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的两大平衡术

最近,中国的经济政策一直处于犹豫不决之中。一方面国务院一再重申要保证经济稳定增长,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越来越大。一方面政府要求严格遏制房地产投资投机及“去房地产化”,并弱化经济增长对房地产依赖性,另一方面又默许地方政府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全面放松,由此可能中止正在进行的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性调整。

面对这样的窘境,尽管最近公布的《央行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没有针对这种局势给出未来一段时期央行货币政策的前瞻性指引,但从央行报告中给出的两个基点来看(即货币政策调控与深化改革紧密结合起来;以金融改革与创新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当前中国央行货币政策更主要的是要保持两个方面的平衡。

首先,面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只要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整,那么中国经济要摆脱下行的通道可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为,前十几年以“房地产化”为主导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快速增长,已经到了不可持续,必须调整的时刻。而“房地产化”经济的周期性调整一旦开始,那么以“房地产化”为主要内容的GDP,其增长下行是一种必然趋势。可以说,这种“房地产化”经济周期性调整时间越长,中国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就会越大,只要调整没有结束,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就不会减弱。

这就要求中国央行货币政策既要保证经济稳定增长,减弱经济增长对房地产的依赖性,又得促进当前的经济改革及产业结构调整。可以说,近期央行定向型宽松的货币政策,比如定向降准,就是央行货币政策改革的一种方式,其目的就是要让资金来扶持弱势产业及中小企业,让资金流向实体经济,调整信贷结构与产业结构。还有,最近央行以抵押补充贷款(PSL)的方式直接贷款1万亿元人民币给国家开发银行,再由国开行贷给各地政府投入棚户区改造,也是一种货币政策工具的改革。

也就是说,如果面临着经济增长之压力,央行货币政策只是采取一般性宽松的货币政策,或只是降准降息,那么中国经济又会走向以往靠信贷过度扩张来拉动投资及房地产的老路,从而使得经济增长维稳将成为改革的最大绊脚石。而近期央行推出的定向型货币政策就是要达到经济增长维稳与改革的平衡。因为,不改革所面临的困难会更多。所以,定向型的货币政策工具短期内会成为一种常态。

不过,货币政策是一种总量性工具,而定向型货币政策是具体的、部分的和个别的。如果这种货币政策成为常态,既可能导致数据所显示信息的失真,减弱市场对资金流向的决定作用,也可能成为一种利益输送工具。估计央行货币政策会在这种试错过程中再改革调整。也就是说,当前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就是要现实保增长与促改革之间的平衡。

其次,近期中国央行货币政策促使国内经济“去房地产化”及房地产现实“软着陆”的平衡。可以说,当前中国经济与金融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与经济“房地产化”有关。比如说,无论是中小企业融资难与贵的问题,还是金融结构扭曲及金融风险过高等问题,无不是与中国经济的“房地产化”有关。因为,“房地产化”经济不仅导致国内各种资源都涌入房地产市场,尤其是金融资源如此。在这种情况下,大量金融资源涌入房地产市场不仅推高了房价,也推高了金融市场的融资成本,增加了中国金融体系的风险。而国内影子银行盛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泛滥等都与经济的“房地产化”有关。所以,“去房地产化”或去杠杆化也是今年中国央行货币政策主要任务。

但是,“去房地产化”或房地产的周期性调整,同样也是房地产“去泡沫化”过程。在这过程中,先是会引发银行信贷之风险。从最近中国各上市银行所公布的业绩报告来看,虽然银行的赢利增长多都符合市场预期,但是各银行不良贷款急剧增加。也就是说,房价刚开始下跌,银行的房地产信贷风险就已暴露出来。如果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出现深度调整,那么不仅银行的不良贷款更会急剧增加,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更是会暴露。在这种情况下,是否会引发中国的金融体系区域性风险或系统性风险,这也是央行货币政策要面对的问题。

所以,对地方政府全面放松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甚至于强制性要求银行放松信贷,中国央行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而是采取默认的方式,以此来达到央行货币政策在“去房地产化”与房地产市场调整“软着陆”的平衡。

可见,当前中国央行货币政策主要是要现实两个平衡,而采取全面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应该是小概率事件。中国央行货币政策重点仍然会放在定向型宽松,及在房价下跌减弱对银行风险的传导上,预计这些可能成为今后几个月央行货币政策的重点。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的两大平衡术  平衡术  平衡术词条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央行  央行词条  
智库

 自贸区企业如何“走出去”

构筑我国对外投资促进服务体系是试验区制度创新的主要任务之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第二条第二款第四目为此设定了基本框架,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扫除了...(展开)

智库

 靠什么拯救全球化?

如果发生在8年前的全球金融危机尚不能动摇全球化的根基,为什么我们今天会如此担心全球化逆转呢?关键点在于,全球化引起争议的关键不是如何创造财富,而是如何分配财富。...(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