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民主的印度与贫困的印度

研究现状:近年来随着印度经济的逐步增长,对于印度民主制度与贫困的研究也日渐增多起来。因为印度大概是在贫困条件下持续维持民主制度的最为突出的国家,所以它特殊,因而研究也就多起来。但是大家的共识还是印度最好是既富裕又民主。在解决这种根本性问题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的政治学学者有弗朗西斯.福山、基辛格等,历史学学者有帕尔默及已故的斯塔夫里阿诺斯等。但是由于印度在全球格局中的地位仍相对落后,影响相对有限。因此学者们在研究时很少往细写,一般都是从大处着眼。因此本篇论文试图细化民主印度与贫困的印度之间的复杂关系,并提出一些朝公认的更好方向发展的建议。希望可以把握到一些实质性的问题。

一、印度被英国殖民与自身问题

1、对19世纪的英帝国概述

十九世纪的大英帝国处于其工业革命后最为强盛的时期,帝国野心不断膨胀,以各种手段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残酷剥削当地人民。在亚洲,印度作为一个完全的殖民地对于英国有重大的战略利益,被誉为“英王王冠上的一颗最明亮的宝石”。英国著名金融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在其书中转引了一段对英国历史的评述:英国的辉煌是建立在掠夺与屠杀之上的,他的军队屠杀了无数软弱国家的人民,侵占了他们的国家,虽然这种方法后来有所改变;当英勇的革命者和抗议者圣雄甘地,以及像他那样的人开始关注人民的诉求时,穷兵黩武的制度......瓦解了,用机枪大肆屠杀的行为遭到了舆论的谴责。”[1]

2、当时的南亚次大陆

(1)政治经济现实

正如尼赫鲁所说的那样:“的确可以绘制出某种图来表明,英国统治的时间与贫困的逐渐加深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种统治始于赤裸裸的掠夺,始于一种不但对活着的农民,而且也对死去的农民进行竭泽而渔式的剥削的土地赋税制。”[2]同时人民不思进取,由于愚昧无知,头脑中更没有关于进步的概念。地方上还存在很多部落,他们之间存在很多矛盾与利益纠葛,相互之间经常发生冲突。由于技术及其他各种原因,印度中央对于地方尤其是农村的统治其实是十分微弱的,除了农村受剥削上交税收外,基本上是各自自扫门前雪。印度历史上出现的大一统局面也很少,统一的国家意识实际上并没有深入人心,因此印度的政治统治实际上是暗流涌动中的四分五裂。它的这段历史相当复杂,难以融入政治发展的大叙述,也就缺乏启发功能,从中呈现出来的只是普遍的政治衰败。[3]

(2)种姓制度

提到印度文化就不得不涉及在今天印度最为外界所诟病的种姓制(caste)。由于它是历史的产物,已经存在了几千年,通过相当于法律的典籍或者宗教的教义将社会上的人类划分等级,并规定了每个等级中人们的权利与义务,将其解释为是每个人与身俱来的,不可更改。印度这种特有的社会现象令使人感到震惊并带有一种绝望的“钦佩”,这种种姓文化竟然从它起源时作为人们逃避现世世界的精神归宿存在至今日,在印度人观念中根深蒂固,属于种姓制度各阶层的人很少试图去改变自身境遇,特别是低种姓的人,竟认为命该如此。正像卢梭所说:“人也一样,已变成社会的人和奴隶以后,他的体质也逐渐虚弱,胆子越来越小,显得畏畏缩缩,萎靡不振,结果,即丧失了体力,也失去了勇气。”[4]最为悲惨的阶层是首陀罗与贱民(即不可接触者)阶层,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观念逐渐固化起来,深入人心,导致社会贫富差距巨大,国家落后,人民保守愚昧且对生活不紧不慢具有很大的消极性,直至现在仍旧是印度社会的顽疾,很难根除。《印度宪法》制宪会议主席贱民领袖安贝德卡尔就说过“印度社会是建立在等级的不平等原则上的,它对一些人意味着高贵,对另一些人意味着卑贱。如果我们继续长期否定平等,我们就是在拿我们的政治民主冒险。我们必须尽快地解决这个矛盾,否则,那些遭受不平的人将打破这个制宪议会所建立起来的政治民主结构。”[5]以今天的一些相对普世的价值观来评价的话,种姓制度是极端落后、无用、反人类的。

二、印度独立后延续至今的民主制度

1、印度民主的基因

印度的所谓民主其实可以说是从英国嫁接过来的或者是英国殖民结束后的遗产,当然,正像我们在上面所论述的,印度本土政治、文化的多元化尽管对于国家整体来讲造成了巨大伤害,但是对于民主的发展这似乎是一个很好的本土环境。英国殖民印度的长时间内,已经在印度引进了自己的民主制度空架子,虽然根本不允许印度真正成为民主国家危害大英帝国的利益,但民主制度如同英语一样,作为一种文化甚至是同化他国的有效手段,英国还是有意无意地在世界上推广的。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世界反殖民运动风起云涌之时,英国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印度也获得了独立,可正像“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一般,英帝国虽然衰落了,但它相比于殖民地还是很强大的,印度也必须妥协。而且印度当局在独立时也没有治理国家的经验,自己如果另起炉灶可能导致印度社会更大的流血,利用英国留下来的制度是他们现实而明智的选择。因此如同原英国的其他殖民地,英国在当地的政治制度得以保留下来,作为治理新国家的手段。

2、印度民主的现实情况

我们把印度称为民主的国家其实还是有待商榷的,如果非要这么做,那也有必要明确出印度民主的内涵。因为从它与西方所谓的民主无论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表面上还是实质上分析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它们唯一的相同点似乎是言论自由的程度与参与竞争性政党的选举,在印度,公民可以自由的发表言论批评现任领导人、政府、政党等。但实际情况是,由于印度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其实大量公民的利益表达与选择都是盲目的而且只注重眼下利益,即处于一种“理性无知”的状态,政治冷漠现象普遍。

更为重要的问题是,印度有庞大的农村人口,由50多万个村庄将其组织在闭塞且等级森严的社会之中,面对市场无孔不入的渗透与民主化的冲击时,他们大多数人显得茫然不知所措。印度发行量最大的新闻杂志《今日印度》的一项报告报道了一例能够证明在印度农民身上普遍存在的政治态度在印度人民党1995年于比哈尔邦选举中获得巨大胜利后。一名55岁的Dalit妇女指着她手指上不易消失的墨水印说:“我投了拉鲁的票。”当记者“指着她屋顶的裂痕,她的孙子没有衣服可穿,她缺医少药,无力提供两餐饭问她为什么支持拉鲁时,”她说:“这些情况已经存在几千年了”。[6]印度民主被西方国家在世界上吹捧,似乎成为发展中国家建立并维持民主制度的典范,但是去过印度的人都知道,它的民主是贫困的,公民虽然相对自由可物质生活水平十分落后,农民经常食不果腹。反观一下西方世界的民主,以它的原先宗主国英国为例,其民主的程度、水平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英国属于发达国家全民受教育水平、生活水准非常高,民众有很强的法制意识,对参与选举的公职人员,他们拥有很多了解的信息渠道,尽管选举也有些作秀的成分,政治家们说什么和他们提供什么是两回事。对选民,他们通常会缓和意识形态提法,并提出模糊口号,比如“繁荣与稳定”或者“改变的时机”等。[7]可是大部分情况下大多数情况下还是能够保障当选的人是为选民利益服务的,出现大的事件与问题,还可以将其弹劾。加之英国又是世界民主制度的发源地,且有很好的社会经济基础,所以它是富裕的,有效的民主国家。印度的政治现实情况决定了它在民主化道路上还将面临许许多多困难,有可能最终还是失败的。

三、贫困的印度

1、印度贫困的症结

据统计,目前印度拥有全球40%的贫民,其中28%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十几亿总人口中有35%的人每天生活费少于1美元,80%的人每天生活费少于2美元。2.2亿人生活在饥饿之中,比非洲整个贫困人口还要多[8],这些活生生的数据就是印度民主制度每年承诺要急剧减少的。近些年来,虽然印度经济飞速发展,GDP增速超过中国,但它的经济结构十分不合理,经济增长主要集中于信息产业与大部分民众相脱离,反而造成了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问题。在最大城市孟买街头经常可以看到世界顶级的“奔驰”“宝马”跑车两侧是外表破败的三轮车,富人豪华的别墅区周围却被密密麻麻的贫民窟所覆盖。印度的整体贫困当然有其历史原因,而且除了上面给出的人口贫困数据以外,教育问题与政府问题也十分严重。在印度,全国的基础教育设施相当落后,到现在仍有几千万适龄儿童得不到正规教育的机会,由于政府根本不能提供这些公共产品而失去从小受教育的机会,即使在教育设施较好的地区,很多教师的水平和质量也是低下的,根本不足以为人师表,从而导致大量人才被埋没。

政府方面最大的问题则是腐败,其实,在印度阻碍变革的一个最为主要的因素便是庞大的官僚机构,它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为低效的政府之一。很多人当官不是为了选民、公民或他应得的薪金,而是为了得到更多的贿赂,一项用于补贴学校、道路或者穷人的专项资金到了地方时已经减少了一半,再到实施这些项目时便所剩无几了,最后便只是应付一下而后草草了事。印度人了解自身的腐败,但却认为它无法根治。这样政治家们寻求的也不是正义与改革,而是以丰厚的利益回馈追随者和他们自己。说白了,印度其实是一个以庇护为基础的民主国家。但这样的状况只会导致贫穷的加剧,形成恶性循环,尽管印度政府做出过努力,但收效甚微。当然,腐败问题是世界难题,而且一定的腐败是正常社会现象,有些理论家还为其辩护,认为“政治是一朵娇弱的花朵,需要一点粪肥才能成长”。[9]但是印度的腐败问题已经发展到严重阻碍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地步,超出了一定的度却起不到任何好的作用。在公职人员中尽管存在恪尽职守的好人,但他们努力的成果全被毫无公德的利己主义者抵消了。在今天,这些造成贫穷的因素始终困扰着印度,是悬在印度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印度对自身制度的定位上可以看出它属于议会负责制,所谓负责制是指政府关心社会整体的利益——亚里士多德所谓的共同利益——而不是狭隘的自身利益。今日最为典型的做法就是,把负责制理解为程序性负责制,采取自由公平的周期性多党选举。印度是维持了这一制度的,但对其现实的观察却会发现问题重重。各政党的执政水平相较于其他多数民主国家都效率低下且缺乏智慧,所以又好像印度人民是在“两权相害取其轻”一样,政府作为一种必要的恶他们必须做出选择。印度的政府部门十分繁缛,各部门又有自身既得利益,为某一目的而临时设立的部门很可能达到这一目的后依旧持续存在下去。并且一项政策发布后各机构之间互相扯皮推诿现象严重。他们根本不知道自身存在的宗旨,或者说他们知道的就是为自身捞取最大化的利益。从经济学角度看,这必然会损害印度公民的整体利益,政客拿的多了,人民自然就拿的少了,更为致命的是这些问题危害的是整个经济赖以运转的制度环境。

四、处理民主印度与贫困的印度之间的关系

1、达至美好的分析

从经验上看,经济与民主之间存在着很强的正相关性,所有西方强大的民主国家,都是经济发达国家。因为维持民主需要很大的经济成本,按照西方的说法,印度似乎是一个例外,在一个穷苦的国度维持了民主制度几十年。不过从理论上讲,真正的民主国家,民主制度定是希望国家富裕,人民富足的,贫穷不是民主的追求与归宿。要解决好这个问题,从而让印度成为真正富裕且民主的国家,借鉴著名政治家弗朗西斯.福山关于政治发展所需要的三大组件——国家、法治、负责制——之间关系的论述似乎是可行的。在上文中已论述了负责制这一组件,这里还需要了解法治及国家的内涵。法治可有许多定义,包括单纯的法律和秩序、产权和合同的执行、现代西方人对人权的理解,其中涉及妇女和少数族裔的平等权利。但福山把它定义为一套行为准则,对每个人都具有约束力,包括最强大的政治参与者,如国王、总统和总理。如果统治者能修改法律以利己,即使这条法律对社会中其他人一视同仁法治便已不复存在。而这种法治一旦建立起来,印度将拥有一种很好的制度环境促进经济的良好运转,而法治本身又是民主的一个价值内涵。当然,印度要想发展经济,采取如同中国一样的改革开放措施,又需要强大的国家建设——即一定程度的中央集权。只有这样,上层制定的合理经济政策才能得到有效执行,不至于经常遭到地方利益集团强力阻碍而成为纸上谈兵。在加强中央集权时必然会遭到许多利益集团的反对,但为了整个印度,正如塔西佗所说的:“凭流血可以获得的,你偏要通过辛苦劳作,这似乎有点窝囊和闲散。”[10]

国家制度是集权的,让有关部门运用权力去执行法律,维护和平,提供必要的公共物品。法制与负责制的机制又与国家的功能截然相反,它们限制国家权力,保证权力的运用是在受控和协商一致的前提之下。印度要实现的是政治秩序需要强大有力,但只能在法治与民选的限制中有所作为。在很多失败国家中,国家和法制要么软弱,要么根本缺席,如索马里、海地、21世纪初的刚果民主共和国,既时后两个国家都有民主选举。相比之下,在政治上发达的自由民主国家享有三大制度——国家、法制和程序性负责制——并使之处于某种平衡状态中。软弱且受下属政治力量掣肘的国家是低效无能的国家,经常还摇摇欲坠。[11]这都是从已经获得相对成功的民主国家中总结出的经验,是有很大普遍性的,借鉴好了,印度会少走很多弯路,反之,印度将会为大规模的社会试验付出惨痛的代价。所以印度必须将政治经济手段结合起来才能摆脱自身长久以来的贫困,给它的民主,其实也是贫困的民主制度输血,而这个过程必将是痛苦的而且冒有失败的风险。

2、民主但贫困的印度将仍是不幸的

就目前的状况来讲印度的状况出现了一些改观,莫迪当选印度总理以来印度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凸显出印度的经济发展潜力,将其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口发展红利。而莫迪的当选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在古吉拉特邦取得的经济成就,此邦被印度人称为“中国的广东”。经济虽高速发展,但它的成果分配十分不均,较少惠及占印度人口大多数的农民,他们的生活依旧苦不堪言。所以印度发展的基本面还未从根本上发生变化,而它的民主就像香肠的制作,越是近距离观察,其吸引力就越是下降。所以表面上看,民主似乎与经济没有直接关联,但本文的主旨应该也是印度的目标:实实在在的民主制和发达的经济。而此二者之间其实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发达的经济能够给实实在在的民主制提供坚实的物质支撑好的民主制反过来给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这其中还有很多细节问题需要印度脚踏实地的去处理。

整体而言印度仍是贫困而且低水平民主,它始终未能找到自己真正的国家方向,而在西方世界一片口惠却实不至的称赞声中迷失航程,若以其全体公民的生活水平、幸福指数作为根本指标的话,这样的印度依旧是不幸的。

注释:

[1][美]尼尔.弗格森著:《帝国2》,雨珂译,中信出版社,第3页

[2]杨文武,印度的贫困与反贫困研究,南亚研究所,南亚研究季刊,1997年第3期

[3]弗朗西斯.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毛俊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67页

[4][法]让.雅克.卢梭著,《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第55页

[5]论印度社会贫富分化及政府对策,郑艳萍,郑州大学,2007年5月

[6][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著,《比较政治学》,杨红伟、吴新叶、方卿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第730页

[7][美]迈克尔.罗斯金著,《国家的常识:政权、地理、文化》,夏维勇,杨勇译,世纪图书出版公司,第69页

[8]郑艳萍,论印度社会贫富分化及政府对策,郑州大学,2007年5月

[9][美]迈克尔.罗金斯,《政治科学》,林震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59页

[10]塔西佗《阿格里蔻拉传、日耳曼尼亚志、对话集I》13.3-4,14.1哈弗大学出版社

[11]弗朗西斯.福山:《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从工业革命到民主全球化》毛俊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1页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民主的印度与贫困的印度  印度  印度词条  贫困  贫困词条  民主  民主词条  
智库

 高房价收入比能证明泡沫存在吗

近年来,关于中国楼市存在泡沫、甚至超大泡沫的言论甚嚣尘上。泡沫论者如此自信,大概是因为有诺贝尔奖级别的理论支撑:楼市泡沫出现往往伴随房价收入比(住房价格与当地家...(展开)

智库

 世界自由贸易区全景透视

自贸区发展的四个阶段从16世纪中期出现的世界上第一个自由港——意大利热亚那的格雷亨港算起,自贸区近400年的发展历史为中国在全面深化改革与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