愿意拯救纽约,还有杰尼卡特也在纽约进行了视察参观,他们看到了纽约长出了杂草,过去是高楼大厦,人们说也许会把这种自由女神像放在这片废墟中。为什么纽约的远景那么暗淡呢?有很多过去一度辉煌的美国城市在1960年代消失了。
很多过去的城市主要是沿着水道发展,比如波士顿等都靠近密西西比河。在这种情况下,水路交通情况非常重要。芝加哥就是一个交通枢纽,连到纽约、新奥尔良。所有这些工业城市都是沿着水道还有基础设施建立起来。美国的玉米种植非常有优势,那时运输不太方便,人们需要把玉米运到外面。当时宾夕法尼亚想了这样的办法,把玉米运到另外的地方,通过玉米来养牲畜,当地的畜牧业发展起来了。芝加哥后来就发展了这样的畜牧业。可以看到城市主要是这样降低交通成本,同时提高规模经济。
还有一个对于城市来说非常重要,城市中有时候会有天才的想法,有些人如果有了一个想法,他会和其他人互相交流,这样就使得所有的好点子都能够发扬光大,比如说柏拉图、苏格拉底在文化复兴时有这样的思想交流。在芝加哥有很多高楼大厦,在上海也有这样的高楼大厦,这些高楼大厦都是这样的发明和创造。这些大楼都是不同行业不同专业的技术人员的技术结晶。城市本身是一个创造的专家。
美国早期很多城市都是沿河(包括湖)而建,都需要低廉的水道运输,因为陆路运输成本高不可攀。再看看底特律,因为向芝加哥和其他城市学习,逐渐兴盛起来了。18世纪时亨利·福特最有名的地方就是最先启动了大规模汽车生产时代。当时福特最大的想法和点子,在于邻近红河边建立大规模的汽车生产线,利用了这样大规模的生产,同时又减少了运输的成本,使得汽车业兴旺发达。不但引领了这个行业,而且也被后来的城市所效仿。小企业和聪明人结合再和外部世界沟通起来,城市化就起来了。一个企业的兴旺发达与城市生活和城市化有异曲同工之妙。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一直按照这样的模式来发展。今天的中国我相信也是按照这样的方式来发展,但这对于高的密集的生活其实是不好的。
美国最早的城市都是沿河而建的,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不再受河的制约,而是依照温度的变化、平均人口的流动情况。美国人越来越向阳光地带或者是温度高的地方迁移,在气候温和的地区建立了大量的房屋,也催生了人工地带或者是温暖地带的城市化。
我们逐渐摆脱了河流制约,有了很好的交通,美国高速公路也催生了城市化的过程。随着汽车的普及和高速公路的建设,人们从大城市迁移到卫星城市或者郊区居住。美国人逐渐迁徙到气候温暖的地方,洛杉矶增长92%,其他的城市都出现了负数,很多就是气候寒冷的地区。
底特律在1967年经历了一场大骚乱(见附图),城市衰落,当时的市长想通过人为方式重塑底特律的辉煌,但这样的做法是失败的,大家看到空旷的街道、空旷的建筑物。许多人搬离了底特律而选择居住卫星城市。现在的人口不及鼎盛时期一半。这些空旷街道已经没有用处,还有轻轨,因为没有人喜欢居住在这样的城市。
我们希望中国在这方面也学到一些教训。底特律是通用汽车的总部。在互联网鼎盛前,这些城市都是非常有活力的,或者是经济中心,但随着时间推移,他们逐渐衰落,现在人们更多去了纽约。
纽约为什么会成功
纽约最开始不是靠金融业起家。当时纽约市长是布隆伯格,他在任的时候,把整个市政厅的围墙打掉,使人们更好进行信息的沟通和信息的流动,这就是城市管理的方式转变,这个做法极大提高了纽约市运行的效率。布隆伯格这样的方式也可以提升到更高的层次,比如他可以把金融业和其他实体行业结合起来,打破不同行业间的鸿沟和藩篱,所有的新技术都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大家都是新技术的受益者。布隆伯格在华尔街工作过,他了解底特律、芝加哥和其他城市的兴衰历史,他真正知道如何重振纽约这座城市。
在过去,大家都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办公桌前都有隔离的。什么东西是最开放的呢?就是股票交易所,大家互相喊票,因为这个行业需要知识,知识比空间更重要。全球化和技术带来的创新给了我们很多的价值,但你要使用,这个价值才能有用。城市的运营也是这样,新的技术和全球化需要我们互相坦诚地、面对面地交流。世界各地的大企业都需要交流,包括雅虎和谷歌,他们都打造了自己的平台,这样大家能够互相学习互相沟通。为什么硅谷会成功?因为在麻省理工学院,很多精英去了那里创业,共同分享知识。
2000年的人口增长情况显示,西雅图一半以上的居民都有本科以上的学位。这些知识的确改变了西部城市,这是人力资源作用的显现。每个城市、每个国家想要发达,一定不能忽视城市居民的素质和技术。有些技术使城市变得更美好,更宜居。城市就是分享的大平台。现在的技术就是推动这种分享甚至包括私家车的分享,通过这种分享使得城市变得更利于生活。城市关键就是智慧的分享。
给城市的几点建议
在50年前,把纽约和匹兹堡进行比较,纽约比匹兹堡的韧性更大,这反映在纽约的历史上。过去,纽约有纺织业生意,匹兹堡有钢铁工业(壁垒非常高),后来纽约的企业家做其他的东西,有很多的创新行业。企业家精神非常重要,上海也有很多这样的企业家精神,这是令人非常惊喜的。有时候,这种创业家精神对于城市的成功至关重要。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小公司对于就业的贡献要比大公司更大,小公司其实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了经济发展。
波士顿有很多优惠的政策,能够吸引和培训聪明的人来帮助他们创业。但有的地方并不能发挥这样的作用,关键是要有很好的扶持政策。
在孟买,当地的政府未能够很好提供干净的水源,干净的环境和城市功能。这就提醒我们,有些城市需要努力变得宜居。我们认为公共部门和政府部门应该创造这样的条件,环境让大家互相交流思想,互相学习。
我们必须要想出新的方法来更好地面对高密度城市,发挥城市的优势而控制它的劣势。提供清洁的水源可能是更好的切入点。在过去,纽约的水不干净,人的寿命比较短,现在引入了干净的水源,纽约人均寿命更长。纽约整个交通事故率也降低了,自杀率也降低了。在20世纪,美国很多城市因为联邦政府提供这样的支持,他们的水源更加干净。需要更多的经费、政府的支持来帮助城市创造更好的环境。
关于交通拥堵,我们有很好的政策让中国的交通免受拥堵。我们现在要采取这样的行动,从不允许50%的人驾驶汽车开始来进行干预。不管你建造多少高速公路,交通拥堵总是存在。新加坡,特别对于市中心、交通拥堵的地方,有电子计费系统要求你付费,只有这样才能改善交通拥堵情况。我们必须采取措施,不能像美国等待三十年才进行这样的做法,要有交通拥堵费用的政策。这不仅仅是解决了交通运输的情况,同时也改善了生产率。
还有更好的消费场所,在消费场所分享共同的设施和公开的空间。城市能提供很好的生活娱乐环境,我们需要更多的设施来帮助人们。在纽约,在很多地方,因为房价上升更多的房子建立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难再建这样的房产,很难有人能够再买得起这样的房子,后来有经济学家主张对旧的房子要保存,还有廉租房能够解决这样的挑战。邻避主义也是现在的主张,他们不希望垃圾场建在后院。还有现代主义,他们主张建造高楼大厦或者是纪念碑式的建筑,他们建立了纪念碑,并不想住到纪念碑来。中国还有上海,需要谨慎审视一下,我们既不要邻避主义,也不要纪念碑主义,我们需要建造大家能够进去住,能够享受的设施。
接下来我想说说环保方面。人是破坏的一种生物,如果我们要保护自然,最好就是离开自然。其实城市就是这样,城市人口远离自然,其实就是保护自然。可以看到城市地区的碳排放比较低。因为在城市中,整个面积比较小,空调和能耗比较低,如果是在市中心,整个碳排放的足迹比较低。但如果到郊区,碳足迹的排放比较大。我们要鼓励人们住在城市中,人们的密度就比较高,碳排放就可以降低。我们要确保城市密度要往上进行发展,而不要向外进行蔓延,否则碳排放就会增加。气候变化也是非常大的挑战。人类在整个的气候变化上的作为都不令人乐观。
在过去二十五年,很多城市发生了大变化,人们做了很大的贡献、很大的创新。我们可以看到,人们通过和他们的同事、他们的朋友、他们的兄长互相进行交流,使城市变得美好。
标题为编者所加,原标题为《城市的胜利》。本文根据作者在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首届“全球城市公共政策与治理创新”国际研讨会发言内容整理编辑而成。经主办方授权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