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中东欧将成为中国进入欧洲市场的桥头堡

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正在苏州举行,这是我国首次举办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也是今年我国主场外交的一项重要活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会晤。自2012年中国-中东欧领导人首次会晤以来,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日益成熟,双边合作突飞猛进,未来前景广阔。关于此次会晤的一系列热点话题,人民论坛网采访了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教授、国际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余南平,继续为您带来独家深入解读。

人民论坛网:此次会晤的主题是“新起点 新领域 新愿景”,您认为此次会晤较之前究竟“新”在哪里?都有哪些新意值得我们关注?

余南平:中国中东欧16国的交往在原来的框架基础之上有了一个新的发展,这个新的发展是基于目前全球整体的经济、政治变化格局而产生的。一个方面,从欧洲范围来看,目前是一个后金融危机时代,2010年爆发的债务危机其实到现在还没有完全解决,因此整个欧洲都经历了一个深刻的结构调整;中东欧国家从转型开始到现在已经20多年了,原来中东欧很多国家通过加入欧盟获得了增长的动力,来自欧盟的补贴、支持、项目等都给他们带来了发展,但现在由于欧盟的财力等各方面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制约,因此中东欧国家也亟需寻求来自全球其他区域、领域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东欧国家最重要的问题是他们的基础设施都非常老化,大部分是在50年代甚至更早期建设的,已非常不适应目前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因此它也亟需改善这一状态,但由于财政压力很大而遇到了困境;从中国自身角度来讲,我们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希望开拓中东欧市场,同时以它作为中东欧走廊来进入欧洲市场,也存在一定的机会和基础,所以有一个新起点、新愿景。这个新愿景就是随着“一带一路”的实施,中东欧很有可能成为中国将来进入欧洲市场的一个前沿阵地和桥头堡。

在“16+1合作”框架下,双边处在一个更深度的战略合作发展阶段,我相信这次会晤会带来进一步的深化磨合,包括扩大中国中东欧的投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项目贷款、软贷款,从而使得中国能够增强在这些地区的影响力。中东欧国家本身也非常欢迎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国际力量在本地区进行投资、创造一些商机。

人民论坛网:请您为我们解读一下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的亮点及未来走向。

余南平:中国中东欧的合作机制经过华沙倡议以后已经变得非常制度化了,每年都会组建制度性的圆桌会晤,因此比松散的、双边的、不定期的交往和联系更加规范化。我相信任何一个深度的国际合作都需要有一个制度性的保障。比如从大的角度来讲,我们看到不论是WTO、IMF、东盟、欧盟,都有一个制度性的框架保障。对中国中东欧国家来说,现在这个制度框架已经建立起来了,就是我们通常称的“16+1”框架,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制度化会越来越完善,比如建立常规的秘书处,我们已经设立了中东欧合作基金,这种基金和秘书处的工作形式更能够保障“16+1”框架下的合作项目落地问题。现在很多协议最后的核心就是是否有一个有执行力的组织机构来推进这个框架的实施和执行,未来采取一些有力度的补充措施促使中国-中东欧的交往更加制度化、常规化的平稳运行,这一点非常重要。

人民论坛网:此次李克强总理将与16国领导人着重讨论如何加强互联互通、贸易投资、金融、农业质检、人文等领域合作。会晤后将发表《“16+1合作”中期规划》和《苏州纲要》等成果文件。关于此次会晤的具体“红利”,您有哪些期待?

余南平:这次会晤是在一个新形势下举行的,相信通过17国主要领导人的讨论,会得出一个对各方未来发展走向的中长期规划判断,可以说催生出一个常规化的、有中期愿景的、有执行路线图的方案。这个过程当中,双方合作领域非常广泛,从投资双边贸易到金融再到农业,其实涵盖了中东欧目前亟需突出自己优势的很多方面。比如,有些中东欧国家在农业上很有优势,有些在制造方面很有优势……因此我认为,这个合作框架会针对每个国家的具体国情,很可能分别有项目的落地,而不是统一的项目落地。这些项目的落地再加上目前我们已经建立的中东欧合作基金,中国中东欧之间形成的常态化的、有愿景的、有实施路线图的合作机制将带来巨大红利。

人民论坛网:我们注意到,24日上午结束与爱沙尼亚总理罗伊瓦斯会谈后,李克强当即把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叫到身边,要求迅速与泛波罗的海铁路联盟对接,加快推进波罗的海高铁项目建设。您如何解读总理这一高效的“高铁外交”?

余南平:中国目前在已经成型的高端制造业方面有两张“名片”,即我们通常讲的高铁和核电。总理在每次出访中都非常自豪地推销中国的这两张“名片”。目前整个中东欧的基础设施,从铁路到公路甚至桥梁,跟现在中国的发展水平相比,可能要落后二三十年,在这种情况下,中东欧16国非常欢迎中国的高铁能够走出国门,生根落地。我认为中东欧是个非常好的市场,因为中东欧国家铁路是自成体系的,但同时又是和欧盟主要国家相连的,这有利于中国高铁将来在欧洲市场上跟更先进的如法国高铁、德国铁路能够有一些高水平的竞技。我们的高铁如今在安全性、时速、整体的运营效率等方面都很先进,因此中东欧有望成为中国高铁落地的一个先行地区和展示平台。

人民论坛网:您认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有哪些实质阻碍值得注意,我们应该如何取得突破?

余南平:我们知道中东欧国家虽然基础设施等各方面相对落后,但是,其中有很多国家是欧盟国家,它的建筑标准本身并不是很低,有一些规范要求是欧盟的要求,技术标准和要求反而非常高。举个例子,中海外曾经在波兰成功建设过一条高速公里,由于不熟悉当地的国情以及施工要求等等,后来收到了很多所谓诉讼和赔偿要求,这一事件反映了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更加熟悉当地市场的技术特征和规范特征。也就是说,中国企业在当地进行直接投资或项目投资,要对当地的国情和社情有充分的了解,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中东欧有些国家虽然很小,但是国内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政治势力。中东欧国家的特征是有“中左”和“中右”两个党派轮流或合作来主导国家整体的政治议会,事实上在中东欧国家也存在着一些相对保守甚至极右的情况,有时候对来自中国的投资并不是很了解。所以,在这方面需要加大对中东欧国家的交往和交流,特别是社会文化的交流。从历史角度来讲,这些国家在五六十年代对中国是非常友好的,但是这么多年的变化让彼此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现在双方人员往来也没有中国和西欧国家之间规模那么大,因此,中国除了要在“一带一路”过程中注意项目合作落地和投资落地以外,更重要的是加大人文和社会文化交流,包括学生的互换、文艺团体的来访和演出、艺术的展览等方面。人文与社会文化交流方面如果能够同时配套扩大,“一带一路”才能真正在中东欧生根和落地,结出丰硕的成果。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东欧  中东欧词条  桥头堡  桥头堡词条  欧洲  欧洲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成为  成为词条  
智库

 80后青年转型期正在延长

将个体生命历程置于全球化范围和中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下进行解读——《境遇、态度与社会转型》,李春玲著,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80后是一个独特的中国概念。1979年开始的...(展开)

智库

 阿拉伯世界的选择

2011年阿拉伯觉醒运动开始时的主要目的是推动多元化和民主——这是一项在20世纪阿拉伯世界首次反殖民觉醒运动中被忽略的事业。但经过3年奋斗,这项事业才刚刚起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