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商业公司相比,社会企业接手奥运遗产的消息,更能让英国人感到高兴。因为,普通民众将有机会享受公益资本带来的福利。
根据英国驻华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发布的信息,英国知名社会企业格林威治休闲健身有限公司(Greenwich Leisure Ltd,下称GLL),击败多家商业竞争对手,最终获得了伦敦奥运会水上运动中心(Aquatics Centre)和多功能体育馆(Multi-Use Arena)赛后10年运营合同。
据估计,这份在2013年生效的运营合同将会创造出254个全职工作岗位,以及每年86个勤工俭学机会。和纯粹追逐盈利的商业公司不同,GLL承诺他们会将其中75%的就业机会提供给奥运街区所在地的常驻居民。同时,在场馆维护、改造、重建的供应链采购环节上,他们优先考虑当地的中小企业。最让当地居民雀跃的是,该公司在合同中保证,水上运动中心和多功能体育馆以后的票价,并不因奥运遗产的身份水涨船高,而是与当地普通游泳池和体育场所的票价持平。
英国社会企业促进组织(Social Enterprise UK)CEO彼德·郝布克(Peter Holbrook)在回复《第一财经日报》的邮件中说:“社会企业能够为奥运街区提供更多东西,商业企业只关注赚钱和股东的分红,而像GLL这样的社会企业,则会把运营所获得的利润重新投回社区,回报给民众,在当地提供培训、就业机会和价廉物美的健身设施。”
“当人们花钱消费社会企业产品,为社会企业带去利润的时候,企业会将除去运营成本后的收益和利润,以各种方式回报社会,每个人都是赢家。所以,英国人把社会企业称为‘善心企业’。”英国知名社会企业培训机构红赭石(Red Ochre)联合创始人、英国领导力与管理学院研究员罗伯特·福斯特(Robert Foster),最近在杭州举办的2012年“希望工程激励行动”上,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伦敦奥运会给了英国社会企业崭露头角的机会——老牌社会企业HCT提供了从市中心往返奥运场地的公共交通服务,开业两年的伦敦社区资源回收网络,在奥运期间向各国媒体展示了英国废旧物品上门回收再利用的低碳理念。“以社区慈善机构为母体发展而来的社会企业,在英国发展多年,借着伦敦奥运的契机厚积薄发。如今,‘善心企业’的时代来到了。”
“授人以渔”
形式上属于商业,本质上属于帮扶性的非营利机构,是社会企业与商业企业最大的区别。罗伯特介绍,英国社会企业发端于上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时期,国家对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尤其在撒切尔夫人执政时代,为了摘掉英国“保姆国家”的大帽子,政府大幅度削减福利支出,但是公众对福利项目的质量要求并没有降低。面对“千疮百孔”的国家福利制度,一些民间非营利机构开始承担起了更多的社会责任。这种福利改革一直被延续了下来,直到布莱尔政府提出了“变福利为工作”的说法,社会企业“授人以渔”的法则最终为公众所普遍接受。
借奥运提升了知名度的伦敦社区资源回收网络,其运营模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只要接到回收电话,网络的工作人员就会上门去居民家中回收旧家具、白色垃圾、废木料、旧自行车、旧玩具和纺织品。之后,他们就会对这些物品分类处理,将其中仍可使用的旧物在消毒后以低廉的价格出售给无家可归者和贫困家庭,为他们添置家居和日常用品。“运营两年来,我们已经建立了流畅的回收和再利用通道。我们的工作人员能在两个小时内,利用网络回收到的旧物品,可以布置完一套4居室公寓,而且仅收200英镑。”公司CEO马歇尔·汤姆森(Matthew Thomson)说。一些流浪者和贫困家庭,通过他们的网络的帮助,拥有了一个像样的家。伦敦居民因此减少垃圾倾倒量达6万吨,碳排放量至少减少了8万吨。不仅如此,这个网络帮助伦敦政府节省了大量开支,带来培训及就业机会。据英国社会企业促进组织的统计,这个公司为伦敦创造了至少150个就业机会。公司雇用的大部分员工,是年轻的失业者,以及有犯罪前科的人。同时,他们每年还向社会提供数百个志愿者实习岗位。
伦敦东北部的鸡棚剧社(Chicken Shed Theatre)是另外一个社会企业“授人以渔”的典型。过去几年中,在这家剧社演出的一半以上的演员为残障、智障少儿。通过编导们对剧目、舞台的巧妙安排,观众还轻易看不出其中的“破绽”。而鸡棚剧社所有的演出门票、CD、T恤、旅游纪念品等衍生产品收入,很大一部分会用于剧社所举办的青少年艺术培训。只要在21岁以下,无论任何种族、任何文化背景,都有在剧社学习艺术、进行表演的机会。作为创始人之一的音乐老师玛丽·沃德(Mary Ward)说,该剧社创立的宗旨就是“把学习艺术的机会平等地赋予每一个有表演欲望的青少年”。
每个人都有潜质
“做社会企业遇到的各种问题,不能从普通的商业管理教科书上寻找解决方法。”用罗伯特的话来说,“每个社会企业都是创业者解决某个社会问题而建立的,都有独特、清晰的社会使命。”
目前,英国社会企业涉及的社会问题相当广泛,其中就包括贫困、失业、吸毒、艾滋病、社会治安、医疗卫生、教育、环保、关怀老弱病残、智障人士、少数族裔、外来移民等弱势群,以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城镇规划、重建等各个方面。虽然这些社会问题都能在政府部门找到相应的管理职能机构,但这些政府部门所能提供的服务是单向、均一化的,治标不治本。
“社会企业的用武之地,就在于它们能从横向上打通解决问题的各个环节,提供个性化、综合性的服务。”罗伯特认为,“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成功的社会企业家都是具有创造性思维的热心人,他们愿意投入大量时间与民众、政府机构、供应商多多沟通,达到互信互利的状态。这才是社会企业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罗伯特举了一个自己以前的邻居贝克太太的例子。这位好事的老太太,在社区附近发现了一块无人管理的荒地,没有人知道这块地的产权归谁。“社区正好需要一块场地,作为给孩子们的运动场。”社区的孩子们去踢足球要穿过几条交通繁忙的马路,有一次一个心急的孩子就在穿马路时被汽车碰伤了。于是,贝克太太开始不厌其烦地说服社区内孩子和他们的父母支持自己的项目,收集他们的请愿签名,并不断向当地的市政厅写信求助。最终,老太太差不多花了两年时间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社区居民的支持,神奇地从一家慈善基金会筹到了资金。事实上,社区运动场的成功开办大大拉近了社区邻里之间的关系,整个社区的氛围也今非昔比。贝克太太再接再厉,利用社区的凝聚力,创办了社区信用合作社,居民存入小额资金,以低廉的利息借贷给社区里其他有急需的人。贝克太太从开发一块无主荒地出发,最后成功创立了一家微型社会企业。
在罗伯特看来,普通人成功创办社会企业不是什么新鲜事。Track2000的创始人泰瑞·帕里(Terry Parry)和托尼·胡克(Tony Crocker)原是失业者。旨在拯救曼彻斯特历史遗产的“哥顿修道院及社区信托基金”创立者艾琳·吉夫斯(Elaine Griffiths)之前是一名全职太太。职业培训机构“企业中心”(The Enterprise Centre)的两名创立者一位女性理发师,另一位是普通公务员。“潜力一旦得到激发,并且常年坚持下去,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社会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