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安邦智库陈功1月13日战略预测:未来中国可能出现“价格扭曲造成的通胀”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了2020年12月及全年的价格数据,CPI、PPI都出现了从跌转涨的转折,引发了市场对中国通胀的关注。有客户也向安邦的研究团队提问,关注今年中国的通胀趋势。我有几个关于通胀的观点,与现在的形势对比来看,结论是比较“诡异”的。长期做智库研究工作,重要的是跟踪信息,基于事实,找到逻辑,形成判断和预测。与经典的研究依靠数据图表和模型分析不同,安邦的信息分析自成一体,往往直达结论。很多时候,由于一般人看不到预测或判断的逻辑过程,就戏称这样的工作为“巫师”。不管怎么说,我们会基于逻辑与事实,把有关通胀的警告讲清楚。

第一,过去我对通胀的看法很明确,在资本过剩环境之下是很难产生通胀的,因为通胀会转化为更低价的商品和库存,所以商品的价格都上不去。这是一个大的环境判断,但有时会出现意外情况。在几种关键商品领域或是一个应急时期,形成、制造出来部分商品的“人为短缺”,如过去两年中国的猪肉价格大涨带动物价指数上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一定阶段的通胀。这种通胀可称之为“价格扭曲造成的通胀”。我预料在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市场又会出现这种形式的通胀。这一次的原因是,随着疫情控制的逐步改善,疫情影响基本结束,全球经济大幅反弹,在各国的生产秩序重组过程中出现了产品(原材料、能源或关键零部件)的人为短缺,结果造成通胀现象。

第二,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很复杂,容易造成错判。实际上,华尔街也承认,疫情期间绝大多数的预测和判断都“错了”,甚至有大投行痛心疾首地总结,过去的预测“全错了”。比如,高盛首席经济学家Jan Hatzius在2020年底就反思,回顾2020年,因为疫情将美国经济推入了有史以来最严重但也可能最短的衰退,他在2019年末对今年作出的预测,几乎全部大错特错。其实,不仅仅是投行预测错误,关于疫情,纽约州州长也承认,“我们专家的预测都错了,我再也不猜了。”历史上,几次病毒大传播深刻影响了世界,如1346年-1353年从亚洲传播到欧洲的黑死病,几乎导致一半欧洲人死亡,改变了欧洲的历史进程;1918年-1920年暴发的“西班牙流感”,从南海到北极有5亿人感染了西班牙流感,其中五分之一的人死亡。此次新冠疫情同样带来了很多改变,但在疫情判断上市场也出现了失误。对于经济,市场在早期普遍低估了经济增长的反弹,高估了公共卫生事件对通胀的抑制作用;对于未来,市场又低估了经济增长和通胀可能的上升空间。总之,翻来覆去,在疫情折腾之下,人们不断出现判断错误。

第三,美元利率的顶格风险。美国接连实施经济刺激计划,规模很大,但坚持利率接近零、但不能为负的条件。这种“利率顶格”的状态是一种大风险,因为它很不稳定,随着世界形势和经济环境变化,利率肯定会变,要么往上,要么往下。更麻烦的是,利率的不同变化带来的影响完全相反。利率上行是加息,世界将回归传统金融;利率下行则是MMT(现代货币理论),将走向现代货币超发时代。美国不是日本,美联储实际上是全球央行,很难在零利率状态长期维持。根据道琼斯的最新调查,经济学家预计美国12月CPI环比增长0.4%,同比增长1.3%;12月的核心CPI(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环比上涨0.1%,同比上涨1.6%。按照美联储2%的通胀目标,一旦通胀再上涨1-2百分点,美国就真可能加息了。拜登时代的美国财政部长是耶伦,她本来就是一个加息派,她将对拜登时代的美国产生重要影响。一旦现在看似不可能的美国加息真的出现,美元汇率将突然逆转变强,人民币汇率则突然逆转变弱,中国进口的负担又将增大,这相当于输入了通胀。再加上中国随着疫情结束,经济需求将会放大,这时候由于“估计错误”导致的“人为短缺”就可能出现,通胀也就随之而来。

第四,通胀对于中国很危险。长期的资本过剩和低通胀环境容易让人丧失警惕,虽然看似一路高歌,但其实现在的中国经济很危险。(1)中国同样存在对世界市场反弹存在比较严重的低估,国内舆论的主基调是“唯一正增长论”——即“只有中国经济好,其他都不好”。如果过度强化这个看法,我们担心今后中国可能反受其累。(2)粮食可能成为地缘政治战争的有效武器,这是贸易战方面中国的最大软肋,中国是世界粮食的最大进口国,不买粮食就挨饿,生活品质严重下降,还会推动通胀上涨。(3)此前滋扰中国物价的“猪周期”还没有结束,即便是养猪的多了,猪饲料问题也与通胀密切相关,这方面的价格如玉米等一定会上涨,进而拉动通胀。(4)政策制订与预测无关。这个问题在中国一向存在,政策只管自己部门眼皮子底下的那点事情,结果造成“宏观不审慎”(与货币政策的框架完全相反),因此国内政策所做的事情与形势要求完全相反,这很可能会加剧通胀表现。因此,我对2021年的中国通胀形势严重不乐观。

第五,美联储以前是以2%的年平均通胀作为目标,他们通常会在通胀率持续高于2%之前就踩刹车,收紧了货币政策。2020年9月,美联储将“平均通胀率2%”纳入货币框架,在评估实现了充分就业和2%的通胀目标后,美联储将会收紧货币宽松政策。不过,在2021年,美联储的政策调整可能没有如此从容的机会。疫情冲击的影响猛然发生,也可能突然好转,这种情况美联储如何应对,已经是非经济因素,过去的经济学教程现在都失灵了。由于这些原因,我估计今后的美元一定会随着政策急转而出现剧烈的转变。

第六,通胀什么时候发生?对这个时间给出判断是很冒风险的事情,即使是投行也要慎重其事,最好是含糊其辞。如果给一个并不规范的“巫师”式的看法,我认为,从时间上看,通胀疫情的关系较大,二者是正相关关系。疫情什么时候会好转?很大的可能性是今年夏天的时候,一个原因是气温上来了,疫情就会好转;另一个原因是疫苗都用上了,从现在看,疫苗的普遍使用形成疫情阻隔作用,还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因此,夏天前后将是一个关键节点。

大体来看,现在能看到的形势就是这么多。需要强调的是,在当前股市高涨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2021年会出现经济的突然反弹,这种反弹有可能会超过大家的预期,而且会带来通胀的上行,尤其对中国的影响很大。所以,中国在2021年一定要高度警惕通胀风险。此外,还要意识到,通胀上升一定是一件全球性的大事,其影响会很大,产生的各种现象也会很多。今后,相信市场上对此问题的讨论热度会不断增多。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未来中国可能出现“价格扭曲造成的通胀”,由于疫情影响结束,再加上经济大幅反弹,全球各国的生产秩序重组过程中会造成人为短缺,将会助推通胀上升。对于内部问题不少的中国经济来说,尤其要警惕通胀上升的风险。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安邦  安邦词条  通胀  通胀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扭曲  扭曲词条  造成  造成词条  
智库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着眼点

把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创新发展理念相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着眼点就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我国经济增长的换挡、减速,既有生产要素供给制约的因素,也有全要...(展开)

智库

 中国古代的“分权政治”

在历史上诸多的权力追逐者中,皇权与世家之间的权力博弈,成为千余年内困扰中国政治的大问题。用现代政治学的角度来理解中国历史,问题的逻辑是非常清晰的:在皇权与世家权...(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