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南方日报大型调查性报道《走读广东》关注了坤叔“转正”后盼培育扶持和规范管理的问题。报道透视了带领公益团队助学23年,资助数千学生的坤叔在“转正”后面临的现状难题。
在南方报网的互动栏目里,许多网友都抒发了对“坤叔”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助学的敬佩和感动,也对他历经23年最终“转正”的经历感到欣慰。但也有一部分网友注意到,“坤叔”对是否接受社会捐赠很纠结,“转正”后的团队仍面临缺乏明确的指导文件等问题。如何化解这些问题?网友和学者们都纷纷建言献策。
◎网友希望“坤叔”模式发展到其他领域
在南方报网上,很多网友对“坤叔”的坚持表示钦佩,也对事件背后折射出的制度的改革与进步感到欣慰,网友“度小月”就分析说:“让这些原本游走在边缘地带的组织走到阳光下,反而能减少原本在阴影中难以管理和控制的部分,坤叔的转正是一个社会进步的信号”。
也有一些网友认为,“放开社会组织注册限制”与“强推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制度”,正是新时期广东社会组织管理的两大关键突破。他们希望能把“坤叔”的模式发展至其他地域乃至其他领域的社会组织,“@周公馆满少”就评论说:“从坤叔的遭遇中,人们极易举一反三、见微知著:坤叔尚且如此,其他一些知名度不高的民间公益组织又会如何?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尚且如此,其他一些地方又会如何?民间公益组织尚且如此,其他一些社会组织又会如何?”
◎专家政府须承担的职责不能转嫁
据有关方面透露,广东省民政厅已草拟了《关于进一步培育和发展行业协会和商会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培育、发展和规范社会组织的方案》2个政策性文件,步子迈得很大,以进一步助推社会组织的发展。
多年指导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开展的广东青年干部学院青年研究所所长谭建光就指出,广东正从以前“政府管理社会”、“政府办社会”的思维模式转向“政府支持社会”,“政府培育社会”的新的柔性社会管理思维方式。
“但培育和管理确实缺一不可,不能一放就全放,宽进后也得严管。”他说,“社会和政府分工要更明确,适合市场和社会提供的服务,应坚决交给社会,而政府必须承担的职能责任,比如管理、指导、规范等,就不能推卸和转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