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微公益”体现在生活的点滴之中(图)

 

 

 

“微公益,使普通人成为公益主体,

激发了普通公民的公益热情,展现了积少成多的巨大力量。”

 

 

  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民间组织蓝皮书》披露,由于接连发生的网络事件,使得官办慈善机构遭遇空前信任危机,而这却为汇聚普通民众微小善意的“微公益”提速提供了可能。

  时下,一种全新的,自下而上的“微公益慈善模式,正受到公众,尤其是网民的追捧。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支队伍,集点滴之爱,捐绵薄之力,在新媒体技术搭建的现代化平台上,汇成温情脉脉的爱心洪流。

  什么是微公益?或许,此前一群自愿者在广州岗顶进行“出行有序”的号召活动,做出了很好的诠释。不需要投入很多的精力和时间,仅仅从自己身边着眼,从为对方着想做起,如在人流高峰时,选择爬楼梯来减轻扶手梯的人流重负,即是其中的一种。不计较地一遍遍做就可以凝聚很大的力量,这或许正是微公益的真实形态以及人与人相处的一种真诚方式。

  此前,一名香港艺人庆生之日发出微博,号召大家转发一则捐赠倡议。3天内,她的捐赠倡议被“拥趸”们转发了7.5万次,最终这名艺人践行承诺,向慈善机构捐出了8万元。明星的号召力自然不同凡响,普通人的真情微博同样打动人心。身患白血病的河南女孩“闪闪”,就是由一名素不相识的网友发出义卖微博,凡有网民在其店铺购买指定货物,所付全款将全额作为“闪闪”后续治疗费用,最终20万元善款得以筹集完毕。在郑州大学,有290多名“筑梦基金”的志愿者。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园内搜集废品,把换来的钱放入“筑梦基金”。这个“拾荒行动”,他们已经坚持了两年多,已经举办多次,发动了近1500名大学生志愿者进行校园拾荒、校园义卖、爱心支教等微公益活动,募集到21625元“筑梦基金”。利用“筑梦基金”,志愿者们帮助了许多人,其中包括5名家境贫困的学生和身患重病的学生,并为玉树地震灾区筹集了善款。

  这一切,看似天方夜谭,却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身边,不得不让我们对“微公益”刮目相看:1角钱、1元钱的“微公益”,并不是想象中那样“微不足道”。有时,“微公益”的慈善主体既不是行政机关,也不是大企业、大财团。他们甚至没有过去大慈善者那种“行侠仗义”、“扶贫济困”的远大抱负,取而代之的是举手之劳的、轻松的甚至是寓慈善于娱乐的参与方式。正如常说的那样,“世界的改变不是少数人做了很多,而是每个人都做了一点点。”

 

 

  不言而喻,“微公益”之“微”,主要是指参与主体之“微”和力量之“微”。在人们的印象里,慈善无疑是政府、大机构和少数“成功者”的专利,乐施好善者往往有着“达则兼济天下”的心态,慈善成了道德竞赛,谁捐的钱越多,境界也就越高。但“微公益”改变了这种局面,它的参与者多数是社会普通民众,对于善举,它强调有无,而不追求多少。可以说,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可以从身边做起,做改变世界的“一点点”事。正如一家“微公益”网络社区创建者所言:“其实公益很简单,当你走在马路上,看到一个路面上飘动的塑料袋,捡起来,然后放到正确的分类垃圾箱中,你就做了两件公益的事。”

  “微公益”是源自草根的星星之火,网络则将这爱心之火引燃燎原。正是这种点滴之善,推动着慈善事业的进步。“微公益”所倡导的重在参与、自我管理的理念,也为现实社会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面对公民慈善的参与热情,政府所能做的,就是为“微公益”建立规范机制和游戏规则,引导其走上正规发展的道路。作为一种富有生命力的公益形态,诸多“微公益”组织,也应当主动从传统的公益机构中寻找规范的经验,走专业化道路,方可有所作为。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在生  在生词条  公益  公益词条  点滴  点滴词条  体现  体现词条  之中  之中词条  
公益

 透视抗震救灾的善款善物

北京师范大学的一群富有激情的大学生正在进行一次艰难的尝试--自费调查和展示四川地震中各类非政府组织(NGO)赈灾款项的去向。这项行动是在公众舆论对于四川震后赈灾...(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