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的一天正值老挝旱季,湄公河支流――邦非河(Xe Bang Fai)一如既往地以纯净秀美的姿态流淌,映衬着两岸光影摇曳密集如织的树林。参加第四届湄公河流域生态系统监测项目(MeREM)研讨会的各国科学家和记者们,1 沿着河道一路蜿蜒而行,考察当地的生态与人文环境。不时有农耕的水牛出现在视野中,成群结队在河滩上休憩。孩子们光着身子在浅水区里面戏耍,身着传统筒裙的妇女三三两两在岸边洗衣,以友好的微笑和挥手应答泛舟的客人。远道而来的客人们一路陶醉,和自己所乘坐的叶叶扁舟,无意间装点了幅幅写意的风景。
邦非河由东北向西南穿过老挝中部省份,最终汇入使泰国老挝隔界相望的湄公河。这条孕育着文明的母亲河之于沿岸数以万计的居民的意义,远非其风景之于游客的意义能够比拟:两岸老挝人民世代到河里捕鱼,在河岸种植蔬菜和稻米,饲养水牛,形成了多种稳定而又相互补充的自给型生计方式。
即将消失的世外桃源
为迎接来客,有53户人家的Phanang村几乎全村出动,老老少少早早迎候在河岸上的树林里。树林边的山洞供奉着佛像,这是他们心中的圣地。在信奉佛教的老挝,即便是无神论的共产党主政多年,传统的宗教氛围仍然浸润其中,保存完好,并塑造了与世无争的纯朴民风。村民们在此提前庆祝了来年3月里才会到来的新年节日。在最有威信的长者主持下,村民们展开了一个冗长而热烈的祝福仪式,将黄白两种颜色的线绳缠绕到客人的手腕上,并在口中念念有词,企盼给客人带来吉祥如意。他们还用椰子、烤鸡、糯米、植物拌菜、鱼汤款待客人,并在自制的乐器伴奏下随意起舞。日本NGO――湄公河观察的创办人松本悟“反客为主”,以同样的方式回馈他所熟知的村民们。松本悟通晓当地语言,长期在老挝从事发展工作,他所在的组织一直关注并致力于消除国际融资的大型工程对湄公河流域(包括老挝在内)的生态和社区发展的负面影响。
事实上,村民们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正在被机器的轰鸣所打破。就在邦非河北部,东南亚最大的水电站――南屯2(Nam Theun 2)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建设。在茂密的丛林地带,各种工程车辆往来穿梭,公路上尘土飞扬。南屯2将在老挝北部的南屯河(Nam Theun)河上筑起48米高的大坝,形成一座面积450平方公里的水库,用导流渠将水从水库南面引出发电,然后通过一段人工河道与季节河――Nam Phit汇合,注入邦非河。 世界银行的网站资料显示,大坝装机容量是1070兆瓦(mw),采用BOT方式进行建设,从2009年开始的25年特许经营期间,头10年还款期内将每年为老挝带来3千万美元(名义价值)的收入,其后从2020到2034年间,平均每年为老挝带来1亿1千万美元收入(名义价值),2034年大坝所有权将归老挝所有。
世界银行在大坝建设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2004年3月底,世界银行决定向南屯2提供2.7亿美元的信贷和风险担保,推动了整个工程在全球完成融资14.5亿美元。对老挝这个GDP只有20亿美元的国家而言,其规模可见一斑。项目由老挝政府与南屯2电力公司(NTPC)联营,在投资股权结构上,法国电力公司EDFI持有35%股权,老挝政府和泰国电力公司各持25%,其余15%由一家意大利和泰国的联营公司持有。
世界银行认为这个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度之一在发展问题上没有太多选择。“如果管理和实施得当,能够极大地改善老挝人民的生活,增加卫生、教育和农村发展等方面的投入”。根据项目规划,受影响村民的人均收入将从现在的380美元提高到800美元。NTPC还将每年提供100万美元的资金用于大坝边4000平方公里的Nakai Nam Theun 国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并提高当地居民的生计水平。此外,世界银行将南屯2看作推动老挝持续进行经济社会和公共财政体系改革的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自然资源开发成为老挝发展的首选路径。
国际组织非常关注大坝的负面影响。湄公河观察提供的资料显示,届时,大坝截流将宣告南屯河的死亡:由于95%的水被截流,其下游流量只有每秒2个立方米,水生生态系统将毁于一旦,250个家庭生计受到影响。而南屯河改道注入邦非河后,后者的流量在旱季将增加10倍。在流域内的Mahaxai区,某些地方会造成水位上涨到4.5米,增加了雨季发生洪灾的可能性。更严重的是,湍流将被淹没在水下,对131种鱼类种群产生重大负面影响,河岸的蔬菜园也将不复存在。在库区,6200人需要搬迁,但邦非河流域的居民,包括Phanang村在内,更有10万人生计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南屯2这个外来的庞然大物,在通过发电为老挝带来大量外汇的同时,将极大地改变当地居民的生活以及生态环境。
南屯2引起争议已有10年,世界银行最终做出决议为大坝提供信贷和风险担保,表明它转变了此前对大坝项目所持的谨慎态度,将投资修建更多水坝。亚洲时报的一篇在线特稿说,“老挝的水坝计划完全是世行的形象工程,因为它成功把资助责任从借贷机构转移到私人部门:世行自己主要充当担保人”。2 不知这样的角色转变对世界银行在保证项目在执行其环境和社会影响指导方针的影响力度、监督措施方面会产生怎样的负面影响。
移民村的困惑
2003年11月完成搬迁的Nong Bua 村坐落在比较边远的Naikai高原上,现有56户。NTPC为这个目前唯一建成的示范村下足了“功夫”:借鉴综合社区发展模式,除了建房、建设饮水和供电设施,还提供土地、种子和肥料给村民种植经济作物,并进行就业培训。据说每个家庭还得到奶牛或者家畜进行饲养。以前缺电的村民现在能够用上电,社区内还得天独厚地拥有一所小学。采访中,村长Somvang Phetsom Hon对现状表示满意。
不过,“现在有人还不知道如何种蔬菜,技术员离开了,肥料也不够”,他说。
作为示范,必然要尽可能做到“精致”,但这并不能掩饰背后的隐忧。以前大部分村民主要依靠轮作方式耕种水稻为生,辅以其他生计,这是和自然长期相互适应形成的选择。现在突然要改种经济作物,直接被推向自己并无任何经验、潜伏风险的市场。尽管目前大坝建设阶段大量涌入的工程人员制造了较大的消费需求,但毕竟只能是昙花一现。当所有村都完成搬迁转为蔬菜种植,加上工程完工后人员撤离,未来的市场在哪里,其实仍然未知。而湄公河观察在Nong Bua村调查发现,由于卷心菜的市价2005年比上年度减少了2/3,该村村民光靠经济作物已无法维持生计。更有国际组织指出,“移民点地力贫瘠,并不适合种地,需要进行有机和无机肥料的高投入”。NTPC承诺3年内全额资助,以后每年减少20%的计划,并不足以帮村民应对长期的挑战。
在2007年底即将搬迁的Neua村,村长Sanam Xay Phensilom对未来很担忧。尽管没有房屋的困难家庭在搬迁后将拥有自己的新居,是件好事,但村长说,“蔬菜种植并非我们的传统。因为是政府决定的项目,只能够同意”。他还担心这个97户人家的大村在移民点土地不够用。
与Neua村不同,Sop Phene村2006年6月已迁移到一个临时处所直到现在,马路边还有一所规模很小的简易小学。由于新村建设迟缓,全村人的生活一直处于过渡阶段,靠NTPC每月定量供应的食物维持生存。湄公河观察的人士说,有村民反映,食物和水出现短缺的情况,村长Khouan对此并未予以承认。由于居住密度大,担心瘟疫发生,部分村民将先暂时被疏散到其他地方。这个村同样需要从过去的轮耕和渔业,转为蔬菜种植,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重大转折。
参加第四届湄公河流域生态系统监测项目研讨会的5国记者走访的最后一站,是南屯河边的Talang村。这个村基本上以捕鱼为生,现在每位渔民每天能捕到10公斤鱼到市场上出售。2007年底,将整村向山上移300米。南屯河截流后,村民们将改为到水库里捕鱼。
“水库有更多的水,捕鱼难度大了,鱼会更多地繁殖”。村长Xieng Keochamphila觉得,水多鱼就会更多。但国际组织警告,水库建成后水温以及水质下降,会导致水生食物链的断裂,导致渔民生计的破坏,以往建成的许多大坝对此提供了经验证明。NTPC在社会发展计划(SDP)中也做出预测:南屯2很可能会导致从Nam Phit河向下直到湄公河汇流处的“水生食物链崩溃”。但是,村民们的注意力显然只是集中在大坝能带来的电力供应上,他们对电力和照明非常渴望,并未意识到鱼类减少会给生计带来的影响。当然,项目计划帮助村民转为水产养殖,但国际组织指出,在缺乏足够的人力资源和基础设施支持的前提下,由于鱼苗和饲料成本高,数年内转为商业化并不现实。据老挝和泰国过去的经验,只有20%的家庭能完成转型。
此外,在受到大坝影响的邦非河流域100多个村庄,只有21个村庄有规划进行搬迁并辅以生计恢复措施,而且进展缓慢。电站预计2009年完工,目前只有一个示范村建成。如果按照规划进度要在2007-2008年间全部完成搬迁,势必非常仓促,问题频出。
国际NGO的声音
2005年3月14日,来自42个国家的154家公民社会组织,联名向当时的世界银行行长写信请愿,敦促世界银行拒绝为南屯2提供担保信贷,“因为它并不符合世界银行的环境和社会责任标准。老挝政府治理不透明,缺乏预算约束和足够的管理能力,在规划实施管理、监测社会和环境保障措施以及少数民族项目上能力很弱”。这些组织通过独立专家调查认为,南屯2的社会影响评价和社会发展规划,对可行性、影响大小以及消减和补偿措施方面存在很多疑问。同年11月,世界自然基金会也在一份报告中,对不符合世界水坝委员会指南原则的6大水坝项目进行了批评,其中就包括南屯2。
不同于其他大坝通常在防洪、灌溉、航运等方面具备的多种设计功能,南屯2的唯一功能是发电,以此换取外汇收入。老挝和泰国是其中两个最重要的利益相关方。根据协议,南屯2发电量的93%将输往泰国,只有7%留给当地使用。如此大的购电量,和泰国建坝史中的教训直接相关。
10年前,世界银行对泰国北部的Pak Mun大坝提供融资建坝,摧毁了当地的渔业、淹没了良田,使得泰国北部的数十个社区陷入贫困。在新的移民点,由于土地贫瘠,无法生存,大部分村民离家另谋生路。国际NGO、公民组织以及当地村民进行了抗议,最终泰国政府宣布在今后停止修建大坝。3 泰国曼谷邮报记者Anchalee Kongrut说,正是因为泰国公民社会的强大压力,泰国政府保持承诺不在本国建坝,于是向其他国家转移建坝以满足电力需求。这是国家和地区之间在自然资源的利用方面进行梯级转移的一个案例。
老挝也同样有着前车之鉴。国际河网称,南屯2之前建设的水坝,如Nam Theun-Hinboun和Nam leuk,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和社会影响。Vo Tong Xuan,越南安江大学教授在第四届湄公河流域生态系统监测项目研讨会上说,卖出93%的电给泰国,留7%的电给老百姓,是为了让他们保持“安静”。而“泰国过去在建坝过程中也有冲突,但多数可以通过政府和人民相互协商来解决”。
国际组织对老挝政府能否有效管理这个庞大的项目及其未来收入很担忧,担心缺乏独立的监督评估、投诉和参与机制,或者项目预设的机制是否能够有效发挥作用。湄公河观察的松本悟指出,1993年在环境影响评价进行前,就出现了大规模砍伐优质林木的情况,使原始林损毁严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际组织工作人员说,村民们只是得到了大坝的正面信息,也无法参与决策。有一个村的村民曾私下向他表示,他们并不愿意搬迁,因为他们居住的低洼地带是土壤肥沃的地方。而且,村民们依赖的非木材林产品,“在新的林地产出会下降很多”。
老挝能源部负责项目监督和移民工作的一位官员在Nakai接受采访时,当被问及示范村技术人员离去,村里缺少肥料的情况,他只是简单地回答,“移民需要学习市场的方式”。
移民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数年的支持就能了结。对规划中出现的未能预料的新问题,需要政府担负起长期的责任。当包括大坝在内的大型工程势在必行不得不建,保障环境和社会影响消减措施的项目管理和监督机制,乃至国家层面的体制保障和实施能力,应成为建坝与否的前提条件。尤其是国家主导、以扶贫名义实施的大型项目,如何使收益的阳光真正照耀在弱势民众身上,如何推动相关环保政策的监督和落实,是关乎社会公平和子孙后代的大事。
实际上在世界银行的决策框架中,也认可公民社会和南屯2高度的利益相关性:“特别是在老挝不存在本土公民社会的情况下,来自国际公民社会特别是关注环境和社会问题NGO的广泛支持,是项目成功开展的一个积极保证。”国际组织连续对南屯2进行动态的跟踪、观察、调研,以不倦的精神推动信息公开,以专业水准审视能够获得的有关规划和项目文件,逐条提出自己的分析和结论,并敦促NTPC改进。Sivixay Sonkkharath,NTPC移民管理部经理说,每个月都有NGO、媒体来访,对项目进行监督。
争议中的南屯2,将为老挝、为湄公河流域的子民,带来怎样的改变?对于湄公河上游地区,处于建坝热潮的中国,南屯2又有怎样的启示?
注释:
1.记者们分别来自日本、老挝、越南、柬埔寨、泰国和中国。
2.Alan,Boyd,《世界银行为投资大型水坝开禁》,亚洲时报在线特稿(11/04/2005),来源:www.chinarivers.ngo.cn/Views/document.2005-04-23.3561131353。
3.Campaign letters Probe International,November 18/2004,Nam Theun 2 dam will destroy the livelihoods of poor villagers, Gr á inne Ry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