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水浒》剧组被曝破坏黄河湿地,是继《无极》之后又一起影视界“环保门”事件。是监管乏力?还是权限不明?媒体舆论对《水浒》剧组进行了一边倒的批判,但记者调查发现,此事远没有表面呈现得那么简单。其中,埋伏着政府部门追逐经济效益、滥用黄河湿地资源、管理失责等一系列问题。
而被一些网民寄予厚望的NGO环保组织,在接受《青年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眼下中国的NGO,还远远无法对影视剧组做到“严防死守”。
争议:湿地究竟归谁管?
正在加紧拍摄中的新版《水浒》剧组,近日身陷“环保门”。当地媒体一篇名为《新水浒摄制组破坏黄河湿地 叫板管理者》的报道称,该剧组破坏了位于郑州市区以北的黄河湿地,并与当地的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以下简称“黄河湿地管理中心”)发生激烈的碰撞和交涉。
在新《水浒》中扮演宋江的张涵予,前不久曾在这里参加过拍摄。据媒体报道,张涵予在接受采访时说,印象中拍摄地只是一个公园。至于湿地,张涵予回以一句“湿地远了去了”。
剧组总监邹先生也对媒体称,“我们一直都是跟当地一个生态园联系的。当时我们去看景时,没有人说这里是湿地,我眼前是一片已经干涸了的芦苇荡,一片开阔地……”
1月14日下午,《青年周末》记者致电黄河湿地管理中心,该中心一个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几天他们的工作人员正在事发地点调查和取证,处罚结果可能还需要再等几天才能公布。不过,她强调,《水浒》剧组破坏的地方“就是黄河原生态湿地”。
1月18日,《青年周末》记者联系到湿地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威,他也表示,所谓“湿地远了去了”的说法不对,《水浒》的拍摄地点就在湿地保护区内。
是剧组违法擅闯自然保护区吗?剧组投资方人士却表示:“我们有审批文件。”
他们的“批文”是一份合同:拍摄场地由郑州的富景生态园无偿提供,拍摄完成后富景生态园是该剧的“鸣谢单位”。
《水浒》剧组对媒体说,这块地由当地区政府交给富景生态园“代管”,他们是被管理方邀请来,为新版《水浒》进行外景地拍摄的。
令记者意外的是,“代管”的说法被黄河湿地管理中心确认。“这块湿地的确是被惠济区政府租赁给了富景生态园,双方签有长期合作协议。”
不过湿地管理中心方面坚决表示,这块地方虽然租了出去,但自己也有权管。“它位于保护区内,只要有人破坏,我们就必须管。”
剧组破坏湿地,的确该罚。不过,目前媒体舆论一致将批判矛头指向剧组,却很少有人质问:为什么一个自然保护区会被“租赁”出去呢?一个公司有权“代管”黄河湿地的核心区域吗?当地政府负有什么责任?
亿万元投资“瓜分”湿地
■一个公司凭什么“代管”自然保护区?
富景生态园是怎样一个公司?它凭什么能“代管”自然保护区?《青年周末》记者做了一番调查。
相关资料显示,富景生态园是台湾富景集团于2003年8月起,投入1.8亿元人民币兴建的一座现代化生态园区,名为“河南富景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由该公司发布的相关网页上这样介绍:生态园区位于郑州市惠济区,横跨黄河两岸,沿黄河蜿蜒8公里,占地面积1.5万亩。
而在《水浒》剧组被指破坏湿地一事曝光后,该公司对媒体发出的声明中称:“我公司承租郑州市惠济区政府所属黄河滩地、湿地8000余亩,在滩地投资建设郑州黄河富景生态园,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旅游,并受政府委托,代为管理部分黄河湿地。”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当地人士也对记者说,“惠济区政府当年把这块地‘卖’给了一个台商,年限是50年!双方签有协议。”
50年的说法,被富景生态园方面证实。1月14日,生态园销售部一名工作人员告诉《青年周末》记者,他所在的公司早在2003年就从惠济区政府手里租了这块地,承租时间50年。
“这块地一向是我们在管理,这些年从来没见湿地管理中心的人来过这里。”这名员工对记者称:“这次,《水浒》剧组在这里拍了10天左右,差不多也快拍完了,到最后一天时,管理中心才过来查。”
富景生态园所在位置,东邻京珠高速,西接107国道黄河公路大桥。这一区域的黄河段,的确属于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范围内。
郑州黄河湿地现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217种,其中鸟类169种,是我国三大候鸟迁徙通道中线的中心区域。它位于黄河中下游过渡地段,西起巩义市康店镇井沟村,东到中牟县狼城岗镇东狼城岗村,全长158.5公里,总面积57万亩。
■保护区设立6年 尚未收回权限
“竟不知道在由我们代管的生态园湿地里面搞活动需要向政府部门申请报批。”富景生态园方面在一份发给媒体的“情况说明”里这样写道。
“黄河湿地管理中心的成立时间,要比我们公司晚得多。”富景生态园工作人员也对《青年周末》记者这样说。
记者了解到,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的设立时间,的确比富景生态园晚。2004年11月19日,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至于湿地管理中心,成立的时间就更晚。
记者查阅了1994年由国务院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其中第十八条和第二十八条规定: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禁止任何人进入,而在缓冲区,虽可以从事观测、调查等科研活动,但禁止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
黄河湿地保护区是2004年才设立的,对在此之前签订的承租协议,这部《条例》没有约束力吗?
《青年周末》记者为此采访了国内知名环保专家马军。马军说,对于在保护区成立前就已经存在的承租和商业行为,《条例》照样有约束力,应该在给予适当补偿后进行收回和清退。否则,就要追究有关保护部门的管理责任。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在郑州市政府第175号令《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做了相同的规定。其第17条还规定:“在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现有利用湿地从事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等生产经营活动的,由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限期收回。”
不过,《办法》同时也规定,除核心区和缓冲区外,在保护区的最外围区域即“实验区”,可开展参观、旅游等开发利用活动,但应依法报经黄河河道主管部门和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条例》和《办法》都规定,保护区管理机构应在“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这三个区域边界的显著位置设置标志,以便进行明确划分。
富景生态园工作人员在接受《青年周末》记者采访时说,生态园所“管辖”的黄河湿地,从水岸一直延伸到外围,其中并没有划分这三个区域的标志。不过他对记者称,公司在管理临岸区域时以绿化为主,经营活动则离水岸有一段距离。
富景生态园在这三级区域各占多少范围,对记者这一问题,湿地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威没有回答。
黄河湿地被称作“郑州之肾”,在抵御洪水、控制污染、调节气候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郑州北部的天然屏障。河南省政府办公厅早在2004年就下发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要求对湿地进行抢救性保护。
然而,存在于黄河湿地保护区内的富景生态园,直到今天,在保护区正式设立6年之后仍在运营。除了在黄河滩地上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旅游之外,其所“代管”的湿地,尤其是湿地的核心区域和缓冲区域,一直没有收回。
■千万元以上投资项目“数十个”
实际上,像富景生态园这种占用黄河湿地的商业公司,远不止一家。当地政府批准了不少同类企业,在黄河沿岸进行旅游和生态资源的开发。
据《大河报》2008年报道,一名来自惠济区的代表在出席黄河湿地公园规划会议时称:“在黄河湿地公园规划区内,如今有很多生态旅游和产业的开发项目进行得不错,其中千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有数十个,上亿元的项目有两个。”
“目前黄河滩区绝大部分已被人购买。”在大河报这篇报道中,郑州市副市长王林贺这样说。
《青年周末》记者在惠济区政府官方网站上看到,除了富景生态园之外,进行重点推荐的类似开发项目,还有其他好几家。
据新华社此前报道,湿地保护区管理部门和当地政府在湿地流域的管辖权问题上,早在几年前就产生分歧。“导致湿地管理失控,非法圈占湿地进行开垦种植、建设鱼塘、非法采沙,黄河湿地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令人触目惊心。”
环保专家马军告诉记者,目前自然保护区范围界定不清楚,在全国都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这给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去年新《三国》也践踏过此地
新版《水浒》剧组在黄河富景生态园附近取景时被指破坏黄河湿地环境的消息传出后,剧组很快公开发表了致歉声明,提前撤离,并允诺要补种108棵树苗。
《青年周末》记者在惠济区政府官方网站上发现了这样一则简讯:《新版三国来惠济区黄河富景生态世界拍摄》。
这条2009年5月的简讯称:“近日,由高希希执导,陆毅、陈建斌、林心如、陈好等当红影视明星加盟主演的新版电视剧《三国演义》在黄河富景生态世界取景拍摄,6月上旬前到富景参观游览的游客朋友,将有机会近距离和明星接触!”
该简讯还附有两张《三国》剧照。记者看到,就在当地政府用来为“湿地旅游”做宣传的这张剧照中,数十名穿戴盔甲的“将士”骑着高头大马立于岸边,他们身后就是浩荡的黄河。
这张照片清楚地表明,去年新《三国》剧组同样涉嫌违规践踏了黄河湿地保护区的核心区域。
广电总局早在2007年4月就下发过通知,“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内,禁止进行影视剧拍摄活动。”
如今看来,这一禁令没起什么作用,远未获得“令行禁止”的效果。人们难免疑惑:影视剧组破坏自然保护区为什么屡禁不止?
几年前,《工人日报》曾发表《黄河湿地陷开发保护两难境地》的报道。在该报道中,惠济区郑州农业示范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保护湿地固然重要,但利用自然坑塘养鱼是造福群众之举,目前区里的滩区开发是在区政府的授权下进行的。
新《三国》导演高希希也这样对媒体表示,“现在很多地方政府也希望像改编四大名著这样的剧组能够到他们那儿去,带动地方的旅游。”
如此看来,除了影视剧组自身的原因之外,“开发与保护”这个悬在地方政府头上的两难问题,也许是屡禁不止的另一个原因。
“严防”剧组 NGO力量还差得远
就在这次《水浒》剧组破坏黄河湿地后,有网民评论说,现在一些地方政府一味着眼于GDP增长,相比之下很少会对环保采取主动,在这种情况下,各种民间环保组织应该发挥更大的监督作用。
问题是,目前国内的民间环保组织,能“拯救”屡禁不绝的剧组破坏环境现象吗?NGO(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环保领域,如今已发展到了什么地步,他们是怎样看待《水浒》剧组破坏黄河湿地事件的?《青年周末》记者采访了大自然保护协会有关负责人张可佳以及知名NGO环保专家马军。
大自然保护协会是国际上最主要的自然保护组织之一,工作项目涉及拉美、亚太、非洲等30多个国家,1998年进入中国开展保护工作。
青年周末:你们目前在中国,一般会首先侧重于选择哪些环保项目?
张可佳:我们选择项目的一个前提,是考察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程度。另外,我们选择的,往往是那种最迫切需要保护,情况也比较危急的地区。
我们每年都要制定工作计划,甚至还有五年计划,一般我们会就具体项目来跟有关政府部门进行协商,争取与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合作,不少项目都是谈出来的。
青年周末:跟国外NGO比起来,国内NGO目前在环保领域能进行有效监督吗?
张可佳:国外的NGO已经过多年发展,在组织人员、专家资源、理念等方面都非常成熟。而国内本土的NGO还处于刚起步阶段,本身力量还很弱小,在现阶段,国内NGO还远远谈不上对地方环境保护的覆盖,中国目前的自然保护区有2700多个,实际上2000多个是被忽略的。
在国外,公众对环保的参与程度非常高,他们有知情权,在这种背景之下,NGO相当活跃。每当政府部门出台一项可能影响到环境的措施时,一般会由公众参与,进行多次严密论证,整个过程比较透明。
现在,中国的公众不仅需要关注环保、参与环保,还要能发言,他们的发言还需要被有关方面听到,影响到决策者。
青年周末:能举例说明国内NGO的困难吗?
张可佳:国内NGO在进行环保工作时,经常需要反复呼吁。比如重庆的小南海水库事件,影响就很大。在这些年建设了葛洲坝、三峡等一系列水库之后,小南海已经成为长江最后一个拥有丰富珍稀鱼类资源的保护区。去年经过国内各方环保人士和媒体的努力,小南海水库被暂时叫停。但最终结果怎样,到现在还不知道。
青年周末:国内屡屡发生影视剧组破坏环境的事件,你们NGO对此怎么看?
张可佳:在中国正在成长的环境保护事业中,这是一节一节的教育课,可以说无法避免。在现阶段,媒体的作用应该比NGO更大。中国NGO力量太弱,NGO会关注这类事,但根本关注不过来。比如《水浒》剧组这件事,我们也是通过报刊和网络报道才知道的。NGO没有更多力量专门去做,这块地方就成为一个空白,很容易就被漏过去了。
人们都在担心,中国下一个黄河湿地是哪儿?我们的希望是,这件事在媒体的关注下成为一个标尺。其实,陈凯歌《无极》破坏香格里拉那件事,已经是一面镜子,但几年过去就被人们忘记了。对《水浒》剧组来说,他们也可能不知道《无极》那事,也可能是明知故犯。这次更需要媒体大力报道,来影响公众,公众也不是天然就知道。
■亟待一张全国生态保护地图
马军现在的头衔是“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IPE)主任。在带领一个小团队经多年专业、持久和系统性的工作之后,马军如今已被看作是国内本土的环境NGO领袖人物。
青年周末:这次《水浒》剧组破坏黄河湿地事件发生后,不少人都有疑问——为什么影视剧组破坏环境的事件屡禁不止?
马军:我跟影视界的一些朋友也交流过。他们首先在认识层面就很缺乏环保意识,没有认识到事情的重要性。比如一个曾有过破坏环境事件的名导演,当时在跟我交流的时候,他就反问:干吗都针对我们?那些污染企业像造纸厂比我们严重得多,我们算什么啊?
记得我当时对这位名导演说了三点。第一,这之前多次发生破坏环境事件,往往是发生在中国西部,都是非常珍贵和稀缺的资源;第二,作为一个著名的影视界人士,他应该起到宣传带动的作用,通过身体力行来弘扬社会正义,可惜他没有意识到自己身负的这种责任,只是把出品影视作品作为一个商业行为来完成;第三,我们看到西方很多知名导演和演员都热衷于环保公益事业,这不仅仅是他们赚到钱了愿意回馈,更是他们在那种文化氛围中,有这种主动意识,能自觉起到一种示范作用。但在中国影视界,目前还普遍缺乏这种意识。
青年周末:除了他们缺乏环保意识外,会不会跟处罚力度不够大有关?
马军:惩罚力度较低、法规执行不严格等原因确实也存在,但是更需要社会对这类事加大关注力度。有时候并不是罚得多就一定能起作用,更多应该由社会舆论来施加压力。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有百分之十几的土地被划入了保护区,但在现实中,许多保护区的边界划分是不清楚的,大部分公众也不知情。
我们此前曾做过一个全国水污染地图。我希望,现在不管是政府也罢,民间也罢,能够做一个全国生态保护的地图。把位置标示清楚,让公众知道保护范围具体在哪里。这样,以后再出现同类事件时,就会有无数双眼睛能够看到,并报告出来。否则,很多地方非常偏僻,仅靠政府方面的有限资源非常难。
青年周末:除了政府和公众之外,NGO能在其中起到什么作用呢?
马军:NGO就包括在我刚才说的公众这一块里。一些引领的工作需要NGO去做,比如我刚才说的数据收集和绘制地图等工作。因为普通公众没有专门的时间和知识来做这些事情,就有赖于在公众中成长出相关的NGO,把这些工作担负起来。
青年周末:国外会出现影视剧组破坏自然保护区这类事情吗?
马军: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自然保护区也不是完全不允许人们进入,而是会根据具体环境情况进行测算,算出一个单位时间单位区域的人数容量。然后由大家公平地报名,排队进入,有时候等个几年十几年都有可能。在这种严格的管理下,如果说出现影视剧组对环境的大规模破坏,那是很难想象的一件事。
国外NGO在环保方面所做的监督,要比我们多得多。首先他们的规模是我们不可比拟的。一些大的NGO往往会有数以万计的会员,分布在全国各个地方,都是一双一双的眼睛。
而在国内,跟环境保护的需要比起来,目前NGO首先在数量上差得太多了。其次在能力方面也有欠缺。我国许多保护区位于偏远地区,条件艰苦, NGO在当地获得的支持力度很小,有时候不仅没有支持,反而还受到当地利益方的打压。最近我们就听到几起NGO被打压,甚至处于极其艰苦处境的事件,因为他们反对地方上一些过度开发的行为。我们呼吁给予NGO更多的宽松环境来从事环保工作。
近年影视剧组被指破坏环境七大事件
●2004年5月,陈凯歌《无极》摄制组进入香格里拉碧沽天池,投资100多万元,搭建了3个临时工棚、“海棠精舍”以及一座通往天池湖心岛的简易木桥,共占用草甸及矮灌丛近500平方米。剧组撤离香格里拉后,“海棠精舍”焊接口出现多次崩裂,当地质量安全检查部门发出安全隐患通知书。 2006年4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指《无极》破坏香格里拉生态环境,应严肃处理。
●2004年张纪中版《神雕侠侣》拍摄期间,剧组被指破坏九寨沟景区环境引起一片哗然。据悉,拍摄期间,剧组搭建用于拍摄的人工景观,践踏神仙池的钙化堤,造成的危害几十年甚至很多年都不能恢复。
●2005年电影《惊情神农架》女主角柯蓝公开指责剧组破坏神农架生态,《新民晚报》进行系列报道。认为名誉受到严重侵犯,制片方中影集团将柯蓝和新民晚报社告上法庭。2006年北京海淀法院认定中影违规进入自然保护区,影响了当地环境,驳回中影的诉讼请求。
●2006年据报道,《大旗英雄传》在浙江仙都风景区取景拍摄期间,刻有“铁城”两字的摩崖石刻总是进入摄影镜头,剧组用近似山体的灰色涂料对两字进行了喷涂覆盖。事发后剧组承诺清洗,但相关人士认为,清洗是对文物的二次毁损,“补救已经无法恢复石刻的原貌”。
●2006年,由朱孝天主演的电视剧《楚留香传奇》在新疆进行拍摄时,被吐鲁番文物局指责破坏目前保存最完整、最大的新疆唐代烽燧——大墩烽燧遗址。剧组被指未经批准擅自在烽燧遗址保护范围内搭建场景,在有1200多年历史的珍贵烽燧上进行喷涂。该烽燧遗址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最大的唐代烽燧。
●2006年《鹿鼎记》剧组在武夷山拍摄时,被曝光进入被列为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传承200余年的著名古民居下梅村邹氏“大夫第”,踩破古人留下的花盆。该剧组还在武夷宫景点抛下随处可见的垃圾。
●2009年有报道称,《三国》剧组在浙江永康杨溪水库拍外景,留下大量的生活垃圾和油污,可能影响到30万人的饮水水源。剧组被叫停,并缴赔偿金。报道称,从《三国》剧组来到杨溪水库搭建场地起,生活垃圾、人马粪便在水库周围到处可见,气味难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