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对话4名印度学者:印度不会在中日间选边,而应促中日和谐

1.中印对彼此有何期待和需求?

斯瓦兰•辛格:中国和印度都希望习主席此次访印能够促使两国领导人之间产生化学反应,从而建立非常好的私交。至于需求方面的话,我相信两国领导人会把关注点放在经济领域的合作上。双方具备极强的经济互补性。

当然,我也相信两国领导人会在地区以及全球挑战上努力达成共识。比如, 驻阿富汗国际维和部队撤离后如何管控阿富汗地区局势?全球气候谈判又该如何进行?在这些问题上,习近平和莫迪将会努力理解彼此的立场和诉求。

除了这些之外,双方也会讨论一些挑动中印敏感神经的话题。比如边界问题、特定签证问题等。

坎蒂•普拉萨德•巴杰帕伊:在今年7月举行的巴西金砖峰会上,习近平和莫迪已经有过一些很好的交流和互动。经济合作应该是彼此最大的需求。印度希望吸引中国的投资从而改善印中不断扩大的贸易逆差。而中国又刚好希望能对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投资。当然他们肯定也会讨论两国的边界争端问题。除了这些之外,我相信习近平和莫迪还会就南亚以及全球安全问题交换意见和看法。

2.莫迪和曼莫汉•辛格相比,在对华政策上是否有显著不同?

马达夫•纳拉帕特:曼莫汉•辛格的脑海里一直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思维惯式,他坚信美国和欧盟依旧在全球事务中居于主导地位,因此它们所作出的任何决定其他国家都应该遵守。但莫迪没有这种想法。他所作的任何一个决定都只是基于印度利益的考量。

贾甘纳特•潘达:辛格推动了印中关系的制度化,而莫迪则应该进一步提升这种制度化的关系。莫迪本质上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但他同样也是一个务实主义者。莫迪会将中国视为一个好的伙伴与邻居,他也希望中国的领导者能这么想。

3.印度是否应该与中国争夺亚洲的战略影响力?

斯瓦兰•辛格:中印关系不能成为零和游戏,中印的发展将继续伴随着合作、协调、共存、竞争甚至是对抗等特征。但是考虑到中印两国的发展路径,双方更愿意保持一种和平的关系。试想一下,如果中印这两个亚洲巨人发生冲突,那么获益的只能是西方大国。这种获益不仅仅是卖武器给中印这么简单,同时它们还能弱化中印两国所拥有的体系塑造能力。要是这样的话,中印两国也就远离了全球决策中心。

坎蒂•普拉萨德•巴杰帕伊:考虑到中国的经济规模几乎是印度的5倍这一现实情况,印度无法在亚洲与中国竞争。而且,中国的地理优势也是印度所缺乏的,如果你看一下地图的话,你会发现中国几乎与所有的亚洲国家毗邻。总的来说,印度根本不想通过公开的竞争来激怒中国。

贾甘纳特•潘达:中印两国之间的竞争是良性的。当然,莫迪政府也不想与中国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情。要知道,中国不管在亚洲还是在世界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大国。莫迪政府希望能与中国建立合作和稳定的长期伙伴关系。印度需要中国,中国也需要印度

4.中日两国都能为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帮助,那么印度会如何抉择?

斯瓦兰•辛格:印度不会把中印关系和日印关系看作是零和博弈。中国和日本是亚洲的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印度希望与这两个国家保持紧密合作。在2003年以前,中国是日本官方发展援助(ODA)最多的国家,但此后印度成为接受日本官方发展援助最多的国家。无论从什么层面来看,中、日、印这三个国家都必须让彼此间的关系利益最大化而冲突最小化。这三个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以及独一无二的各自优势使得彼此之间互相吸引。只有扩大彼此的相互合作,才能创造一个积极的氛围以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包括领土争端问题。

马达夫•纳拉帕特:中日两国在帮助印度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上有着各自的优势。所以,印度并不会在中国与日本之间作一个“二者取其一”的选择。印度应该促进中日双方的关系变得和谐,而不是恶化它们之间的关系。

5.印度如何看待中国提出来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

斯瓦兰•辛格:中国的丝绸之路计划主要由“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及“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两部分组成。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部分,2013年9月李克强总理访印时就已经在中印联合声明中表达了加强中缅孟印经济走廊合作的意愿。此外,中印两国也已经在亚丁湾进行了打击海盗以及海上恐怖主义的合作,双方还一起进行了海上联合军演。这些事例说明中印两国并不反对扩大彼此间的海洋合作。

坎蒂•普拉萨德•巴杰帕伊:我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看作是一个经济项目。印度对中国的这个倡议其实是有疑问的,但它还是选择了加入。因为印度也担心它会错失这个机会。

不过,要知道印度最大的担忧是来自于中国海军。印度担心中国海军在印度洋的行动太过活跃。当然,我认为中国的海军要想具备可以威胁印度的能力,那至少还需要十年。而且即使到了那个时候,中国海军也不大可能威胁到印度,毕竟中国的港口离印度还是太远了点。

贾甘纳特•潘达:中国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肯定会对印度产生影响。如果北京的领导人能更加清晰地诠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及其优势,那么其他国家也会乐意加入进来。

6.印度是一个地区性大国还是一个全球性大国?

斯瓦兰•辛格:在我看来,“地区性大国”和“全球性大国”的概念其实是充满争议的。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就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从单极世界到多极世界的转变。我们不能再从地理的概念上去理解“区域”的概念,中印两个国家之间的利益以及合作是超越边界的。我认为,将印度描述为在国际地位和全球决策中迅速崛起的新兴力量比较恰当。

坎蒂•普拉萨德•巴杰帕伊:印度现在仍然是一个地区性大国。如果印度想成为一个全球性大国,那么它就必须具备将他的影响力扩展到其他地区的能力,显然目前印度并不具备这种能力。

而且,一个全球性大国它的经济以及科技实力,包括它的军事实力都应该是数一数二的,印度显然在经济和科技实力上还没有达到这样的水平。

马达夫•纳拉帕特:我的答案很简单,印度和美国、中国一样,是一个世界性大国。

贾甘纳特•潘达:印度目前还是一个地区性大国,但它想成为一个全球性大国。在接下来几年,莫迪的领导将会是印度能否成为大国的关键。

7.西方有观点认为,中国有遏制印度的企图。你觉得呢?

斯瓦兰•辛格:遏制思维在冷战结束后就已经消亡了,而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依赖和联系的世界里。必须承认,中国前所未有的增长直接影响到了印度的国家利益,但是就此认为中国会遏制印度,那么这要么是高估了印度对中国的重要性,要么就是低估了中国在国际关系中运用策略去实现其国家利益的能力。况且,中国和印度实在是太大了,怎么可能遏制的了?中国如果真的要遏制印度,那么中国所要冒的风险就会很大。

坎蒂•普拉萨德•巴杰帕伊:我想要说明的是,印度崛起的命运终究是掌握在印度人自己的手里。如果印度的经济发展能够继续前进并解决好发展问题,那么我相信没有哪个国家可以阻止印度的崛起。

马达夫•纳拉帕特:事实上,中印两国都不可能成功包围对方,合作才是两国最好的选择。

贾甘纳特•潘达:现在是21世纪的国家间政治,所谓的“遏制政策”并不会奏效,中国也不可能成功地遏制印度。印中两国的崛起分享着足够多的机遇。在世界政治中,印度的崛起和中国的崛起可以同时进行。

8.如何解决中印边界问题?

斯瓦兰•辛格:对印度来说,相比于印巴领土争端,中印之间的领土争端要显得平静的多。基于政治、地理以及历史等各种因素,我们可能不会快速地找到一个解决方案。不过我相信中印两国会继续就这一问题进行谈判和磋商,在接下去的10年里,中印两国领导人可能会找到一些好的解决办法。

我个人的另一种期待是,在未来中印双方会慢慢地放下对所谓领土主权的固守,而是用一种发展的政治眼光来解决这个问题。

坎蒂•普拉萨德•巴杰帕伊:中印两国政府在2005年签订了《关于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而这也会成为解决双方边界争端的基本原则。还有就是,应该加快中印双方之间的谈判和磋商工作进程。而且,中国也应该给出其在领土争议地区明确的实际控制范围线。

此外,我们还需要继续维持边界上的和平。在这方面,双方已经有了一些信任措施,这些信任措施应该得到严格地执行。最后,两国的高层领导应该要持续地举行会晤,两国人民之间的人文交流也应该通过教育、旅游等方式有所加强。

马达夫•纳拉帕特:周恩来总理所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应该成为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基础。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印度  印度词条  中日  中日词条  学者  学者词条  对话  对话词条  和谐  和谐词条  
智库

 逆全球化和国际安全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开始讨论逆全球化对国际安全的可能影响。这个重要问题主要有两方面。第一,如果西方主导的全球化出现逆转,这种逆转对西方所建立起来的全球安全秩序...(展开)

智库

 加快探索地方高校转型发展道路

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以后,教育部启动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和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落实工作。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整个“十二五”期间教育改革发展的...(展开)

智库

 国际资本“双向”流动形成原因

从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后,国际资本从发达国家不断流出,主要从美国流向欧洲、拉美、亚洲等地区,尤其是流向了新兴经济体国家。然而,2010年欧洲债务危机发生后...(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