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数字时代的大学:拆掉常春藤的围墙 作者:[美]威廉·G·鲍恩 译者:欧阳淑铭 石雨晴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6月
《数字时代的大学:拆掉常春藤的围墙》一书,是普林斯顿大学名誉校长威廉·G·鲍恩针对美国大学教育面临的资源、成本、效能等多重困境,对数字时代的教育转型进行的深度探析之作。威廉·G·鲍恩认为,尽管开展线上教学并不是包治美国教育病症的万能良药,但随着线上教育应用的不断拓展,将成为降低教育成本、扩大高等教育覆盖人群,甚至是对世界进行文化输出的有益工具。
威廉·G·鲍恩希望一方面通过高校间技术、资源、平台的联盟,促成网络教育成本的下降;另一方面希望借技术之利,实现教育的多元化,覆盖更广阔的人群,以此解决高校生产率低下的问题。他直言美国精英学府“生产率”低下,作为分母的成本例年有增无减原因有二:一是高等学府的虚荣心,购置的永远是高精尖的一流设备;二是高等教育作为劳动密集型智慧产业,薪资的增长速度通常会超越其他行业。
对于大学而言,近政府则教育经费相对充足,但却以失去大学的独立灵魂为代价;近市场有经济自由却将失去学术气质。在现实语境下,以经济效益为驱动,美国高校更有动力去探索提高教学生产率、向云环境迁移的路径。
该书从第二部分开始,对线上教育利弊得失展开了深层探讨,威廉·G·鲍恩与几位教育领域专家、学者的对话,不失为一场关于在线教育的巅峰论剑,在思想碰撞之中,渐渐从“在线教育提升高校生产率”的经济考量中回归到了教育本身。线上教育正在引发教育领域的深层变革。从技术层面全球化远程教育已具备良好基础,从社会发展趋势看,数字教育也将势不可挡,但现实层面,教育体制问题、人的思维意识问题,以及入学资质、教学内容方法、学习成果认证等诸多问题,仍待进一步理顺,要想拆掉“常春藤”的围墙,为在线教育注入灵魂,还有很多待处理的软事项。
在教学方法上,那种单纯地将课堂教学视频文件上传网络的方法并不能称之为线上教育,长此以往,也将失去线上教育的吸引力和生命力。线上教育因缺少了现场感、师生无法即时互动,便要辅之以新鲜的教学元素以增加生动感,使通过电子屏幕接受教育不至沦落为苦行僧式的生活,这对教师的授课能力带来极大的挑战。
在教学互动方面,威廉·G·鲍恩希望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电脑系统更加聪明,针对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依靠算法给出不同的回应,笔者以为这更适合中小学教育,而不适合需要更多质疑、挑战精神,走在时代前列的高等教育。
在学员互动方面,书中寄望通过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的互动交流,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摒除偏见,从更广阔的视角去理解世界。
在线教育并不能取代传统课堂教育,二者需要适当交叉融合形成优势互补,大学校园整体氛围对一个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书中所言“必须强调‘智慧的碰撞’所能产生的巨大价值,必须保留杰出高校对思想自由的坚定承诺,应该如重视知识一般重视价值”,在线教育将令从前稀缺的教育资源变得前所未有的丰富,在线教育可以敞开怀抱接纳更多向学的学子,却不应沦为批量制造高校毕业证书、创造高校经济效益的天堂乐土,失去了教育对人的精神塑造、失去了对教育终极意义的追求,所谓的高等教育也将无异于一场经济交易。
从“单一到多元、从封闭到开放,从批量生产到个性定制”有教无类的教育可持续工程,对促进教育资源的均等化、机会均等化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不论是“西学东渐”还是“东学西渐”,数字化时代的大学教育将促进的是全球知识的融通。在未来,人们可以像选择音乐、书籍一样去选择丰富多样的在线课程,超越时间、空间限制的在线教育,还将产生更多美好的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