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资源衰退与城市转型研究

引言

资源型城市衰退问题是指由于对矿产资源或其他自然资源过度开发而导致的资源枯竭、引起城市经济衰退的现状。目前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已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①我国自然资源虽然十分丰富,但亦存在不可再生的特性,如果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只注重经济效益而过度开采自然资源,最终会导致城市资源的枯竭。除此之外,有些城市为了追赶一线城市的发展速度,在建设初期往往忽略了资源与环境的配置问题,为城市的长远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资源型城市要想摆脱衰退萧条、实现成功转型,除了要有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之外,还应抓住各种发展的机会,化被动为主动。在全球工业化发展的前期阶段,西方的许多国家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都曾出现过以资源开发为主的大型城市,得益于抓住能源市场需求旺盛的有利时机,但一段时间后,便开始不同程度地面临资源枯竭的情况,纷纷寻求城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并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在外国成功案例的基础上,我国可以结合自身城市发展现状,借鉴转型成功的经验,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党的十八大提出,在大力发展城市经济的同时,要注重城市生态文明的建设,逐渐改变之前依靠资源发展城市的经济发展模式,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能耗发展的经济发展方式。国务院在《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也提出,对于资源型城市,要按照资源保障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科学分类,明确不同类型城市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引导城市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文章即是在资源型城市面临众多问题、亟需转型的背景下,探讨资源型城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以探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融合、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共同繁荣的发展模式。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经验借鉴

国内外研究现状。从19世纪开始,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就展开了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研究,其中,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三个国家的实践理论最具有代表性。从资源型城市研究的理论方面来看,主要经过了初期理论、实证与规范研究及结构调整三个过程。②从资源型城市的具体发展实践方面来看,有部分资源型城市已经成功转型,如德国鲁尔、法国洛林、日本九洲、美国休斯顿等,这些资源型城市的理论与转型实践的成功案例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现阶段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经验与理论指导。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起步晚,资源型城市的形成、发展、衰退也是近年来才开始面临的突出问题。因而对于资源型城市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资源型城市成为该体制下的历史产物。资源型城市的理论研究特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它的研究方向与我国资源型城市的自身发展问题密切相关;二是它与中国的宏观经济制度及政策有着紧密的联系。根据现有文献,我国的资源型城市理论研究分为三个递进阶段:平衡布局与区域分工阶段、工业综合发展与布局规划阶段、产业结构多元化调整和经济转型及可持续发展研究阶段。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国内外经验借鉴。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实例。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是个世界性的问题。一些西方国家,如德国、法国等,因较早开始资源开发利用,也因此较早遭遇了资源型城市衰退和转型的问题。他们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为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探讨提供借鉴。

德国鲁尔。德国鲁尔工业区是欧洲重要的煤炭及钢铁基地,自19世纪上半叶开始进行大规模煤炭开采和钢铁冶炼,至今已经有将近两百年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鲁尔区遭遇发展瓶颈,彼时恰逢石油资源广泛开采,价格低廉,而互为替代品的煤炭却面临开采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使得单一产业结构的鲁尔区一度止步不前,煤炭、钢铁、化工等产业发展受阻,失业工人数量增加,同时又遭受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面对可持续发展的困境。

鲁尔区转型势在必行:坚持政府强有力的导向作用;对传统工业发展模式,尤其是煤炭和钢铁行业,进行改造和优化升级;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促进新型产业的崛起;加大城市的科技创新力度,为城市产业转移提供有力支撑;政府积极创设就业机会,降低城市失业率,同时为城市创建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来投资,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城市转型。

法国洛林。洛林地区位于法国东北部,以铁矿、煤炭和纺织为支柱产业,在20世纪50年代吸纳了该地区七成左右的就业。其后因为面临与鲁尔区相似的全球能源消费转变背景,加之产业结构相对单一、技术落后,地区经济发展开始衰退,洛林区也走上了转型的道路。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将产业转型直接定位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产业领域;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针对转型期造成的工人失业、缺乏生活保障等问题,通过多种途径解决就业问题。

国内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实例。资源的大量使用和浪费带来资源短缺,资源短缺又势必会延缓城市的发展进程,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失业等一系列问题,为了城市的长远发展,不得不转变现有的城市发展模式。目前,我国主要资源型城市转型主要有以下几类:

成功转型类。以铜陵、焦作、鞍山等为代表,这类城市转型的目标是城市经济和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在政府的支持引导下,发展当地特色产业,科学合理进行城市规划。鞍山市是该类转型城市中的典型,作为一个以铁矿为主的资源型城市,能源短缺问题表现尤为突出。为解决这一问题,鞍山市重新对城市的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协同各部门共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以阜新、大庆等为代表,转变资源依赖,大力发展替代产业。这些地区城市转型的共同特点是充分利用现有城市的优势,带动城市经济多元化发展,减轻资源利用的压力,实现工农共同和多元化发展。以阜新为例,矿产资源是整个阜新经济发展的支柱,同时也有非常丰富的农业资源。历史上因为对矿产资源开发的强调而忽略了农业的发展。因此,为保证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又不过度开采矿产资源,阜新采取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转型路径。

衰退萧条类。以东川市等矿竭型城市为代表。东川市是我国重点贫困地区之一,在城市转型过程中,该地区并没有走出一条适合城市发展的转型道路,主要的原因是城市规划出现问题、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具体的转型路径。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难题,城市转型,牵一发而动全身,对经济社会发展、生态和居民生活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对资源型城市的研究因而要深入各个方面,真正将城市打造成不单纯依靠资源的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资源型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长期以来,资源型城市作为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这些历史上因为资源禀赋和国家战略计划形成的城市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普遍面临资源枯竭、经济结构脆弱、生态环境恶化以及社会稳定压力等问题。当前,国家在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在市场力量的作用下,曾经被掩盖在体制机制中的各类资源及利益矛盾问题以更加激烈的方式凸显出来,因此,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势在必行,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推动市场化改革,发挥企业在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重要作用。从国家宏观层面上,需要对行政体制进行调整,减少国家对资源型城市的过多干预和计划。具体而言,一是加强机构改革,加快政企分开,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独立法人;加快政府从微观领域的退出进度,专注政府的服务和管理职能,使政府真正发挥为企业提供服务、城市基础建设和管理的作用。

二是用规范的市场机制改革资源型产品的价格扭曲的问题,尊重市场和价值规律,用市场的力量辅以恰当的宏观调控策略来配置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改革资源型城市不合理的企业结构,一方面积极用参股、合资、上市等形式转变资源型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实现股权多元化;另一方面,改善投资环境,用政策支持等方式鼓励和吸引各种经济成分的进入,支持创业,鼓励中小企业发展,为资源型国有企业的改革提供缓冲的余地,也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推进原有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产业。资源的濒临枯竭使原有资源型产业的基础地位削弱,但是对于很多资源城市,原有的产业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是为城市的转型提供缓冲的空间。

拓宽原有资源开发领域。一方面通过设备更新和技术革新提高资源加工过程中的利用效率,加强伴生、共生资源的利用;另一方面,帮助企业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和理念,改善企业在资源利用和生产经营中资源浪费的倾向。

延长原有资源产业链。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对初级产品进行深加工,促进资源产品的多元化,提高经济效益。将循环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技术改造,根据资源、市场、环境条件打造产业链完整、特色鲜明、主业突出的资源深加工产业基地。

加快新产业的发展。新产业的发展可以与原有资源产业的发展形成互补,共同促进城市经济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还可以吸纳一定的人口就业,缓解城市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就业压力。除了根据城市经济特点发展本土化产业,也可以通过国际贸易引入研发、加工及制造相关产业链。

促进产业集群形成。产业集群指的是区域内产业集聚发展的状态,是在某个特定产业中,企业和机构在地理位置、生产流程等方面相互联系、共享资源的一种形式。产业集群能够促进人次、市场、技术、信息等资源的整合流动,使集群内的企业形成良好的分工协作,同时形成一种潜在的竞争压力促进企业不断创新以保持优势,从而加快整个地区产业的主动创新,促进地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减少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对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较为明显的带动效果。

加强科技创新,加快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是资源型城市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摆脱低水平循环的主要推动力,人才则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根基。资源型城市要实现经济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科技创新的力量,并专注人才培养。

一方面,要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人口素质。资源型产业转型的难点是人员“转型”。资源型产业的大多数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低,技能单一,适应能力较差,因而产业的转型很有可能带来这些原有从业人员的失业,带来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困难。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应对:政府及企业提供充足的教育经费用于资源型企业职工的基本技能和新技术、新产品使用培训,使职工掌握熟练上岗和转岗的能力;提供科研工作正常开展和科技研发的经费开支,建立技术、产品的开发、转换、应用的管理机制,支持新产品和技术的创造和应用;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给予适当的优惠条件以稳定人才队伍;根据城市产业发展和职工个人意愿,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创业政策支持,鼓励转型企业员工自主创业,形成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氛围。

另一方面,要积极促进技术进步。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型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资源使用效率、初级资源产品深加工的科技含量,增加产品的生产附加值;运用先进技术经验提高资源型城市的信息化水平,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动力支持。政府支持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吸收发达国家及地区的新技术、设备和工艺,调整原有的资源开发中粗放的利用和经营方式,促进资源集约利用。

加强污染治理,改善生态环境。设立生态恢复专项保护基金。资源型城市在长期的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形成的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亟需转变,对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治理是重要的一步。环境的治理和恢复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只是依靠企业的环保资金不足以完成任务。因此,政府可以考虑建立生态恢复专项基金,从资源型企业、资源产品用户、资源所在地政府、中央政府等渠道筹措资金,既可以减轻资源型企业的负担,同时也能保证资源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和恢复工作的正常展开。

协调资源开发与经济建设和环境整治的关系。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资源开发与加工转化结合、资源开采与生态环境保护结合,从满足资源市场需求和城市经济综合发展的角度出发,协调好资源开发与经济建设和环境整治的关系。在争取国家资金支持的同时,根据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产生影响的特点,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借鉴发达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和生态环境治理恢复的经验,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有计划地展开建设和治理。

注: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矿产资源战略研究”和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青海南部地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容性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JZD034、2013GXS4B067

【注释】

①郭向云:《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研究》,北京:冶金业出版社,2011年。

②樊涛:“转型期资源型城市空间结构重构研究”,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③于凯生:“我国矿产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选择分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第24期。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资源衰退与城市转型研究  衰退  衰退词条  转型  转型词条  城市  城市词条  研究  研究词条  资源  资源词条  
智库

 携手打造全球创新体系

创新,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5月18日—20日,以“创新能力与国际合作”为主题的“20国智库论坛”在德国柏林举行。来自美国、法国、中国、巴西等20国的智库代...(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