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多的国家之一。在频繁的灾害面前,日本人对灾害有自己的理解和应对方式。日本的民间组织和志愿者有多年的参与救灾的经验。我们看到的RQ高效有序的工作及日本同行明确的工作方向定位,背后是持续多年的参与社会运动和活动的积累和历练。
选自《“战斗”里成长》
/qikanarticleview.php?id=1304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中需要修复与重建的不仅是损毁的建筑设施,还有灾后已经发生改变的社会关系结构、社会秩序结构和社会认知结构。因此灾区社会建设除了教育、卫生、就业、社保等一般内容外,还需要增加新的社会建设的内容和项目。事实上,我们在灾区看到了很多社会建设的新探索,既来自政府部门,也来自民间,特别是来自民间公益组织的社区工作。
选自《以社区为主体——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民间模式和建议》
/qikanarticleview.php?id=1190
5月10日汶川地震三周年之际,中国扶贫基金会举办救灾工作报告会,向全社会公开详细的救灾资金和物资使用的财务信息。为履行以专业精神打造“阳光透明的基金会”的承诺,扶贫基金会通过对整个救灾项目的全面回顾和第三方评估,向社会公开项目和财务信息。
选自《汶川地震三周年 扶贫基金会晒账本》
/qikanarticleview.php?id=1189
益行工作组从2008年成立以来,已经多次参与了地震、泥石流、抗旱,洪水等自然灾害的紧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形成了一套较为有效的工作程序地:首先组织灾情调研,了解受灾地区大致情况,然后进行需求评估,根据评估组织物资和其他方面的应对援助。在一些灾害多发地区也培育了在地志愿者或对在地组织进行灾情评估主执行能力的培训。
选自《灾害频繁 携手应对》
/qikanarticleview.php?id=1188
在众多参与赈灾救助的NGO中,友成基金会有自己的特点。正如友成秘书长甘东宇所归纳,“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需要”是民间组织参与救灾的三个优势。5.12地震以后,诞生了非常多的中国本土NGO,目前在四川、云南、贵州从事灾害管理、灾后重建的NGO大概有70多家。这意味着对网络协调和资源整合有较高的需求。而日本NGO的网络组织,从资金筹措、志愿者动员到项目执行,已经形成人力、资源和项目的完整链条。
选自《友成基金会:整合资源 搭建灾害应对管理网络》
/qikanarticleview.php?id=1187
在救灾资源投放出现不均衡的情况下,乐施会希望在非极重灾区、非震中地区做一些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的工作。对“非震中灾区”的高度关注有效减少甚至避免了救援中的“盲区”,有利于实现社会资源的均衡性投放,发挥了NGO作为社会力量参与重大公共灾害救援的示范作用。
选自《乐施会的民间角色:寻找被忽视的需求》
/qikanarticleview.php?id=1186
汶川第一小学有着象牙黄的外墙,欧式的拱形大门,顶楼则设计成别墅式,各主体建筑上是精美的大花浮雕。学校占地面积20 000平方米,总投资达6 000万元。在震区,很多一线的校长、老师普遍有这样一个看法:通过重建地方教育的硬件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一年的发展速度赶上了过去30年。然而,高标准的学校建起来后,后期的运营维护则成为新的问题,令很多校长头疼不已。
选自《教师:灾后重建被遗忘的角落》
/qikanarticleview.php?id=1184
如果以近600亿的总额计算,粗略估计,有95%的社会捐款、物资来自国内,而从国外募集的款项中,外交部及中国驻外使领馆、团共收到外国政府、团体和个人等捐资共计17.11亿元人民币(截至7月18日)3。 此外,外商投资企业、跨国公司和港澳台企业(不含慈善机构和个人)向灾区捐款捐物约36.61亿元人民(截至6月13日),另据国资委公布数据显示,央企已累计捐款捐物超过32亿元。地震将民间潜在慈善空间突然显现、具化。大部分来自社会的捐款,通过捐赠的形式,汇集到三大渠道:中国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民政部。
选自《社会组织的资源动员与筹集》
/qikanarticleview.php?id=919
2008年6月20日,中国发展简报邀请在川当地以及陕甘黔的NGO就“5·12地震”期间参与赈灾的机构行动和联合在四川科技大会堂举行了小型的现场交流会。与会的40多家NGO纷纷发言并与在座的同行进行了交流和分享。现将当天与会的各方机构发言进行编辑整理,摘录其中部分发言予以刊登,以飨读者。
选自《四川NGO赈灾现场交流会摘录》
/qikanarticleview.php?id=918
从台湾的震后总结经验得知,公众对灾区关注度会随着时间流逝逐渐减少,这让伙伴们感觉到重 建应当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区域,又通过对前线各种信息的梳理,发现厕所问题往往被忽略。“大震后必有大疫”,5月的灾区天气变化无常,炎热和暴雨天气并存,地震之后灾区厕所大面积的毁坏,令得多年从事环保工作的我们十分担忧――厕所问题不解决将会导致疫情发生和水源污染。因此我们和伙 伴机构中华环保基金会商议引进生态厕所项目,顺利得到他们的首肯和资金支持,此后借助台湾建筑 师谢英俊技术团队的配合,结合野草本土资源协调 的优势,我们确定了生态厕所项目。
选自《功夫在诗外,有心柳成荫》
/qikanarticleview.php?id=910
2008年6月7日,爱白第三期培训的心理志愿者来到桐林村,针对青少年进行心理援助。他们通过事先调查,对全天的援助行动做出规划,并顺利执行下来:上午开展的是团体心理援助游戏――首先通过闲谈记住孩子的姓名,建立信任关系;接着由一位心理咨询师带领孩子们开展团体活动,其他心理援助志愿者参与活动并观察孩子的个体反应差异,留心部分行为异常的孩子;团体游戏结束后让部分孩子谈自己的感受。下午,部分志愿者带领部分孩子进行绘画活动,另一部分志愿者则带领其余的孩子继续进行团体游戏活动;志愿者注意收集活动中显示出来的孩子心中因地震导致的阴影,如绘图、造句中流露出的迹象等,然后将情形反馈给心理咨询师,后者则对个别需要心理干预的孩子进行了较深度的单独心理谈话。
选自《不同取向,同一种爱——成都爱白的救灾样本》
/qikanarticleview.php?id=909
“联合”一直是NGO 们不敢多想的话题。但突发的八级大地震,使得 NGO再也不能坐等体制放松空间,而是采取各种方式争取主动。有的组织利用自己在体制内的其他“合法”身份展开行动,如贵州意气风发红十字、四川圣爱基金会等,均利用红十字会的旗号前往灾区参与救援;也有组织打出“帮忙不添乱”的口号,为政府排忧解难,去政府的行政体系忽视或遗漏的地方,扮演拾遗补缺的角色。抛弃成见,共赴救灾,利用一点一滴的空间放大自己的作为,表现了NGO的主动角色意识。
选自《NGO的集体亮相——地震中的NGO联合行动》
/qikanarticleview.php?id=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