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富不平等程度已经很高,大量的财富集中在极少数人的手中。将家庭财产的多少排序排名在顶端25%的家庭拥有全国79%的财产,排在顶端10%的家庭拥有全国62%的财产,排名在顶端5%的家庭拥有全国一半以上的财产,排名在顶端1%的精英阶层拥有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财产。然而,排名在25%以下的家庭财产总量仅占全国财产总量的1.2%,排名在50%以下的家庭的财产总量仅占全国财产总量的7.3%。可见中国的财产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
从财产数量看,2012年全国家庭净财产均值为43.9万元,其中,全国有25%的家庭其财产小于6.3万元,75%的家庭小于34.7万元,顶端10%的家庭其财产高于73.6万元,顶端5%的家庭高于117.6万元,而最高1%的家庭则在324.5万元以上。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2年全国家庭户数量42954万户和全国2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10.42亿,报告估计2012年我国20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财产是18.1万元,全国总财产存量为188.4兆元。
大量研究表明,财产分布比收入分布更不平等。在美国,财产所反映出的种族差距比收入大得多。2011年,美国民众聚集在纽约华尔街游行,他们打着“我们是99%”的口号,要求跟1%的精英阶层对话,这是美国财富不平等矛盾大规模爆发的一次突出体现。报告分析,在中国,虽然如此激烈的矛盾还尚未出现,但一些研究表明,中国的财富不平等问题已经凸显,财富两级分化格局相当严重,财富不平等程度在迅速加深。
但是,中国与美国的财产不平等也有好一些不同特点。中国与美国顶端的财产分布比较接近,都是1%的家庭占据了本国三分之一以上的财产,但中美财产的不平等程度却相差较大,美国的基尼系数长期稳定在0.8以上,中国目前在0.73左右。报告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在99%以下家庭的财产分布中,中国比美国平等得多。比如,美国60%—100%的家庭拥有高达95%以上的财产,而在中国这一比例是88.4%;美国底端40%的家庭所拥有的财产不到总量的1%,甚至还出现负数,而中国则为4.2%。从总体上看,去掉顶端极富人群后,中国的财产分布比美国更为平等。
房产在不平等中的地位
在我国家庭财产的构成中,房产占绝对主导地位。房产在全国家庭平均财产中占了74.7%。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房产在家庭财产中所占的比例严重偏高,比如澳大利亚2002年房产所占比例为54.2%,意大利2000年房产所占比例为37.7%,美国2002年房产所占比例为52%。
因此,房产成为财产不平等的主要贡献者,房产比例严重偏高是结构畸形的表现,潜伏着许多结构性问题,不利于财产的健康增长。
房产之所以成为不平等的主要贡献者,与改革历程相关。住房私有化是中国家庭财富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1988年中国住房制度开始改革,公共福利房逐渐私有化,家庭能够以非常低的价格从单位购入公有住房,到2000年,城市的住房拥有率达到80%以上,远远高于市场经济国家50%—60%的住房拥有率。同时,近年来,伴随着城市房价的快速上涨,房产在总财产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中国家庭财产中平均有70%以上是房产,在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的比例更高,在80%以上。很多普通工薪家庭从福利分房中获益,福利分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产阶级的财富不平等。
另一方面,在中国除了顶端极富人群外,普通的工薪阶层财产分配相对平等。随着中国未来市场化的深入,由过去公有住房制度带来的财产分布的相对平等会大大减弱。收入不平等很可能会停止,但财富不平等还会进一步加深。
区域差异在财产不平等中的作用甚至高于在收入不平等中的作用,城乡差异对财产不平等的贡献率在10%以上,省际差异对不平等的贡献达到22%。城镇的财产存量远远高于农村,同时,城镇的财产不平等程度也高于农村。
是否在体制内工作也与财产紧密相关,据报告统计,有没有家庭成员在体制内工作,其财产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有成员在体制内工作的家庭在财产上有较大的优势,在体制内、体制外工作的家庭其平均净财产分别为67.4万元、37.2万元,前者比后者高出81%。
家庭平均净财产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明显增加,家庭成员都未上过学的家庭净财产平均为11.8万元,小学增加到15.7万元,大学最高,达到61.9万元,是小学的5倍多。
本文摘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2014年7月发布的《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