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涉农腐败,诱发因素有哪些

重要发现:

75.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所处的地区普遍存在涉农腐败问题;44.2%的受访者表示,涉农腐败更多发生在乡镇一级干部身上。

当前,涉农腐败问题更多出现在“新农村建设”(57.0%)、“农村扶贫开发”(55.1%)、“财政支农”(45.2%)三个领域。

“侵占、挪用征地补偿款”(62.6%)、“变卖、私吞集体资产”(55.1%)、“套取、截留惠农资金”(53.4%),是涉农腐败的干部主要采取的手段。

当农民的切身利益因干部腐败受到侵害后,多持有“官官相护,举报了也没用”(36.5%)、“举报无门,唯有忍气吞声”(25.9%)、“不敢举报,怕被打击报复”(24.1%)三种心态。

对于涉农腐败的危害,更突出表现在“恶化政治生态”(3.44分)、“阻碍新农村建设”(3.35分)和“引发干群矛盾”(3.28分)三个方面。

调查时间:2015年10月27日-11月9日

调查方式:互联网发布+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电子问卷

样本构成:共回收有效样本3084份。在受访者所处地区上,直辖市占10.8%,省会城市占15.6%,地级市占22.2%,县或县级市占22.1%,乡镇村占29.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重点和难点都在广大农村地区,农村全面小康,亦是中国全面小康之根本基础与前提。这不仅是因为在城乡二元结构的限制下,我国城乡之间长期以来一直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还在于对于中国这样的一个传统的农业和农业人口大国,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始终处于基础地位。也正因此,近年来,中央出台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力度,全面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然而,在国家十分重视解决“三农”问题的同时, “涉农腐败”不时在网上被曝出,从征地拆迁、救灾救济,到危房改造、农村扶贫,等等,有关报道显示,涉农腐败,可能已经渗入到多个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领域。

现实中,为何会发生涉农腐败?其究竟处于何种程度,又对农民及当地经济社会造成了哪些负面影响?如何有效治理涉农腐败……为弄清这些,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围绕涉农腐败系列问题展开了问卷调查。现将主要调查发现呈现如下。

一、超七成受访者认为涉农腐败问题普遍存在,且更多发生在乡镇一级干部身上

涉农腐败究竟处于何种程度?我们设置了如下问题请受访者回答:“据你观察和了解,你所在的地区是否普遍存在涉农腐败现象。”调查显示,对于这一问题,高达40.5%的受访者选择了“非常普遍”,除此之外,还有34.7%的受访者选择了“比较普遍”。相比之下,选择“一般”、“不太普遍”以及“不普遍”的受访者人数,仅占受访者总人数的18.1%、5.2%和1.5%。

而当我们进一步问及受访者“涉农腐败,更多发生在哪一级干部身上”时,首先,44.2%的受访者选择了“乡镇一级”,其比例在所有选项中排在第一位;其次,选择“区县一级”和“村一级”的,在人数和比例上大体相当,分别有28.0%和27.8%的受访者选择了该两个选项。

一方面,作为国家行政体系在乡村基层设立的行政组织,某种程度而言,乡镇政府是整个国家行政体系运行的基础,国家的很多政策和工作方针,也必须通过乡镇一级才能够得到贯彻落实。特别是对于有关的农业政策和制度等,乡镇一级往往是其实际的执行主体。另一方面,涉农腐败问题在乡镇干部身上的发生,也就意味着乡镇行政体系内部的一些干部,并没有正确、规范地行使手中所握有的权力。仅从这几点就有足够的理由推断,因权力异化或失效所导致的基层干部的违纪违规行为,对当地农村经济社会所产生的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

二、新农村建设、农村扶贫开发、财政支农,是涉农腐败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的三个领域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目标后,中央持续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出台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从发展农业生产力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推进新型城镇化到农村扶贫开发,等等政策措施的出台和落实,一方面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另一方面也使得基层干部拥有了更多的对资源和要素的支配权,进而使得基层干部所可能寻租、设租的空间较之前变得更大。

我们将“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农村扶贫开发”“财政支农”“新型城镇化”“改善农业设施”等13个涉农领域或环节分别设置为独立的选项,并问及受访者涉农腐败问题在其中的哪些领域或环节表现得更突出。调查显示,“新农村建设”(57.0%)、“农村扶贫开发”(55.1%)、“财政支农”(45.2%),在所有选项中排在了前三位。与此同时,还分别有37.1%、34.1%、30.8%的受访者选择了“新型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改善农业设施”。其他选项选择比例见图3。

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突出表现在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较为落后、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水平相对低下、农村贫困问题依旧较为严峻三个方面。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百年奋斗目标日趋临近,这三个方面,越来越成为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制约。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扶贫开发、财政支农作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近些年一直被各界寄予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的厚望,也备受各方期待。在这样的一种现实背景下,涉农腐败问题在这三个领域的发生,不仅不利于农村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而且将大大影响到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乃至整个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三、侵占、挪用征地补偿款,是涉农腐败的干部更主要采取的手段

对于涉农腐败的干部,其主要采取的是哪些手段?调查显示,“侵占、挪用征地补偿款”(62.6%)、“变卖、私吞集体资产”(55.1%),为更多受访者所选择。此外,在受访者看来,“套取、截留惠农资金”(53.4%),也是一些涉农腐败的干部惯用的伎俩。相比之下,选择“索取、收受贿赂”的受访者人数,仅占29.0%的比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坚持“老虎”和“苍蝇”一起打,加强了对干部权力寻租等行为的查处力度,这使得干部的作风得到了一定纠正,明目张胆索贿、受贿的现象大为减少,赢得了群众的阵阵掌声。但是应注意的是,中央关于加大支农惠农力度、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等决策和主张的提出,也使得地方干部在支配惠农资金和集体资产,以及推进集体土地流转等方面有了更多所谓的可供“遵循”的政策依据。在这些领域,相对于直接地索贿和受贿,干部更加容易采取比较隐蔽的手法,而对干部在这些领域内的行为的监督,也变得更加困难,以至于其成了当前涉农腐败问题的高发地。

四、切身利益受到侵害的农民,多持有举报无用、举报无门、不敢举报的心态

问及“据你观察和了解,当农民切身利益因干部腐败受到侵害后,多持有什么心态”时,“官官相护,举报了也没用”(36.5%)为更多受访者所选择;其后依次是“举报无门,唯有忍气吞声”(25.9%)和“不敢举报,怕被打击报复”(24.1%)。相比之下,仅有13.5%的受访者表示被侵害利益的农民会积极主动地维护自身权益。这其中,有8.4%的受访者表示利益受到侵害的农民会“上访举报,依法维权”,5.1%的受访者表示这些农民会“尽一切努力,坚决维护自身权益”。

五、涉农腐败的干部,更多抱有“天高皇帝远,贪污腐败没人管”的心理

对于一些基层干部的涉农腐败行为,尽管其近年来广受各界所唾弃,但也有一些学者分析称因基层干部工作苦、收入低,且面临的晋升机会少、晋升空间小,所以基层干部会有涉农腐败的行为,也是有其一定的客观原因的。然而,我们的调查结果并不支持这一观点。当问及“据你观察,涉农腐败的干部,多持有什么心态”时,“天高皇帝远,贪污腐败没人管”(37.1%)为更多受访者所选择;其后依次是“上面有人贪,自己没理由不贪”(19.6%)和“自己势力大,即便贪污,群众也敢怒不敢言”(17.4%)。相比之下,仅分别有16.6%和9.3%的受访者选择了“工作苦、收入低,自己多拿点理所应当”和“晋升无望,不贪心里不平衡”。

一方面,面对干部的贪腐行为,对于多数农民,或因对整个官场生态的失望而选择了不采取行动,或因找不到检举揭发的途径而选择了忍气吞声,又或是因害怕被打击报复而选择了默默承受;另一方面,对基层干部监督和惩处的不到位、不彻底,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干部的机会主义动机,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无疑将助长干部的贪腐欲望乃至贪腐行为。

六、恶化政治生态、阻碍新农村建设,是涉农腐败造成的最严重后果

我们将涉农腐败所可能产生的后果分别设置为独立的选项,并请受访者按照严重程度的由高到低依次进行选择。从各选项的平均得分上看,“恶化政治生态”(3.44分)、“阻碍新农村建设”(3.35分)在众多选项中排在了前两位;其后依次是“引发干群矛盾”(3.28分)、“助长黑恶势力”(2.93分)和“拉低民生水平”(2.33分)。而“扰乱社会秩序”(1.87分)和“破坏资源环境”(0.80分),则在所有选项中排在了最后两位。

现实中,当一些干部有贪腐行为后,为了能够形成“攻守同盟”,往往会想尽一切办法将自己的同事、下属抑或是领导拉下水,以形成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利益团体,进而严重地恶化了当地的政治生态。与此同时,当前的涉农腐败问题,又多表现为对财政资金、集体资产等公共资源的套取和滥用,以及对土地等要素溢价的抢夺。而这些资源和要素对于解决新时期的“三农”问题,进而推进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涉农腐败的发生,势必大大限制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与成效。

七、加大惩处力度、加强监督和审查,是治理涉农腐败问题的关键

问及“治理涉农腐败,当前最需要做的是什么”时,调查显示,“加大惩处力度”(47.34%)、“加强监督和审查”(44.63%)、“拓宽检举和揭发渠道”(37.07%)为更多受访者所选择,在众多选项中分列前三位。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前对基层干部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督和查处力度仍有待提高,而且也印证了为何一些涉农腐败的干部会持有“天高皇帝远,贪污腐败没人管”的心态。与此同时,依据调查结果,在加强监督方面,尤其要通过加大宣传和引导力度,以及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等,来“强化全社会监督”(27.45%)。

除此之外,调查结果还表明,“完善干部的选任机制”(23.16%),因能够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选人用人的不正之风,也是有关部门今后应重点加强的一项工作。而“加强对举报人的保护”(23.16%),因能够提高人们检举揭发干部违法乱纪行为的积极性,故而也有利于减少干部的涉农腐败行为。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涉农腐败,诱发因素有哪些  涉农  涉农词条  诱发  诱发词条  腐败  腐败词条  因素  因素词条  哪些  哪些词条  
智库

 “调权+降准”的全局逻辑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2020年1月1日,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货币篮子的权重调整刚刚落地,新一轮全面降准即告推出。新年伊始,这一“调权+降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