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WTO已有三年了,政府、学术以及企业界都很关注 WTO对中国社会方方面面可能产生的影响,并且也在做着多方面的工作。相比之下,国内NGO的声音在这个问题上显得微弱,参与不足。
12月18日,来自绿网、自然之友、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环境与发展研究所、云南省生物多样性和传统知识研究会等中国NGO的代表与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武汉大学 WTO学院和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的学者一道召开了准备会,意在建立中国贸易、环境和发展的公民社会网络。
在福特基金会的资金支持下,五家中国国内的政策研究中心(武汉大学WTO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上海法律和经济研究所、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以及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与美国的一家民间思想库(New World Institute)合作于去年发起组建一个关注中国贸易、环境和发展的网络。 建立这个网络的目的在于提高中国公众和政策制定者在WTO对中国国内贸易、环境和发展的影响方面问题的意识。过去的一年中,学者们已对这些课题进行了研究和政策分析。现在,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D?D该网络扩展到在公众教育方面有经验,并致力于解决环境保护、减少贫困、公平发展、性别平等问题的中国NGO。在接下来的6至12个月中,这个正在筹建的网络计划以公众为目标读者制作一系列的手册和事实清单,略述WTO及经济的全球化对中国的贸易、环境、发展和性别平等问题的影响。从事公众教育、并有意于影响政策的中国NGO将积极加入这些手册和事实清单的制作,使得这些信息更容易被公众理解,并帮助把这些小册子分发给自己的网络人群(如会员、志愿者、友好团体等)。12月18日的会议就是要启动一个设计和制作这些小册子的过程。在众多与WTO及其影响有关的备选的可能议题中,参会代表通过投票的方式按重要性顺序确定了要制作的小册子的内容系列,包括 WTO基本知识, WTO与中国的贸易法规、WTO与环境、WTO与农业和农村发展、WTO与劳工就业。与会的NGO代表们强调这些信息要与普通公众的生活有相关性,而且要区分城市公众和农村公众的不同需求,还应把地方基层政府官员作为目标读者的一部分,NGO的工作人员也应首先接受培训,来了解这些信息。各方代表都认为小册子的内容不应只是立场、观点的罗列,而应更具分析性,给出建议,给出其他国家的案例,语言要简单,本土化。小册子的第一稿计划将于2005年3月底前完成,第二稿5月初前完成。
网络同时还将就这些议题筹备一系列的公共会议,包括2005年5月在武汉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和2005年秋天香港WTO部长级会议同时召开的相关NGO会议,并希望网络中的中国NGO能有代表能参加这些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