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草根 NGO 的力量

 

 

    “Amazing(惊人)!”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南中国项目主任郭慎宇参观清风自游人公益服务中心后发出由衷感叹。

    “向引领一代中国青年公益时尚的中山市清风自游人公益服务中心全体同仁致敬!”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院长 (原民政部慈善司司长)王振耀高调评价。

    “在中山,清风自游人号召社会青年的影响力比我大。”团市委书记丁凯如是说。

    “清风自游人”作为中山民间青年社会组织的裂变器,已经成功孵化出许多以公益为目的的社会组织。这种全新的孵化社会组织的方式,在全国实属首例。其社会组织裂变社会组织的“清风模式”,更让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等公益慈善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颇感震撼和惊喜。

    创立于十年前的“清风自游人”,从一个不知名的网络小论坛发展成为今天活跃会员超过 3 万多人的草根NGO,秉持“关注弱势、热爱生命、亲近自然、享受生活”的“清风精神”,迸发出推动社会进步的正能量。

“玩”大的草根NGO

    “清风自游人”的“驴窝”去年就已从市工人文化宫的弹丸之地挪到了石岐区岐海九曲文化城内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园利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设的珠江食品厂旧址改造,别有一番风味。食品厂标志性的红砖大烟囱依然矗立,如今成了中山市青年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基地B 区的地标,清风自游人公益服务中心坐镇于此。

    1月16日,记者到访那天,恰巧清风自游人公益服务中心拿到了中山市民办非企业单位名称的核准受理表。这说明“清风自游人”的组织实体化建设从此有了正式“身份”。虽然“民办非企”与他们希望注册的“社会团体”有一定的差别,但“清风自游人”创始人之一的南风(网名)已颇为知足:“民办非企的身份更便于开展活动,这远比我们想象的好,一步步来吧。”

    浓眉大眼的南风,说话就跟他的身材一样朴实敦厚。他告诉记者,“清风自游人”创办的初衷,只是想在网上征集一些热爱户外活动的驴友,没想过要做什么公益,但没料到十年间竟然“玩”大了。

    他与另一位创始人阳光(网名)的相识很偶然。2001年底,南风在新浪发帖召集到云南自助游的同行者,一位名叫“可爱”的广西柳州女孩回复“想去”。得知南风也是中山人,“可爱”就把中山朋友阳光的手机给了南风。俩人约出来见了一次面,竟一拍即合,决定仿效珠海的“逍遥驴谈”,成立一个网上论坛,方便征集驴友。2002年,“清风论坛”正式开通,论坛会定期开展不同种类的户外活动,如自驾游、攀岩、登雪山、徒步毅行和摄影等,渐渐吸引了一帮户外爱好者,大家活动时,费用自觉奉行AA制。

    清风驴友所走的线路基本都是偏远和未开发的地方,那些未经雕琢的天然美景令他们流连忘返,但与美景构成强烈反差的当地人民的贫困与落后,也深深震撼着他们。

    2003年,南风与4位驴友一同去四川丹巴党岭。深山里有两条村庄,不到两百人。村民想到丹巴县城,要骑上四五个小时的摩托车。他们向村民租马进山,每天40元。给他们拖马的是一位18岁小伙,鼻涕拖到嘴边,连自己的名字和地址都不会写。

    一种悲悯油然而生。南风和驴友把背囊里的药品和多出来的衣服搜罗出来,捐赠给小伙。此后,清风驴友们再到别处自助游,总会多背上一些药品、文具、衣服,开始在行走中布施博爱和人道精神。

    然而,背囊里的公益毕竟力量有限,渐渐地,阳光、南风等创始人开始有些想法了。

    真正利用 “清风论坛”首次发动公益活动,是九年前在市内开展的一次自助游活动。那天,清风驴友误闯进一间乡村小学,只见十来个班级里还有两个班的学生用的是烂桌烂凳。他们回来后就在论坛发帖,动员驴友捐助学生桌椅,每套100元。驴友回应热烈,短短两天就筹够了100张桌椅,“我们头一次感觉到公益的力量好强大。”南风说。

    从那以后,“清风自游人”开始探索在开展活动项目的同时加入公益慈善的元素,进一步吸引户外爱好者持续的积极参与,并正式成立中山首个户外志愿公益网站。十年间,“清风自游人”足迹遍布全国,组织开展了超过100多项的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其中“六一助学助教自驾车活动”、“清风暖流新年公益音乐会”、“中珠城际55 公里慈善毅行徒步”、“中山户外公益团体交流大会”成为颇具本土特色的公益活动品牌。

    “清风自游人”逐渐成长为全市民间青年志愿者和户外运动爱好者沟通、合作、参与公益志愿服务的大平台。这一草根NGO 的正能量也在不断增长释放,曾获多项公益类荣誉。2011年8月获得了由省团委等单位主办的“爱·大家”首届珠江公益节“双千一百”评议“千家公益社团”称号。

新的社会力量

    NGO 在全球范围的兴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随着全球人口、贫困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发现仅仅依靠传统的政府和市场两级还无法解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作为一种回应,NGO 迅速成长并构成社会新的一级。

    “清风自游人”源于中山民间,完全是自发的一个松散型社会组织。从这一草根NGO 的十年发展历程中,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新的力量。

    国家、市场、公民社会,构成了这个世界上的三种关键力量。NGO 代表公民社会的力量,是指在特定法律系统下,不被视为政府部门的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政府失灵”、“市场失灵”时,需要由代表公民社会力量的NGO 来矫正。三种力量不断地彼此互相影响,以保证社会的平衡。在国际社会中,很多例子可以说明,NGO 足以影响各国政府的决策。就算在一国之内,NGO 也常常有决定福利、国家法令、政府资源分配等方面的影响力。

    我国对于协会、社团这些非政府组织,改革开放前基本是总体控制,近三十年来则主要是通过一些新的制度形式和政治策略来积极影响市民社会组织发展。从国家社团管理政策的演变中可以发现,1978年-1989年,社团管理徘徊于放任与控制之间。由于国家在改革开放后摒弃了大规模群众政治动员的治理模式,对于社会团体的监管也就自然出现了某种制度真空。直到1989年颁布《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之前,国家管理社会团体的主要依据是《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及其实施细则。1990年-2000年,社团管理形成监控体制。《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提前一年出台,其即时性政治目的就是为了给1990年开展的全国范围大规模社会团体清理整顿运动提供合法性基础。《管理条例》中临时确定下来的控制型管理总体逻辑,成为一项长期的管理模式。2001年-2011年,社团管理出现中央不回应,而地方政府积极改革管理体制的“中央冷,地方热”局面。上海、深圳、温州等地方政府相继对社会团体的管理体制作出了重大改革。2005年12月,我省出台《广东省行业协会条例》,规定行业协会的设立可直接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这段时期,国家也开始重视非政府组织在行政体制改革中的巨大作用。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三中全会到六中全会所通过的《决定》和十七大报告中,都明确提出了发展社会组织的必要性。如今,“加强社会建设”已被摆上国家和地方重要议事日程,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所包含的社会管理体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社会管理机制等四个组成部分说得十分明确。

    社会建设的内涵和本质是什么?其核心就是更加公平合理地配置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从正向看,就是要在社会领域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种能够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机制,并相应地形成各种能够良性调节社会关系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从逆向说,就是根据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和社会风险的新表现、新特点和新趋势,不断创造和完善正确处理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和社会风险的新机制、新实体和新主体。

    “清风自游人”成立十年以来,通过兴趣集聚与公益引领,组建了看似松散却有着强大凝聚力和认同感的社会实体,发挥了良性调节社会关系的社会力量。当我们把这一草根NGO 的发展历程,放置于国家社团管理政策演变的大背景中分析,显然就会清晰地看到,“清风自游人”处于中国市民社会组织发展改革创新期,之所以能够茁壮成长,一是得天时地利人和之际遇,二是靠自身的创造能力。

清风”只有伙伴,没有“老板-伙计”

    “清风自游人”快速应急的动员协作能量头一次“井喷”,是在2009 年为西南特大旱灾地区捐赠爱心水袋的晚会上。从策划到举办捐赠晚会,仅用了短短5天时间。当晚,“清风自游人”联合市青年自组织联盟、中山电视台等单位在东区华润万家广场举办献爱心水袋捐赠晚会,一下就为灾区筹集到善款24万元。

    “晚会结束后已经10点多了,银行早已关门,我们坐在这一大堆钱上,都不知怎么是好。后来还是在阳光的沟通下,运到东区武装部的枪械室里保管了一晚。”想起往事,南风呵呵笑了起来。

    虔诚地守护公众爱心,被“清风自游人”奉为圭臬。社工专干“在路上”(网名)也是清风元老级人物。她告诉记者,为了将这24万元善款落到实处,清风人跑了三次西南旱灾地区。头一次是运送爱心水袋;三个月后与河池市天峨县敲定爱心项目——建造19个120立方米的有盖水窖;一年后验收爱心工程,灾区人民用水窖水酿的酒,热情表达了自己对清风人和中山人民的感激。

    “我们不是慈善家,只是在人生的旅途上释放快乐心情”——这是“清风自游人”的行动宣言,在其“驴窝”的墙壁和宣传册上随处可见。尊重个性、平等互助、公开守信的“清风气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青年人融入到这个草根NGO,活跃会员超过3万多人。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到目前为止,清风自游人公益服务中心才刚刚以低廉的工资招聘了唯一一个专职社工,其他所有会员都各有各的工作和生计。十年来“清风人”全都是自助参加户外活动,无偿服务公益行动。

    “清风自游人”对其他社会组织的孵化,也有别于国内外相对成熟的政府和民间合作,有意识、有组织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孵化器模式,他们之所以孵化出这么多社团组织,最主要是与自身的成长发展有关。可以说,“清风自游人”需要用到这些社团,于是也在有意识地培养这些团队。而随着 “清风自游人”活动多元化的发展,活动项目和活动领域越来越广,部分会员希望把其中某个项目做得更专业、更细致,想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做自己喜欢的事,于是,就有了独立门户的需求。第一个从“清风自游人”分离出去的社团叫“零点户外”,现在已成为了一间非常有名的销售户外旅游用品,同时义务为广大自助游和户外运动爱好者提供咨询和指导的专门店。“蓝天家园”则是一个专门深入山区进行贫困助学的民间团体。

    扬声工作室的孵化个案很典型。负责人华仔四五年前加入“清风”,对电子设备、音响灯光有着浓厚的兴趣,歌喉还有“小罗文”之称。这刚好满足了“清风”举办公益活动节约成本的想法,于是阳光故意用激将法鼓励华仔组建自己的音响灯效团队。2011年,华仔真的把一部自己改装的舞台车开到了“清风”伙伴面前,成为“清风”开展助学宣传和慈善晚会的得力助手。

    “阳光原来说起码要用两年的时间孵化扬声工作室,没想到4个月我们就孵化成功了。”华仔颇为得意地说,扬声工作室如今可以承办多达2万观众的晚会,演出订单已经排到了蛇年春节后,几乎每两天就有一场演出。

    但谁也不会想到如今彬彬有礼的华仔,过去竟是个闯荡江湖的古惑仔。摊开与他年龄形象不大相符的粗糙双手,华仔说如今自己辛苦一天赚500元,要比原来违法乱纪一天赚5万元踏实安乐多了。

    感恩“清风”为自己提供了一个重归社会的平台,华仔也努力改变身边的边缘青年,“因为每个青年都需要机会,就像扬声器一样,有的功率不一定很大,但总有一段功率可以在音响效果中发挥作用。”

    “不管是加入‘清风’,还是分离出去,清风人之间,只有伙伴-伙伴,没有老板-伙计或上级-下级。”南风如是说。

    “清风自游人”的孵化过程看似不着痕迹,但我们不可小觑了“清风”的力量。经历了十年的发展,积攒了各行各业的资源,也积累十年做公益的经验。社会组织孵化社会组织的“清风模式”,已成为推动中山实现公益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

    相关链接

    【“清风”孵化模式】

    南风坦承,“清风”从来没有刻意孵化其他的社会组织,但多年以来,却有越来越多的草根NGO从“清风”中成长壮大,独立门户,一切都自然而然,从量变到质变。分离出去的NGO,也始终与“清风”保持着良好的伙伴协作关系。“清风”的孵化之路,大致遵循以下这种轨迹:

    甲:清风自游人

    A-E:“清风”的品牌项目,例如到山区助学助教、自驾车游等。A-E 是“清风”孵化其他社会组织的一条支线,随着品牌项目的深入发展,做精做细,衍生出一个新的组织。

    1-3:“清风”的发展所需要用到的功能小组,例如摄影摄像、影音灯光等。1-3 指的是孵化的另一条支线,随着“清风”的发展,不同功能的小组得到锻炼壮大,自成一个小组织,并开始独立运作。

    乙-戊:乙、丙代表由品牌项目延伸发展而成的“零点户外”、“蓝天家园”、“中山车友会”等组织。丁、戊代表的是由功能小组发展而成的“3031影视工作室”、“扬声工作室”等组织。

    名词解释

    NGO,是英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一词的缩写,是指在特定法律系统下,不被视为政府部门的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不是政府,不靠权力驱动;也不是经济体,尤其不靠经济利益驱动。其原动力是志愿精神。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草根 NGO 的力量  草根  草根词条  力量  力量词条  NGO  NGO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