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暑假期间,大部分学校都会组织教师开展家访活动。有的学校是由校领导及中层干部组成的家访领导小组来具体负责各年级家访工作,要求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共同制定暑假家访计划。还有的学校采取家访“三包责任制”,即包学生、包时限、包成效。
毋庸置疑,教师家访的目的是为了在与学生家长沟通信息、交流看法的基础上,实现家校良好合作,共同把教育做好。但是,现如今的教育情况已经发生了改变,传统实地走访的家访形式已经有点不合时宜。
就城市的情况看,学生和教师居住分散,未必都在一个区域,甚至还存在跨市、跨省的情况,都去实地家访显然不现实。再者,教师到学生家里去,家长要腾出时间接待,给家庭也增加了负担。
在农村,学生一般是集中在中心小学或乡镇中学读书,家庭居住地也很分散,且交通不便,教师家访有时甚至需要跑几十里路。在这样的情况下,把登门家访作为规定性任务,岂不是有点强人所难?
随着社会情况的变化,教育手段应因时而变,教师家访与时俱进理所当然。到不到学生家里去,只是一个形式,如果不到家里去,也能达到家校合作的目的,那就没必要一定到家里走一遭。家访本身不是任务,而是完成任务的手段。如果把家访当作任务来抓,就有点本末倒置了。
更何况,教师不到家里去,并不一定会影响交流沟通,利用微信、QQ群、校讯通等便捷的通信方式进行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师生之间沟通,并不一定会让家校感情沟通打折扣。并且,教师通过语音、图片等多样化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更高效、便捷,其优势是传统家访无法比肩的。当然,面对面的交谈会更深入、更真诚,也不该一概弃之不用。
因此,针对暑假期间教师家访的问题,各学校要从各自实际出发,因生制宜地选择沟通方式,不能简单取舍,更不能全盘否定某种沟通方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多条渠道、多种方式并举,因情而行,适时而为。那种要求每生必访、访必入户,把教师家访作为一项硬任务的形式主义,肯定不合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