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典型事件]微博时代的集体行动——解读“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

 

【注:“微博时代的集体行动——解读‘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为《中国第三部门观察报告(2012)》主题报告之一。本文为报告内容提要。】

 

2011年春节,一场通过微博发起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行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该行动号召全国网友拿起手机、照相机、摄像机,看到乞讨的儿童就拍下来,并公布在网上。行动受到网友、媒体、人大代表、明星、政府等关注,成为微博世界里集体行动的新星。

 

文章主要从集体行动的六个因素对“随手拍”进行解读,包括结构性诱因、结构性紧张、一般性信念、触发因素行动动员、社会控制的疏忽或失效。在本次行动中,这六个因素实际上都存在,但其中一些更为凸显。就结构性紧张而言,流浪儿童问题对社会稳定造成威胁,对儿童家庭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和痛苦,这些问题已造成普遍的社会不满,而我国目前既有的社会权威和制度体系被一定程度地认为可能无法解决这些问题,这是典型的结构性紧张。就一般性信念及触发因素而言,关于流浪乞讨儿童的社会问题由来已久,大家不仅产生了共识,而且所有参与者清晰理解并赞同这些共识。就触发因素而言,“杨伟鑫于2009年被人拐骗并致残,成了街头乞丐”可谓触发因素。就行动动员和资源动员因素而言,微博的便捷性、低门槛性、高速传播性、互动性成为行动动员因素,人力资源、资金资源、技术资源、媒体资源齐备成为资源动员因素;就社会控制的疏忽或失效而言,该行动初衷符合国家政策,政府的理性支持、积极应对保证了行动的合法性。

 

以上六大因素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微博的强大作用。不论是在形成集体行动框架的阶段、行动进行阶段,还是获得政治空间阶段,微博的低门槛性、互动性、便捷性、微博的高速传播性,均起到了助推手的作用。除了借助微博的传播、参与、互动特性外,充分选择微博、利用微博的使用规则,也是这次行动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然而,网络集体行动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风险,包括持续性不足、假消息、侵犯隐私等问题,需要集体行动的发起者和参与者谨慎行事。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乞讨  乞讨词条  解救  解救词条  随手  随手词条  解读  解读词条  拍照  拍照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