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28日下午2:00――4:00,由欧盟资助,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的,中国NGO互动论坛举办了第五期在线互动交流活动。本次互动的主题是NGO公关与筹资,对于这个话题,我们请到了最具有发言权,最具传奇经历的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助理李利老师。在本次互动中,共有376人参与了本次互动,发帖量达上百次。
互动交流刚开始,李老师就网友提出的诸多问题进行精彩的互动,发言中,不时地出现令人喝彩的言语。如现场网友问及“如何开口向捐助者要钱这个”问题,他认为,社会上许多人有钱等着我们去募捐,我们找到他,是帮了他们的忙,使让他们产生快乐。他还认为,这些人有种捐款需要,如同其他需要一样,正是我们NGO使得他们满足实现这种需要。当网友问及如何看待当前“知恩不感,施恩索报”时,李老师认为一定要正确地看待公益慈善理念,不管是帮助者,还是被帮助者,他们相互之间都是非常平等的关系。我今天去帮助别人,不仅是帮助了别人,我们自己内心也获得了一种价值和快乐。被帮助者碰到困难的时候,他也有这个勇气、有权利去呼吁社会的帮助。这两者之间,作为每一个来到世界上的人,地位都是相互平等的,不存在施舍与被施舍的关系,也不存在被帮助的人就一定要给别人回报。
接着李老师又从亲身经历出发,认为,受助者不是不知恩图报,而是在集聚能量,努力扩大自己回报本领!最后李老师还请求社会各界,请求各式各样的老师们、朋友们、捐赠者,多给这些受助者一点时间,他的内心正在积蓄力量。
本次互动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就过去了,李老师的精彩点评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得我们正确认识NGO的双重使命。
1. 请问李老师如何看待下面问题!
据报道,8月中旬,襄樊市总工会、市女企业家协会联合举行的第九次“金秋助学”活动中,主办方宣布:5名贫困大学生被取消继续受助的资格。受助一年多,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襄樊5名受助大学生的冷漠,逐渐让资助者寒心。
消息甫出,有人指责学生忘恩负义、知恩不感,也有人指责企业家为富不仁、强人所难。笔者认为,不讲逻辑地挥舞大棒,进行单纯的批判,于事无益。
请问李老师如何看待呢?
答:
首先一定要非常正确的看待公益慈善理念,不管是帮助者,还是被帮助者,他们相互之间都是非常平等的关系。我今天去帮助别人,不仅是帮助了别人,我们自己内心也获得了一种价值和快乐。被帮助者碰到困难的时候,他也有这个勇气、有权利去呼吁社会的帮助。这两者之间,作为每一个来到世界上的人,地位都是相互平等的,不存在施舍与被施舍的关系,也不存在被帮助的人就一定要给别人回报。
第二,要清醒的看到,尤其是贫困学生,他们一定有一个成熟的阶段。所以我对人的成熟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理解,成熟有三点:第一,要诚信;第二,从依赖走向独立,从独立走向互赖;第三,有一颗富足的心态。
成熟对于很多人都是极大的挑战,可能有些人四五十岁也未必成熟。如果你经常不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不管捐赠者也好,还是指责者也好,都应该拷问自己是否成熟,能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一个人连控制自己的情绪都做不到,不能宽容的看待每一件事,都表明我们是不成熟的。
对于贫困大学生而言,在她们成长过程中,在她们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比如说我在上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很快就发现我是个贫困大学生,进大学的时候,我是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走进大学校门的。
为什么我会怀着骄傲自豪的心情走进大学校园,因为我是村里第一名大学生。进大学校门两个月之后,我父母每个月只给我寄20元钱,别的同学就很多。慢慢的我就变得不那么自信,其实20块钱是父母节衣缩食寄给我的。我后面很快成为学生万元户了,我总要表现的不比别人差,偶尔还做点“打肿脸充胖子”的事,这就是不成熟的表现,不愿意承认自己是贫困大学生。
人很奇怪,一旦你通过奋斗,当你走到人生巅峰的时候,你再跟人讲起当年贫困的事,那是多少的自豪。但你不成熟的时候,当你还走在那条路上的时候,当你担心同学用各式各样眼光看你的时候,这时你很容易把自己敞开的心扉、敞开的心门关起来。
我们也曾经尝试过打开心扉,跟人沟通,跟人交流,最后发现有时候话不投机。很多城里的孩子,你说的很多话,他觉得很可笑。生活习惯也不一样,别人天天都去洗澡,你可能一周洗一次澡,也觉得很正常,那身边的人可能就觉得你不爱干净。所以他也曾经打开心扉,但最后环境会让他关闭心门。同学之间有生日聚会,你也去参加了,回头自己过生日的时候,你又不知道怎么办了。
所以种种因素,都使贫困大学生会出现一些反复的状况,这都是很正常的,但是他们内心非常坚定,他们内心集聚一种力量,那就是自强不息的力量。他们有更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他们正在默默的耕耘,正在努力刻苦的学习,正在抓紧一切时间告诉自己,所有那些帮助我的人,我不会让你们失望的,等着吧,10年之后、20年之后,我会来到你的身边,会告诉你,会说:“谢谢你!”,所以我请求社会各界,请求各式各样的老师们、朋友们、捐赠者,多给他们一点时间,他的内心正在积蓄力量。
2. 如何看待政府在筹资中的作用?
答:
刚才我恢复西部大学生志愿者问题的过程中,已经谈到了,目前国内在筹资过程中分四个类型。过去将近20年里,类似这种类型的捐款,应该是为解决社会疾苦起到了非常大的积极作用。像98年的抗洪,中央电视台做的募捐晚会等等,应该说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觉得政府在筹资过程中,确确实实需要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这种作用也不可忽视。
这几年胡总书记在年底的时候,也会做一些批示,鼓励中央国家机关工委捐棉衣棉被,应该说这些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尤其在我们的社会里,刚才谈到社会捐赠文化没有形成,按道理在香港、美国这样的社会里,你去调查,基本90%以上的人,每年都有捐款记录。而在我们国家,有千分之一不到的人在捐款。
在中国这种社会形态下,政府来做某些事情,效率是非常高的。所以山东威海这样的做法,从我个人的态度看,是要积极鼓励支持的。这个动作做完之后,如何把这样的事情长期持续下去,如何把非自觉的、非常态的捐赠转向自觉的和常态性的捐赠,这是需要我们考虑的。如果今天没有政府的这种推动,要想做到90%以上的人捐款,是非常不容易的。
今天通过市委书记、市长的带头,通过发动,把责任层层落实到各个单位、各个部门,有那么多人能够踊跃的参与进来。这是个好现象,因为我们最终的目标100%的人都能参与进来。贫困的人也应该相互帮助,应该自立、自强、自我发展。我们需要看到积极的东西,只是我们需要给他提供后续服务。如何让像山东威海这种模式日常化,让更多的公众参与进来,让更多的老百姓参与进来,让老百姓捐款。哪怕一个人捐10块钱,也不影响正常的生活。而且这种捐款一定要有下文,能不能有一个好的组织形态。
比如说搞一个“扶贫之友”活动,捐款的人能够知道钱捐到哪里去了,我们能够分享捐款的快乐。这样一直走下去,始终没有人交代钱用到哪里去了,也不组织代表看看钱捐到哪里去了,这样他们的积极性就会慢慢消失。所以怎么把被动的捐款变成主动捐款,是我们的追求。培育这种捐赠文化,需要制度建设,需要系统跟进,而刚才所讲到的,基金会正在开发的月捐项目,就是建立系统、建立制度,能够给每一个捐款人回应。哪怕开始是被动的,你不断的回应我,我的积极性就能被调动起来,不用政府发动,我就能主动捐赠。
通过我们的学习,在国外、在香港的学习,已经找到了这样的路。如果这样的路,能够和威海这种形式有机的结合起来,把我们的模式和威海有所结合,那就太完美了
3. 如果捐赠人在意自己捐赠可以获得什么样的利益,那NGO应当怎样保证其利益的获得?
答:
主要是我们要正确的界定捐赠人利益的概念。对捐赠人而言,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他的利益的体现,表现在很多方面。
第一,他希望感觉值得做。
第二,真正能分享到一种快乐和甜蜜。
第三,有一些捐赠人,他很希望知道我给你的钱,你究竟用到什么地方,我们也有义务做一些反馈。捐赠人捐了钱,至少他应该得到相应的捐赠票据,拿这些票据,他可以享受像企业所得税等等政策方面的优惠。
另外捐赠人在捐款之后,可能希望得到价值的体现,你给他发一个证书,上面写一些鼓励的话,他会觉得做这件事非常有意义。捐赠人有监督我们的权利,要逐步逐步的细分,从他们内心的需要,心灵的需要,到精神上的需要,到知情权的需要,到政策上享受一些优惠,到他们获得社会的一定认可,要这样界定他的权益,不是简单的捐了多少钱,还要得到多少钱的回报,他的利益都是精神上的、心里上的,被社会认可方面的。这是一个组织或者企业的基本需要。
一个人有四种需要:一是身体的需要,如果他能够获得美好的生活,在衣食住行方面、在婚姻方面等等,都能够非常的畅快,他的需要会被满足的很好,他只要创造了美好的生活,他的身体需要就能得到满足。
二是心灵智慧的需要,这得靠大量的读书。通过学校的学习,通过和人沟通交流的学习,通过大量阅读的学习等等。人很奇怪,不管吃多饱,如果不学习,你的内心会干枯的,碰到问题找不到答案,你会很困惑。如果我们通过不断的学习,增加知识,就能够帮我们解决生活、工作中面对各式各样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社会的需要。人在家里需要有一定的定位,需要得到爱人的尊重,需要得到孩子的尊重,孩子需要得到父母的尊重,需要得到兄弟姐妹的尊重。走向社会,需要越来越多人对自己内心的尊重和认可。如果别人捐了钱,能够被更多人认可,授予他一定的荣誉,这就是他的需要。
四是精神上的需要。很希望留下一种民声,几十年之后、几百年之后、几千年之后还能够留下遗产,这种遗产指的是精神上的遗产。
4. 在中国,基金会才有筹款的权力,而一般NGO筹款是非法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有何其他筹资渠道?
答:
要非常准确的理解这个概念,对于基金会而言,它具备一种公开筹款的权力,举办大型的公开筹款活动。并不意味着别的NGO就不可以筹款,有的是实行会员制的方式,但不能通过媒体发布,开通捐赠方式,但通过定向筹款是可以的。只不过从基金会的角度,它是可以开展公开性的活动,开展公众筹资。
对基金会筹款,又出台了一个条例,有了更加规范的条款。因为NGO很大,比如《中国产业报协会》也是NGO,中国冶金协会、食品行业协会等等都属于NGO组织,他们都可以接受捐赠,只不过在开展过程中,不是公开性的,通过会员制,通过另外一种方式,定向的、一对一的进行。
5. 我是草根,觉得要钱不容易开口,要服务实物赞助更容易!
李老师这个感觉对吗?
我觉得服务就是时间(比如义工就可以捐助他们的业余时间,专家可以提供他们的知识)
而实物则可以是闲置物品,很多企业也有赠品和公关营销时的打折商品等。
这样开口就容易的多了。直接要钱好难的。
我非常理解这种感觉,所谓的跟别人要钱,很不容易开口。举个例子,九年前我刚开始做的时候,也走过一段非常艰难的历程。钱在别人的口袋,我怎么好意思开口向别人要钱。对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有非常正确的理解。随着人不断的发展,每个人都有他的成长历程,像我们都有十多岁的时候,都有二十多岁的时候,都有三十岁的时候。第一阶段十几岁的时候,是一个需要人帮助的时候,正处在依赖阶段,需要父母的帮助、需要亲戚朋友的帮助。等到二十到三十岁的时候,就开始慢慢走向独立。到三、四十岁的时候,可能人生目标已经实现了,银行里面有了一定的存款。随着人的年龄的不断增长,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仅满足了自己的基本生活需要,而且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他们希望去帮助别人,这样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如果大家都不好意思开口向他们要钱,他们也很着急。随着整个社会公益文化的形成,社会捐赠文化的形成,捐钱成为他的一种需要了,就像呼吸空气、喝水吃饭一样,也成为消费的一种习惯。所以这些人口袋里随时都装着钱,他们期待有人开口。
我做公益一两年的过程中,刚开始不好意思开口,到最后通过一些媒体发布,有很多人捐钱。我本来想跟他说谢谢,最后他们跟我说谢谢,我感到不可思议。后来慢慢发现,这是人的不同的阶段,人都有一种被人需要的需要。所以你开口向他要钱,你是在帮助他实现这种愿望。
如果我们明白这一点,有很多人有捐赠的需要,有帮助别人的需要,这个时候你为什么不去开口呢?别人把钱捐给我,我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谢谢,后来奠定了一定的自信心,慢慢的坚定了一种信念。实际上捐赠人和被捐赠人是平等的,做公益的人,这些筹资人员也都是平等的。我们是在相互帮助,所以开口难这个问题一定要突破,要克服这种恐惧。要知道我们在做筹款的时候,不仅是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同时也在帮助捐款的人实现他们的价值,实现他们的愿望,帮助他们分享扶贫公益的快乐。
如果有更丰富的工作经历,有更丰富的案例之后,这些是可以克服的,因为市场存在。
另外,是不是觉得要钱和要东西或者是要时间,有什么差异?我觉得差异不是特别大。曾有人说过一句话,希望扶贫公益的理念,要像非典病毒一样去感染每一个人,因为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快乐,是一种可以与人分享的快乐,是一种长期持续的快乐,是一种人人都认可的快乐。我曾经感染了很多人,它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事情。
如果有人要捐东西,捐物品,我们要考虑捐来的物品能够帮助被助人解决哪些问题,也可以搞一些拍卖活动,转变成现金,再去帮助有需要的人。
所以我觉得这些类型没有太多的差异,它都需要我们去传递一种理念,扶贫公益是人人向往的,是快乐的。公益事业在中国发展的时间比较短,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地方是一个快乐的源泉,是一个甜蜜的保障。欢迎所有的人都来分享,我所感受到的这份快乐和甜蜜。
6. NGO如何和政府建立良好关系?如何有效获得政府资源?
答:
这个问题是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我从1999年开始做公益,一直到今天,将近9年的时间。我的简历当中已经谈到了,正是因为做公益,我在四川3年的时间,和四川的政府官员、部门都发生了非常密切的联系。在四川的3年,基本上和21个地市州建立了非常好的联系,和教育局建立了很好的联系,省委省政府的官员对我们的活动,有的写贺信,有的出席活动。像副省长在2001年举行的大型公益活动中到现场来,也带头捐款。
一方面要充分的认识到,政府在公益事业发展中,很重大的作用。他们的带头参与,他们对一件事情的肯定和鼓励,对联合更多的新闻媒体,取得国家社会的信任,都是有极大帮助的。所以我们要认识到政府在NGO事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作用。
我们可以争取一些政策,像我在四川做了一个大型公益活动,比如说发布一些宣传的标语,我在某广场的毛主席底座上面打了一条横幅。这件事情如果不跟成都市委宣传部打报告,他就不允许制作出来。这些都要和政府打交道。
要充分认识政府在我们推进公益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作用。接下来要精心的策划,要积极主动的跟他们联络,争取他们的支持,应该写报告、写请示,找到相关的领导,对这件事情发表态度,在道义上给我们一种支持。
我们也要有信心,尤其在今天这个时代,国家在提议建和谐社会,党和政府非常关注民生,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和公益事业,去年10月13日温家宝总理对我们做了一个批示,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扶贫事业,全社会要积极参与和支持扶贫事业。要让团结互助形成一种风气。各级政府官员,内心也有这样一种愿望,也很愿意支持扶贫公益事业。我们要积极主动的和他们联系,大家的愿望都是一致的。
当我来到中国扶贫基金会之后,也做了非常重大的尝试。六年之前来到中国扶贫基金会,就发现它具备一个很好的和外部沟通、交流的平台。2002年9月1日做“新长城贫困大学生自强项目的启动仪式”,我们尝试的做了一个邀请函。没想到,来了几十家部委的官员和正部级、副部级的领导。最近几年,国际政府官员都积极踊跃的参与活动。从2002年9月1日启动仪式开始,加强了我们的信息,主动的和各级政府部门进行沟通。到今天,有将近30家部委成了我们的长期捐赠客户,很多部委不仅给我们道义上的支持,而且还进行捐款。
最近,在开展短信捐等等的项目中,我们积极的和信息产业部联系。去年和国家广电总局,说我们要推广“1017”,副部长也是非常支持。这是一个公益事业、公益组织和政府部门春天来临的时节,这是我们和政府部门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时代。各式各样的NGO组织,我都建议你们踊跃的和各级政府部门进行广泛的沟通和交流。只要我们做的是关注老百姓的事,关注贫困的事,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事,各级政府是愿意提供支援的。当然NGO自己也需要培养一些人才,要敢于、善于和政府部门、政府官员打交道。和刚才所讲的不敢开口要钱是一样的,说感觉官员离我们很远,不敢和他们打交道,官员也在等待我们去找他们,政府会提供很多政策。当政府参与某些公益项目之后,更能够激发社会公众、激发社会各界参与公益事业的热情。
7. NGO和媒体是什么关系?如何有效利用媒体来宣传自己、扩大自己的影响呢?
首先说NGO和社会的关系,就是鱼和水的关系。不管大小,都要和人打交道,和组织打交道。NGO如果没有被帮助的人,没有捐赠者,这个NGO就不存在了。如果不接触传统的媒体,我们这一群人也是一个小的媒体。所以NGO和媒体的关系是鱼和水的关系,鱼离开了水,肯定很快就会死。
NGO对媒体,我认为是净水机的作用。因为媒体上面的内容非常丰富,水里面有各式各样的杂志,有非常丰富的内容。但NGO的东西一旦上到媒体,就起到一种净化剂的作用。人读到NGO报道的时候,可以让我们的心得到平静。媒体需要NGO很多非常感人的素材,很多媒体记者在采访报道NGO故事过程中,他的内心都会感动,这是什么原因?就是因为NGO所做的事,是具有净化的作用。
NGO离不开媒体,离开了媒体,就像一条金鱼放在小水缸里,你不会看到小金鱼被放大。但是如果NGO跟媒体接触,故事的传播面会更广,净化社会的作用就会体现的更加充分。这是我所理解的NGO和媒体的关系。
NGO如何有的利用媒体,一个核心就是要学会搜集素材。NGO必须有很多故事,你能够给新闻媒体提供丰富的个案素材,这时你才能很好的利用媒体。很多NGO机构,都容易走一些弯路,总是希望介绍他们在做什么事情。当然这些是必要的,但我们要了解媒体,要熟悉媒体操作的关键点。媒体最关注个案,关注故事,你提供的素材越丰富,你的故事越多,媒体对你就越“感冒”。所以要善于总结,搜集素材,把素材提供给媒体。
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像手机、网站等等,NGO利用媒体的机会更多了。7月7日刚刚结束的一个大型活动,是一个国际型的活动,叫“世界新七大奇迹基金会”,他们做了一个评选活动。世界新七大奇迹基金会刚刚成立两年,但他们策划的活动,是成功利用全世界所有媒体的一个标杆性的典型案例。再通过专家评选,最重要产生七个,你可以通过网上、通过手机投票,对方从2005年年初启动项目,到2007年7月7日最后公布世界新七大奇迹,这个活动既把基金会宣传的很广,又吸引了上亿人对这件事情的关注。像中国长城协会,在今年的5月28日采取了一次紧急行动,到5月28日中国的万里长城已经不在七大奇迹里面,因为别的国家很多政府都开始为他们国家拉票,如果你被评选了,是要举行盛大活动的,实际上你的奇迹又多了一次传播的机会。我们的万里长城一直都是排在前面的,所以长城协会就紧急行动,到5月28开了第一次发布会,一定要在5月27日,让2000万人投票,结果这个目标实现了。很多人发短信投票。通过这个活动,有上亿人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就参与了这个活动。它是利用新媒体的一个成功典范。
新媒体利用过程中有什么风险?有很多网民在网上发布一些消息。像中国长城学会,刚开始长城排在20名的时候,你可以跟组委会说万里长城肯定是世界七大奇迹,不用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你没有说主动退出,要么你就是落选,要么你就积极参加评选。当然也有很多网民在网上质疑,说这个基金会太年轻了,不太权威等等。不管怎么样,这个活动现在已经成功的结束了。世界新七大奇迹,最后的品牌正在建立,资金也筹到了,上面有很多为保护全世界新七大奇迹去做贡献的活动。我觉得这是件好事,是值得鼓励的。
8. 请问:慈善公关是否可取呢?
以前看到一个例子:上海建桥集团的周星增捐建了12所希望小学,其所在地大多有建桥的地产公司。他把这样的慈善称作是“规避风险”。他说:“不在当地做点事,刁难你的人太多。如果大量行贿,受贿者抓进去,我们也完蛋了。所以我要求各地的分公司,要送大礼就送给当地的人民,不送给个人。你给当地人做了这些善事,他们也就不好意思再刁难你。”(据4月11日《中国企业家》),李助理,您认为这样合适吗?这样是企业运作的一部分吗?
答:
应该一分为二的看这个问题。我自己包括和《中国财富》,中国扶贫基金会开展一个叫“贫困和谐论坛”,这个论坛里有一个叫“世界500强企业社会责任论坛”。谈到一件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已经变成了一种战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是简单的做好事,不是不得不做,而是要不要做。
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节省成本。如果一个公司天天做广告,可能很多人会比较烦,如果你做一点公益,这时候消费者和你的距离就近了。
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增加销售收入。有一份调查数据,消费者更愿意买特别喜欢做公益企业的产品,国内有这样的例子,像农夫山泉。第三,做公益可以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第四,企业做公益,可以帮助企业度过危机。主动的承担社会责任,企业通过公益和消费者、和厂家建立了很多感情。所以当你危机来临的时候,那些曾经得到我们帮助的人,就会维护企业的一些权益,会和企业站在一起,这是人之常情的东西。当然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还可以帮助它吸引投资。
刚才看到的案例,从企业老总的角度,听过我刚才讲的,他说话让人听到之后就比较容易接受。这都是因为中国无论是公益事业的概念,还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还没有完全深入人心。我们的理解有一个过程,所以客观的说,企业主动的承担社会责任,是能够有效的解决一些公关危机。
9. NGO如何有效利用媒体!
2006年,个人通过手机对中华慈善总会的捐赠,首次超过了企业捐助。当然新媒体降低了信息公布的成本,也给NGO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如何更好地利用新媒体,如何规避新媒体带来的风险?
答:
NGO如何有的利用媒体,一个核心就是要学会搜集素材。NGO必须有很多故事,你能够给新闻媒体提供丰富的个案素材,这时你才能很好的利用媒体。很多NGO机构,都容易走一些弯路,总是希望介绍他们在做什么事情。当然这些是必要的,但我们要了解媒体,要熟悉媒体操作的关键点。媒体最关注个案,关注故事,你提供的素材越丰富,你的故事越多,媒体对你就越“感冒”。所以要善于总结,搜集素材,把素材提供给媒体。
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像手机、网站等等,NGO利用媒体的机会更多了。7月7日刚刚结束的一个大型活动,是一个国际型的活动,叫“世界新七大奇迹基金会”,他们做了一个评选活动。世界新七大奇迹基金会刚刚成立两年,但他们策划的活动,是成功利用全世界所有媒体的一个标杆性的典型案例。再通过专家评选,最重要产生七个,你可以通过网上、通过手机投票,对方从2005年年初启动项目,到2007年7月7日最后公布世界新七大奇迹,这个活动既把基金会宣传的很广,又吸引了上亿人对这件事情的关注。像中国长城协会,在今年的5月28日采取了一次紧急行动,到5月28日中国的万里长城已经不在七大奇迹里面,因为别的国家很多政府都开始为他们国家拉票,如果你被评选了,是要举行盛大活动的,实际上你的奇迹又多了一次传播的机会。我们的万里长城一直都是排在前面的,所以长城协会就紧急行动,到5月28开了第一次发布会,一定要在5月27日,让2000万人投票,结果这个目标实现了。很多人发短信投票。通过这个活动,有上亿人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就参与了这个活动。它是利用新媒体的一个成功典范。
新媒体利用过程中有什么风险?有很多网民在网上发布一些消息。像中国长城学会,刚开始长城排在20名的时候,你可以跟组委会说万里长城肯定是世界七大奇迹,不用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你没有说主动退出,要么你就是落选,要么你就积极参加评选。当然也有很多网民在网上质疑,说这个基金会太年轻了,不太权威等等。不管怎么样,这个活动现在已经成功的结束了。世界新七大奇迹,最后的品牌正在建立,资金也筹到了,上面有很多为保护全世界新七大奇迹去做贡献的活动。我觉得这是件好事,是值得鼓励的。
10. 请问NGO筹资方法有哪些?对于小NGO最适合什么?
答:
对于NGO筹资的方法,主要分成两大类型。一种从客户的角度而言,分成大客户和公众客户。对于大客户开发,包括对国际组织、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尤其企业单位,既包括跨国公司、民营企业等等,都可以开展大客户的筹资。大客户的筹资,最核心的就是一定要准备好自己的一套劝募产品,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准备劝募产品加劝募函件,还要加一分认捐书,我们自己要有这方面的准备。
另外,要搜集名单,哪些客户是我们的目标客户,他们的详细信息,再把刚才所准备的劝募函件加劝募产品加认捐书,通过邮寄的方式送到目标客户手里。之后,要通过电话跟进,如果收到了,如何跟客户,像决策者、使用者、技术者、专家的使用部门进行沟通。这个过程都是劝募的过程,我们要准备一整套的劝募语言,用非常打动人的故事,让对方和我们一起来做决策者的工作。这是大客户开发方面的内容。
公众客户开发,方式有新闻的筹资,找出一些比较好的素材,比较感人的故事,在网上发表,在报纸上发表,在电视上发布,很多公众看到我们的新闻报导,就会主动的进行捐款。
第二,刚才我讲到,像短信捐款,让手机用户发一个短信,当然这需要有平台建设,有短信号码,如果没有短信号码,NGO可以和拥有短信号码的机构合作。
第三,网上筹资。通过自己建设一个网站,把它建设成一个筹资型的网站,我们基金会就建成了一个。如果需要我们也可以一起探讨,如何帮助大家建立筹资型网站。
第四,月捐,小额的定期捐款。这是非常有长效作用的捐款模式,但这个模式需要和银行洽谈,银行必须给我们开通自动授权转帐的业务。还有电邮,通过写信的方式搜集数据库,有一封劝募信,把你的新信件发到数据库的客户手上,之后可能会形成一写捐款。
对小的NGO组织,无论是通过新闻媒体的方式进行筹资,还是从公众客户的开发,我认为新闻筹资是很好的方法,我有这方面的尝试。在八、九年前,在四川的时候也有一个草根组织,我们找了四川省扶贫基金会洽谈合作,形成了一个合作关系,最后就去找四川的媒体,像《华西都市报》、《成都晚报》等等,我们搜集所谓的贫困家庭、贫困个人的感人故事,让媒体刊登,捐款就源源不断的而来。所以这是非常省力的方式,这种方式的捐款曾经把我们的办公室挤得水泄不通。
对于小的NGO而言,大客户开发,主要是针对国内外的NGO组织,像世界银行、亚洲基金会、亚洲开发银行等等,很多的组织,你需要填一个项目计划书。当然你要做这件事情,需要去了解国际国内组织,他们项目的方向、项目的定位,你要切合它进行申请。公益组织开展筹资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我认为就是热情,自身的一激情,能够讲故事,在感动别人的时候,自己能够被很多事情感动,并且能够充分认识到扶贫公益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只有自己品尝到这样的快乐,我们自己被很多事情感动,同时又能把这种快乐、这种感动、这种热情、这种激情,能够传递给客户,让客户和我们一起分享这份感动和快乐,这时候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我们的同盟。
在筹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就是一种精神,百折不挠的精神。要知道做这件事情,既帮助别人,又能帮助自己。所以我们不是在为自己要钱,要有勇气、要敢于开口,不要有恐惧心里,一旦把自我内心建设好,当我们变成有信念,甚至有信仰,并且敢于去开拓。这些都是在筹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筹资过程中,不仅仅是要钱,你一定非常清楚的告诉客户,你要钱干什么,钱拿来之后怎么花,花钱的流程,都是要向客户交代清楚的。如果只是说要扶贫,要钱,但你不能够说清楚要钱干什么,资金使用的整个详细流程是什么,使用的效率怎么样,拿到钱之后,你能够帮助被助者干什么。我们要有一个成熟的劝募产品,它里面所包含的内容,就是要帮助什么人,这些人需要什么样的帮助,要设计一套比较标准化的产品。能够把资金使用去向跟客户交代清楚,这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这些东西,就能赢得目标客户对我们的信任,他相信我们能够专业的做这些事情,把这些事情做得很好。这时目标客户就会成为长期的、终生的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