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社会创新中的年轻化和技术化

       原标题:谈社会创新 | 世青发声:社会创新中的年轻化和技术化

 

       2014年的中国,“社会创新”这个词汇被越来越频繁地提及。它意味着由民间力量自发形成,创办社会企业,促进解决社会问题的行动或趋势。与之相关的社会企业,即以商业手法运作,赚取利润以贡献社会的企业,也方兴未艾。社会企业的精彩纷呈,是中国2014年社会创新的主要表现。

 

       “社会创新的重要性正在日益增加,社会组织的创新充满了活力。”2014年5月,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在第三届“中国社会创新奖”启动仪式上如是说。他还表示,社会创新需要得到社会更加广泛的支持。只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才能进一步释放社会组织的活力。

       1、社会企业——补缺型与先导型

       “社会企业提供的服务分两大类:一类是补缺型——商业机构永远不会去、做得不太好的,你去补缺;另一类是先导型,你不断发现新的市场,发现可以提供大规模服务的机会。”北京乐平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沈东曙说。

 

       乐平公益基金会属于后一种。这个机构2010年由茅于轼、资中筠、柳传志等学者、企业家发起,孵化了富平家政学校等社会企业。针对农民借钱难的现实,2009年,山西永济富平小额贷款公司成立,为农民提供微型金融服务。

 

       2012年,成都市大邑县富平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成立,目前客户已有几千户,贷款规模达到4000多万元。沈东曙介绍,和永济相比,大邑农民小额贷款的发展速度更快,波折更少。但与永济不同的是,成都金融服务供应充足,淡马锡等商业公司也从事小额贷款,加上成都是土地流转和新农村建设先行地,富平在大邑的压力和动力同在。“我们要持续不断地证明,对农民的服务可以不断创新。”他说。

 

       2013年,乐平公益基金会将美国的SVP(Social Venture Partners,即社会创新投资伙伴)模式引进中国。这一模式在美国有超过15年的历史,参与者不仅给予公益组织资金,还要作为伙伴帮助公益组织成长。在中国的北京、成都、杭州、宁波等大城市,中产阶级精英与公益组织也有这方面的需求。目前,乐平的SVP模式在北京已经有40位活跃会员。他们每人拿出3万元,放入资助资金池。目前,一家名为“歌路营”的教育NGO得到了资助。

 

       “歌路营”针对的是中国农村住校生群体。目前中国有3100万农村住校生,因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陪伴,出现种种心理问题。为了让他们健康成长,歌路营开发了产品“新1001夜”——在孩子入睡前15分钟,用播放光盘的形式为他们讲故事,陪伴他们成长。目前,“新1001夜”已经覆盖了16个省市的336所农村学校,6万多名孩子受益。

 

       十年前,发起乐平公益基金会的是著名的学者、企业家,而2009年创立,由志愿者团队发展至今成为一个平台型社会企业——世青创新中心,则是由几位人民大学的青年校友发起的。他们希望通过与政府、企业和基金会的合作,推动社会资源向青年投入,打造出优秀青年项目孵化和支持的平台和青年智库。“80后、90后生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有很多跨界思维的想法。”该中心发起人王则开说。该中心在成美慈善基金会的支持下,从2013年开始主办中国青年创想计划,为青年发起的公益计划和社会企业提供天使支持, 其中不少新鲜想法已经落地。

 

由成美慈善基金会发起,世青创新中心主办的中国青年创想计划

       其中一个是“米公益”——用户只需要完成手机上的公益APP的益智游戏,在娱乐身心的同时还能能获得 “米粒”的积分,这些“米粒”可以捐赠给公益机构。参与的企业便进行同比捐赠,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普通民众开心参与,公益组织捐赠,企业品牌曝光的三赢效果。目前“米公益”累计已有十几万用户,参与的企业与公益伙伴近百家。

 

 

2013青年创想

2014中国青年创业先锋

莫子皓上的米公益

 

       一个是码卡(MAKA.im)。它由一位在中山大学读书的年青人创办,最早是为国际罕见病日制作了一个手机端页面,用于公益机构宣传,网友可以直接在页面上捐款,页面无意流出,当天就有17 万点击量。为了让更多公益机构和中小企业都可以轻松创立这样的手机端页面,他们推出码卡(MAKA.im)平台,提供HTML5制作页面的标准化模版和工具,目前,MAKA已经拿到了天使轮投资,在平台上线3个月的时间内,用户注册超过65万,成为目前大家制作在微信等移动社交平台上HTML5页面的重要工具。

 

 

2013青年创想

2014中国青年创业先锋

马雁飞的MAKA

       王则开尤其看好在线股权众筹的互联网平台平台 “天使汇”。它将互联网与创业投融资服务相结合,在网上为天使投资人提供选择的项目。在此过程中,专业分析师团队会提供帮助,这种跨界创新已经帮助了230多个创业项目融到了超过10亿的投资。

 

       与大多数中国网友一样,沈东曙对2014年的冰桶挑战印象深刻。这个呼吁人们关注“渐冻人”罕见病症的浇冰水活动,很快从发源地美国蔓延到中国,受到热捧。“大家觉得这件事有全球性,非常时尚,又有参与感,能很好地提醒社会对某一类问题的关注。”通过这项活动,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和新浪微公益合作,募集到800多万元专项捐款。

 

       另一项有趣的活动是公益徒步。中国扶贫基金会5月发起“善行者”大型户外公益徒步活动,鼓励公众参与50公里及100公里徒步挑战。5个多月里,善行者们筹到近160万元和785双童鞋。“观念在进步,大家筹款不再用以前那种比苦、哭穷的方式了,而是代之以更加有趣的方式,注重服务和体验。”AHA社会创新学院创始人顾远说。但他也认为,内地徒步借鉴的是乐施会的“毅行者”远足筹款模式,自身创新性有待提高。

 

       2、中国社会创新的市场建构元年

       “2014年,中国的社会创新在逐渐热起来,从分散创新期走向市场构建期。某种意义上,可以说2014年是中国社会创新的市场建构元年。社会创业投资正在进入新阶段——第一阶段是由政府主导,政府给钱给房子给注册。现在社会开始呼应政府的姿态,开始去帮助社会企业家个人的成长,并有意识地聚拢一群人帮助前者成长。”沈东曙说。

 

       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发起的社会投资平台,顾远连续参加了两年。他发现,这一平台上的投资申请量在两年内翻了一番,从两百多增加到了四百多。他发现,社会创新投资的涉及领域更加广泛了——以往多是扶贫、教育、环保等传统领域,现在拓展到了医疗、养老、有机农业、社区服务、特殊群体关怀、科技应用创业等。这一领域的总体趋势是在蓬勃发展。

 

       他认为,公益创新和商业创业的边界,已经随着社会企业的崛起而逐渐模糊了。“现在大家在意的不是自己是纯NGO还是纯商业机构,在意的是,自己做的事是否有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

 

       2014年,在社会创新的顶层设计方面,沈东曙观察到政府有两个大举措:一是2014年10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总理李克强表态:引导社会力量开展慈善帮扶,推进股权捐赠、慈善信托等试点。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可通过公益创投等方式,为初创期慈善组织提供支持。积极探索金融支持慈善发展的政策。“如果公益信托或者慈善信托放开,中国会增加一大类很强的社会资本。”他评价。

 

       另一个重大举措是《慈善法》的修订。2014年2月24日,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召开慈善事业立法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列出了立法时间表和路线图。由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而非国务院相关部门主持修法,沈东曙认为,可以更好地摆脱部门利益桎梏。12月初,他在山东参加了《慈善法》修订讨论会,会上很多热点问题得到了充分讨论。“希望修订后的《慈善法》能够真正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巨大影响,鼓励更多的人去行使做好事的权利,同时保障他们做好事的权利。”他说。

 

       他还发现,地方政府的主动性在增加。2014年9月,广东顺德出台《社会企业培育孵化支援计划》。浙江宁波等地也出台了地方慈善条例。“要走向市场构建,政策上的指引性、法律上的明确性非常需要。”

 

       社会层面,2014年,一些联盟出现。16家关注社会企业与社会投资的基金会、研究机构、社会投资机构,联合发起了相关论坛。友成基金会等启动了国内首个社会价值投资联盟。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发起的社会投资平台进入第二年。——“以前做的是点状的东西,现在开始有人做面上的工作了。”沈东曙评价。

 

       王则开则认为,2014年社会创新的明显趋势是:社会创新年轻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社会创新的中坚力量。他们越来越多地运用新媒体技术和跨界思维,在这一领域带来突破。

 

       不可否认,目前中国的社会创新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沈东曙认为,技术层面,制约社会创新的一个瓶颈是,缺乏对社会创新影响力的权威测评。此外,社会创新存在圈子化、行业化的情况,公众对社会创新的理解不深,讨论停留在表层。因此,需要创建跨界创新机制,让更多媒体人、学者、企业家和公众关注社会创新。他还认为,社会需要对创新资本多一些容错度。“要求一个创新机构对很多东西非常有计划性,本身就是胡扯。”

 

       展望未来,他希望,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政府不干涉,多个主体在社会创新领域各显神通。“等到结果出来,政府以奖代补。”他还希望,中国社会创新人才能与世界有更多的交流——不仅与西方交流,也与印度等金砖国家和东南亚、拉美、日韩交流。

 

       目前,中国还不存在真正有社会影响力的大型社会企业,但沈东曙认为,五年以后,这样的企业会出现。

 

       顾远认同这一看法。他希望,在可见的未来,中国的社会创新生态圈更加完善,均衡发展:有创业者和机构,有支持性的投资机构,有能力建设机构,有周边的法律、财务、人力机构,有政府配套机构,有研究机构和行业媒体……“或许还会出现有标志性的英雄人物。”他对此表示乐观。

 

       中国青年创想计划简介:

       中国青年创想计划由成美慈善基金会于2013年发起,世青创新中心主办,秉承“人是我们的第一投资”的理念,汇聚和支持青年创变客(youngChangemaker),为青年发起的公益计划和社会企业提供天使支持。

 

       申请人经过选拔,被授予“青年创想家”(ThinkBIGFellow)的荣誉称号,通过创想学院,创想实验室,创想大使学习奖学金,创想特刊等计划,品牌项目为这些青年创想家提供国内国际学习交流机会,社区人脉网络支持,媒体报道宣传,潜在创投和资源对接。

 

       2014年,中国青年创想计划征集了1000个以上青年公益与社会创新项目的想法,并在中国挑选了200位以上的青年人加入到中国的青年社会创新社区,为青年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本次计划最终选拔出30位青年创想家,授予他们“创想学者”的称号。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社会创新中的年轻化和技术化  技术化  技术化词条  年轻化  年轻化词条  创新  创新词条  社会  社会词条  
公益

 NGO需要更为开放的政策

专访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徐昕 司法不独立阻碍公益诉讼  《华夏时报》: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食品安全问题、药品安全问题、消费维权...(展开)